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慧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趙莊鄉張莊學校,河北 保定 072450)
?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策略實踐研究
王彥慧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趙莊鄉張莊學校,河北 保定 072450)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而評價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環節。教育學研究表明:教學評價是與教學過程同等重要的過程,評價不是為了完成某種任務,而是一種持續的過程,它是教與學一個主要的、本質的、綜合的組成部分,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策略
(一)激勵——激發求知興趣。激勵性言語評價是我們在語文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評價方式,目的是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鼓起學生的力量和勇氣,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因而課堂評價語言不僅要做到準確、及時、具體,而且要具有激勵性。 課堂上教師具有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不但回答問題的學生直接得到鼓勵,而且其他學生也會躍躍欲試,這樣的評價,不僅使學生了解了自己學習的狀況,知道了自己努力的目標,也感受到了老師關懷后的溫暖。
(二)幽默:調節課堂氣氛。幽默式的言語評價,指教師運用風趣的語言,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的評價。例如一位特級教師再執教。《小稻秧脫險記》一課,文中寫到雜草被大夫用除草劑噴灑過后說:“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有一個學生朗讀這句話時,聲音非常響亮。老師笑了笑說:“要么你的抗藥性強,要么這除草劑是假冒偽劣產品,來,我再給你噴灑一點。”同學們和聽課老師都笑了,該同學會心地耷拉腦袋有氣無力地又讀了一遍,這次讀出了效果。
這樣的幽默評價,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又調節了課堂氣氛,啟迪了學生的智慧,讓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得到了發展。
(三)引導:增強學習效果。語文教學因其豐富的人文性、綜合性,而顯得多姿多彩、博大精深。很多語文教師都在嘗試使用引導性的評價,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這樣的評價,教師必須深入解讀文本,感悟文本的精神,置身文本的多種情境,積極尋求評價內容與知識點的融合,把評價有機地滲透于學習內容之中,使它們渾然一體,使至少了理性與機械,多了感性與靈動,少了一些程序,多了一些情趣。
學生讀完一段話后,如果我們只是例行公事的評價:讀得很好;讀得不錯;讀得很有感情等等,無所謂好壞,就欠缺一種情趣和活動,一種靈動和情感,一種想象和意境。教師在處理這句話的朗讀評價時,采用逐步引導的方式,讓學生沉浸在富有情趣的評價語中,歡聲笑語,思維得到了鍛煉,語感得到了培養,情感得到了熏陶。
(四)明理:提高認識水平。明理式的教學評價,指的是對學生講明道理的一種語言評價。這樣的評價對于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具有很強的效應。例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第九冊《滴水穿石的啟示》一課時,當講到最后一個自然段:“‘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一句話時,教師有意識地請了一位平時學習不夠認真的學生讀了這句話。一開始,他讀得結結巴巴的,教師及時指導了他,這樣連續讀了好幾次,直到讀得較好時,教師又給予了評價:“這次你讀得真好,只要你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地去做,就一定能做好,懂了嗎?”這位學生心領神會地點了點頭。這樣的評價,親切、自然,再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又講明了道理,這也是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的需要。
(一)教師與學生的評價相結合,調動興趣,增強效果。師生互動性的評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增強了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在課堂上處于一種能動的、活潑的動力狀態,從而引起需求不斷向更高目標邁進。
(二)學生與學生的評價相結合,突出主體,領悟情感。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能改變以往只有教師評價的傾向也確立了學生也是課程評價主體的地位。《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學生的朗讀,可以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還應考察對內容的理解和文本的把握。” 學生與學生通過相互評價,進一步促進學生領悟文章的思想及表達方法的真諦,最后把自己對文本的感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現出來,學生的情感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三)自我與他人的評價相結合,保持熱情,明確方向。學生對自身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能促進其自我學習方式的改善,學習熱情的保持,這樣能幫助他們更清楚地認識自我。學生會從優點和不足兩面進行評析,這樣既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又通過教師和同學的激勵使其樹立了自信,也明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過評價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用于實踐的能力。教師從語文學科實際、學生實際出發,聯系學生生活進行教學。教師要恰當的指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靈活地應用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過多的壓力會影響智能,壓力越大認知效能越差。個體在壓力狀態下的心理反應存在很大差異,這取決于個體對壓力的知覺和解釋以及處理壓力的能力。再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會讓學生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反應。恰當的評價,有助于學生適應課堂環境,提高學習能力,不恰當的評價,會使學生自信心減弱、注意力分散、記憶力下降,表現出消極被動。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學生富有創造性的思維活動。這就要求教師應抓住這些閃光點,用激勵性的語言作出恰當的評價,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使他們不斷奮進。有一位老師在教學《小鷹學飛》這篇課文時,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老師巡視后評價說:“我發現有的小朋友可會讀書啦,邊讀還邊飛了起來。”這句話使其他學生紛紛仿效邊讀邊做飛翔的動作,有聲有色,學生十分投入,效果很出色。從這個片段中可以看出,學生的體驗是富有個性化的,個性是創造力的源泉,個性化的學習氛圍將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每個教師都應該積極地、耐心地去俯下身來傾聽每個孩子的聲音,用一雙熱情、冷靜和智慧的眼睛去發現、珍視每一棵富有個性的幼苗,并創造機會,讓他們盡性地表達見解、表現自我、展示才華。
總之,課堂教學評價是理念的結晶。“豐富的語言”是評價的首席,“靈活的方式”是評價的亮點,“多樣的內容”是評價的重點,形成了課堂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評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生成、不斷完善、不斷創造,以促進學生智慧的產生、思維的飛躍、激情的涌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0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