劉光
【內容摘要】對于課堂教學活動來講,良好的開端能使教學目標的達成實現(xiàn)了一半。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們都非常重視開課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即課堂導入的研究。本文針對當前高中化學教師的課堂導入的存在問題及應對方法,談談看法。
【關鍵詞】高中化學 ?課堂導入 ?存在問題 ?應對策略
對于每一個高中生來說,化學是他們的必修課之一。在高中化學教學活動中,為了不斷吸引并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必須認真設置好每節(jié)課的開端,以恰當、合理、精彩的方法導入新課。
一、高中化學課導入中存在的問題
1.導入的時間過長
高中化學課主要學習基礎的化學知識,不斷拓寬學生有關化學方面的知識面。但是,部分教師在新知教學之前過分注重課程的導入,偏離了整節(jié)課的重心,將過多的時間花費在前面的導入中,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感覺什么也沒有學到。課程的導入宗旨是激發(fā)學生進行化學學習的興趣,使其產生參與化學學習活動的求知欲,所以要把握好導入的時長,將導入內容與所學內容緊密結合。
2.導入的內容與授課內容不太符合
由于過分強調課程導入的重要性,很多教師過分注重這一點。高中所學的化學知識其實很多都是與我們生活相關聯(lián)的。有時教師在導入課程的時候可能會講某一樣東西,但是隨著大家的興趣愈發(fā)高漲,可能討論的題目越來越偏離主題,沒能實現(xiàn)化學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
二、高中化學課程導入的策略分析
1.直觀導入
直觀導入法在實際教學中應用是比較多的。教師主要通過實物、圖表、模型或者是借助多媒體,來導入所學的知識內容,這一導入的內容是建立在直觀的基礎之上的。在導入內容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增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種愉快的學習氛圍。如在講解“電解池”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自己的手機作為導入的工具,說道:“現(xiàn)在手機是每個人的必備品,是十分重要的通訊工具,同學們可以看我的手機,銀白色的金屬機身,看起來就感覺很有質感,大家也可以摸摸看我說的對不對,相信你們在座的同學也有很多類似的手機都是很有質感的,但是你們知道這種手機的機身是怎么制造出來的嗎,現(xiàn)在你們可能還不理解,但是通過學習本章節(jié)的內容,你們就會得到答案了。”教師設置這樣的疑問,逐層地導入所學的知識點,將學生們成功引入所學的課程。設置疑問——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按照這一個步驟,逐步地完成該課程的教學。這樣的直觀導入法不會占據(jù)課堂的太多時間,但是卻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舊知識導入
高中化學學習的知識點并不會很難,大多數(shù)都是基礎知識點,尤其是學到高二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需要學習的知識點跟過去所學的知識還是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針對于這種情況,教師通過對舊知識點的回顧,引入到新知識點的講解,起到一種自然過渡的作用,這樣,學生就會更容易理解所學的知識點。例如,在課堂上講解氨氣的制備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回憶初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的具體過程,從中總結出實驗的一般性規(guī)律。規(guī)律主要從這幾個方面進行概括:①化學反應的原理;②根據(jù)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選擇發(fā)生裝置,根據(jù)所制氣體的性質,選擇合適的收集裝置;③驗證實驗產生的氣體是否就是我們需要的氣體。根據(jù)教師與學生一起探討出來的實驗規(guī)律,并借鑒其規(guī)律,一起探討制備氨氣需要考慮的因素、實驗裝置、收集裝置等,同時可以試著讓學生畫出整個實驗室制法的裝置圖,了解學生的理解能力如何。通過課程的導入,成功地加深學生對新知識點的理解,同時又鞏固了之前的知識點,新舊知識聯(lián)系,承上啟下,自然地導入新課內容。采用舊知識點導入的過程中,要注意新舊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把握二者的相似點,層層引入,逐層深入,慢慢地引起學生對知識點的回憶。
3.利用熱門話題導入所學知識
化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很多的化學知識都是來源于我們生活,需要我們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奧妙的眼睛。在課堂上開展教學的時候,需要緊密聯(lián)系我們的生活,很多學生對生活中的知識點更為了解,也更感興趣,教師正好以這個為出發(fā)點,逐步引入所學知識。
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離不開低碳經濟、能源危機、新材料、新科學等熱點,這也是廣大學生十分關注的焦點。如在學習《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硅》這一節(jié)內容時,首先需要讓學生們了解硅。教師可以從研究硅領域方面取得偉大成就的科學家們的研究入手,有著“光纖之父”美稱的高錕博士在光線方面有著偉大的成就,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同時他也是一名華裔科學家,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相關的視頻介紹,增進學生對光纖的了解,而光線的成分離不開硅,因此自然地引入對硅的介紹。視頻介紹中展現(xiàn)了光纖這種材料的強大功能,體現(xiàn)了在當今世界中的重要應用。學生們通過教師的講解和視頻的介紹,對光纖的知識好像有了那么一點點了解,至少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們也會不斷思考,能讓高錕博士獲得代表科學界至高無上榮譽——諾貝爾獎的“光纖”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教師順著學生的這種思維,逐步引入對所學硅的講解,成功地把學生的化學思維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之中。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值得我們去作深入的研究。“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導入的方式,不僅要與課程內容相結合,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同時要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地引入新的知識點,不斷改善教學效果,成功地開展課堂教學。
(作者單位:安徽省宿州學院附屬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