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勝
(重慶市萬州第一中學,重慶 404100)
?
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張朝勝
(重慶市萬州第一中學,重慶 404100)
摘要:物理學科由于其嚴密的邏輯定理與科學的推斷方式,成為理科課程中的代表性學科。而初中生剛剛接觸物理不久,對整個物理學習的方法和基礎知識的積累都需要長時間的鍛煉。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積累物理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科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法作為以學生為主體、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方式,對于初中生物理課程的教學非常適宜,教師要著重對教學方式進行探究,以發揮其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良好效果。
關鍵詞: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法;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現在的教學,陳舊的填鴨式教育方法阻礙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所以對教學進行改革成為了必然。探究式教學法是眾多教學法中比較成功的一個,初中物理教學中也引入了探究式教學法。初中物理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初始階段,如果能養成好的學習方式,將使學生受益一生。
(一)探究式教學更加注重教學過程。
“填鴨式”“重結果而輕過程”“重知識而輕能力”的應試教育模式的弊端已被大家所共知。探究式教學恰恰注重教學過程,重視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對知識的感知過程中獲得思維方法、創新能力的提升和發展,可能并不體現在學生的“成績”上,但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所體現的創新思維和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是應試教育所不能比擬的。
(二)探究式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
探究式教學有既定的教學目標,但是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不要求學生按照統一的規格同向發展,而是鼓勵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發揮自己的個性和差異性,合力完成探究性學習任務,在探究活動中獲得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能力的提升。
(三)探究式教學更加注重知識技能的應用。
探究式教學和發現學習、啟發式教學有所類似,它的側重點在于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應用技巧,也就是讓學生靈活運用課堂上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探究式教學還具有綜合性的特點,要求學生將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現象和問題納入我們的視野,用物理學的知識加以解決。
(四)探究式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獨特的感悟和理解。
新的教育理念不僅強調學生知識技能的習得,更要求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個性和思想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在傳統優秀文化繼承和創新精神的發展方面。而這有賴于學生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的感悟和理解。探究式教學就是注重學生在學習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感悟和理解,讓學生將獨特的感悟和理解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課本知識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發起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習興趣。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教學內容都能引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溫度”時,教師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春暖花開”、“炎炎烈日”、“秋高氣爽”、“冰天雪地”等一系列關于冷熱程度的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產生疑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又例如:在講物理是有用的時候,引入鞋底為何要做成凹凸不平的花紋?杠桿為何能將大的石塊撬起?正是這些情境的安排,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并及時鼓勵了學生,激發了他們的探究意識。明白了“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道理。故創設物理問題情境是探究式課堂教學的良好開端。
教師要深刻的了解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意義和目的,對探究式教學進行深入的剖析,以便于靈活運用到課堂中。在設計課程的過程中,要保證課程的合理性,針對課程所設置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能力,不能過偏、過難或過易。這就需要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初中物理課本知識,更要了解初中生的基本能力,靈活設置課程,使課堂氣氛活躍輕松,并且具有趣味性。比如:平面鏡成像特點。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可以帶一面能夠成全身像的鏡子,教師站在鏡子前,讓自己的身體在平面鏡上成像,然后讓學生自行找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學生可以通過測量和觀察發現平面鏡成像:等大,正立,對稱,虛像。當然如果學生有遺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補充,這樣,學生會非常有興趣參與到課堂中。
實驗是進行探究的靈魂。很多物理現象,如果補充一些簡單的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去試一試,可以激活探究欲望,使學生體驗到物理過程的內在美,例如“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師可準備白紙、木盒、茶杯和一個小鼓等器材,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探究活動,學生對“聲音”的理解就比較深刻透徹。在講摩擦力時,提出問題:“拔河比賽,力氣大的隊一定贏嗎?”讓學生展開討論探究,多數同學會認為力氣大的隊會贏。我們可以創設這樣的情景:兩個力氣懸殊的同學,讓力氣大的同學站在滑板上,然后進行比賽,結果不言而喻,難道站在滑板上這位同學的力氣就會變小嗎?通過探究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又使學生在接受科學知識的同時,培養了科學探究的精神。
物理知識包含豐富的定理與公式,因此為了加強對于知識點的記憶,教師往往會設置非常多的抄寫或者是題目計算的作業,來不斷地鞏固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以及應用方面的學習成果。而在探究式教學方法下,教師在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強化的同時可以進行適當的創新,讓物理作業也能發揮出學生的自主性。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探究到的知識點,反過來尋找相似案例等情況,以便于了解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并掌握了物理定理。
教學方式的改革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都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同時也給教學帶來了突破,我們初中物理教學中探究式的教學方式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在應用的同時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初中物理教師一致努力,繼續在教學方式上進行探索。
參考文獻:
[1]施瓦布.《作為探究的理科教學》紀念講演文稿[R].哈佛大學,1961
[2]李兆清.初中物理“四環節”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張艷娜,王鳳蘭.初中物理的幾點思索[J].成才之路,2009
[4]勒玉樂.探究教學論[J].西南大學出版社,2002
[5]葉平.研究性學習的原理、方法與實施[J].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