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乙晨(吉林農業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
馬克思主義城鄉關系理論視域下我國小城鎮建設問題研究
黃乙晨
(吉林農業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摘要:城鄉關系是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國家戰略化發展過程中優先面對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城鄉關系是否處理得當會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狀況。從當前的發展情況上看,我國城鄉發展呈整體向前推進,但也出現了城鄉差距大、發展不平衡等一系列問題。本文就馬克思主義中關于城鄉關系的經典理論做梳理,并根據我國具體國情分析小城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自己的建設觀點。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城鄉關系;小城鎮建設;統籌規劃;對策分析
城鄉關系即城市與鄉村之間的關系,是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的現象,任何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都會面臨的問題,城鄉關系是否處理得當會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狀況。馬克思主義城鄉關系理論具有豐富的內涵,主要包括城鄉對立理論,農業基礎地位理論,城鄉融合理論和統籌城鄉發展理論。論述了城鄉建設的一般規律,還預測了城鄉關系的發展趨勢,對城鄉關系做了科學的分析、界定。因此,用馬克思主義城鄉關系理論指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不僅具有理論價值,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堅定我國統籌城鄉發展的信心。本文旨在從馬克思主義城鄉關系理論入手,系統的梳理城鄉關系理論,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城鄉關系理論的中國化進程的回顧,總結我國歷屆中央領導集體在探尋城鄉關系發展中的有益經驗,來研究現階段我國小城鎮建設面對的問題以及分析其原因,并探討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城鄉關系理論來做我國小城鎮建設的路徑選擇。
一是小城鎮規劃缺乏科學性,協調性差。規劃前贍性不夠遠,中心區規劃不夠明確,導致規劃無法適應城鎮化的要求。盡管近年來我縣通過實施土地整治、未利用地開發等措施,開發出了一大批耕地,解決了部分建設用地指標,但由于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保障機制還不夠完善,對農村自建房缺乏有效管控的措施機制,導致近年來農村新建房屋數量激增,且普遍標準較高,造成建新易、拆舊難、代價高,制約了新型城鎮化的推進步伐。
二是小城鎮建設缺乏合理性,缺口多。城鎮建設對用地指標的需求較大,但由于國家加強了土地的宏觀調控,每年上級下達的用地指標較少,而且項目建設用地申報程序多、時限長,很多招商引資項目無法及時供地,直接制約了城鎮化發展。土地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根本載體,包括農村土地流轉、土地規模化經營和節約集約利用、城鎮建設用地指標,等等。一是農村土地流轉進程緩慢。土地流轉機制不健全,流轉行為還不夠規范,土地規模化經營水平還比較低,農業生產還是以戶為單位的小農經濟占據主導,農場式經濟轉變還需要進行進一步探索發展。農民群眾土地流轉的意識不強,對土地流轉心存后顧之憂,擔心土地流轉后失去生活依靠,即便自己沒有精力和能力經營好承包耕地,寧可粗放經營,也不愿將土地流轉出去。二是建設用地指標約束較大。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土地市場供需矛盾日益尖銳,僅僅依靠上級每年下達的用地指標,難以滿足城鎮化發展建設所需。特別是小城鎮的商貿建設、園區建設以及工業企業落戶,受土地指標約束的影響尤其大。
三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完善。居住是人民生活的最基本保障,人口的轉移,不僅是勞動力的轉移,更是居所的轉移。一是縣城房地產開發不夠規范。開發管理不夠完善,部分房地產項目品位較低,造型單調,質量不過硬;開發進度參差不齊,部分項目施工多年不能交工;企業開發行為不夠規范,個別企業私自改變規劃設計,甚至違背購房合同私自漲價。這些問題,導致一大批長期在縣城就業的農民,沒有能力或不愿意到縣城購房定居,大部分農民過著在城鎮工作,在農村居住的生活,成為“走讀”的“城鎮居民”。二是保障性住房建設覆蓋面不夠廣。盡管近年來我縣投入大量資金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解決了部分城鎮困難家庭的居住問題,但整體來看覆蓋面仍然不夠廣,特別是鄉鎮一級,始終未能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上取得突破。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我國小城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如下幾種原因導致。一是馬克思主義城鄉關系運用沒有與時俱進,對小城鎮發展的戰略定位不明確,以及相關制度和法律法規不完善。二是政府管理僵化,缺乏科學性和前瞻性。城鎮戶籍制度、社會保障體系、農村土地的流轉及置換等方面也對城鎮化的發展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
一是科學編制小城鎮建設規劃。組織城市總體規劃實施情況評估,適時啟動城市總體規劃調整修編。編制老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新城區范圍內部分未開發利用地塊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縣城區防汛排澇綜合規劃、綜合交通規劃、城市色彩規劃、公共衛生規劃、城市景觀規劃等專項規劃,協調指導好城市供水、電力、通訊、教育設施、養老服務設施等專項規劃編制報批工作,逐步建立起科學完善的民生規劃體系。一是對鄉鎮城鎮化布局的規劃,要著眼于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既要照顧眼前,更要立足長遠,堅持高起點規劃,確保今后30年甚至更長的時期不落后。二是各區、縣、鎮情況差別很大,建議根據不同地方城鎮化發展水平,確定不同的發展方針和目標,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條件的不單要求增加數量,更要注重提高質量,注重增強小城鎮城市功能和輻射功能;發展欠缺的,要千方百計提高城鎮化水平。
二是拓寬融資渠道,運用市場機制推進小城鎮建設。加快城鎮化建設,資金是瓶頸,要積極探索國家、地方、集體、個人相結合的“多渠道籌集、多元化投入”的辦法,充分利用好市場機制。同時,要將城鎮化建設作為一項公益事業來做,由政府來主導,切實做到在市場化條件下的便民、利民。
三是推進小城鎮的體制改革。在城鎮化建設中必然會面臨的巨大的資金壓力,成為制約城鎮化發展的瓶頸,希望上級政府在項目選址、信貸資金以及惠民政策上多向鄉鎮傾斜。化解資金難題。
參考文獻:
[1]馬小均;我國小城鎮建設的障礙因素及相關問題研究【D】重慶大學;2008-10
[2]閆恩誠;小城鎮規劃建設問題與對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04
[3]賈麗霞;小城鎮規劃實施現存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05-06
[4]周寶興;我國小城鎮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小城鎮建設2012-02
導師:王長海
作者簡介:黃乙晨 ,學校:吉林農業大學 ,專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中圖分類號:A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