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高瑜+趙豪邁
摘 要:文章以Web of Science 數據庫中關于檔案服務領域2000年~2014年收錄的文獻為研究對象,借助CitespaceIII軟件繪制出的國際上該領域主要研究國家(地區)的分布圖譜,其凸顯出該研究領域上在地域上具有較大的不平衡性:歐、美地區的發達國家明顯優于發展中國家;通過進一步文獻計量分析可以看出:國外發達國家(地區)的檔案服務內容豐富多彩、涉及面廣,且具有完善的管理模式、先進的服務理念和較為完備的實施方案。因此本文的研究結論對學習和借鑒國際檔案服務領域的先進經驗與成果、提高我國在該領域的權威性和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與參考價值。
關鍵詞:檔案服務;信息可視化;知識圖譜
在現代社會新的形勢下,檔案服務工作必須適應社會的發展,不斷強化服務意識,樹立全新的服務理念。國外檔案工作者很早就指出:“檔案的建立就是為了用,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們職業的聲譽和社會的地位就依賴于檔案利用。”這種認識促使他們主動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歐洲各國檔案利用的立法和規章均將公民個人能夠及時利用機關產生的行政文件作為檔案服務的重要原則[1]。伴隨著政務信息公開的浪潮,我國許多檔案館主動采取有效措施積極為公眾服務,例如提供已公開現行文件查閱服務,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如今,人們對于檔案已經不再陌生,因為家庭檔案、社區檔案、民生檔案等與民眾息息相關的檔案就在身邊,普通百姓甚至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檔案服務帶來的便利。
為更加全面準確地分析國際檔案服務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熱點,本文借助于CitespaceIII信息可視化軟件,從一個全新的視角直觀、形象地分析了國際檔案服務領域的研究現狀,同時通過關鍵詞揭示出該領域不同階段的研究熱點及其變化過程,以期為我國檔案學研究者更快、更好地了解國際檔案服務領域發展狀況、提升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影響力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及可供借鑒的方案。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本文所使用的數據來源于Web of Science數據庫,引文數據庫包含SCI-EXPANDED和SSCI。該數據庫是目前國際上唯一且最具學術權威性的引文信息源。因此,利用該數據庫進行檔案服務領域的研究是合理且有效的。檢索方法在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輸入標題“archives service”文獻,時間跨度為2000年~2014年,通過篩選共檢索到1046條文獻記錄。
1.2 研究方法。信息可視化是指利用計算機實現對抽象數據的交互式可視表示,從而增強人們對這些抽象信息的認知[2]。本文將綜合應用文獻計量學、信息可視化等方法,對該領域文獻進行計量,進而定位出研究該領域的主要國家(地區)。同時,利用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重點聚焦該領域不同階段的研究熱點及其演化路徑。
本文所采用的CitespaceIII軟件是由美國陳超美博士團隊基于Java語言開發的一款信息可視化軟件,通過對特定領域文獻(集合)進行計量,以獲得研究該領域的主要研究國家(地區)、機構以及期刊,并探尋出該學科領域發展的奠基性節點和關鍵節點,同時還可借助一系列可視化圖譜實現對學科演化潛在動力機制的分析及學科發展前沿的探測[3]。
2 研究現狀分析
2.1 文獻數量情況的分析。本次檢索得到檔案服務領域研究文獻共計1046篇,時間范圍為2000年~2014年,其年度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檔案服務領域的文獻數量呈波浪式的增長趨勢,表明該領域已受到廣泛關注,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
2.2 主要國家(地區)分析。在CitespaceIII中將網絡節點設置為“Country”,可將世界各國的發文數量和時間通過年輪大小和顏色分別表示出來。由此而得的檔案服務領域國家(地區)分析可視化結果圖中共63個節點、43條連線,圓形節點代表國家或地區,各節點的直接連線表示國家(地區)之間具有合作關系,其中帶有紫色圓圈的節點表示具有中心性作用的關鍵節點,如圖2所示。
結合表1,從各節點的發文頻次可以看出各國(地區)發文數量的差距明顯:美國的文獻貢獻率最大,發文數量遙遙領先,其次是英格蘭、意大利、德國、加拿大和西班牙,中國的發文頻次雖處于十名之內,但僅占發文總量的2.2%,遠不及美國、英格蘭。
另外,通過節點的中心性還可揭示出各國(地區)的研究影響力。在軟件中將算法設置為路徑搜索算法(Pathfinder)、時間區間設置為1年、數據抽取對象設置為top30時,可得表2所示的各國(地區)中心性,其中年份表示在此設置下所探測到的最早產生中心性的時間。由此可見,在整個網絡中,美國節點的中心性最大,表明美國在檔案服務領域中具有明顯的中介作用,與其開展研究合作的國家(地區)也最多,其次是法國、英格蘭、意大利等。結合圖2可以得知,與中國大陸在該領域合作的國家(地區)主要有澳大利亞、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地區等。檔案的服務利用在國外,特別是在發達國家普遍受到重視,因此中國大陸的研究機構需要加強與美國、法國、英格蘭等國家(地區)的研究合作,努力提高在檔案學領域的權威性和國際影響力。
3 研究熱點分析
3.1 研究熱點。研究熱點是指在某一個時期內,具有內在聯系的、數量相對較多的一組文獻共同探討的科學問題或專題[3]。文獻中的關鍵詞與主題詞都是文章的核心詞匯,是作者對文章的高度概括與總結,更是文獻計量研究的重要指標。為了展示檔案服務領域的主流研究內容,保持其他設置依然不變,在CitespaceIII軟件界面中,將術語類型(Term Type)設置為Noun Phrases,網絡節點類型設置為關鍵詞(keyword),運行該軟件可以生成由施引文獻和共被引文獻所構成的由224個節點和168條連線共詞組成的可視化圖譜,如圖3所示。
該圖中,圓形節點代表關鍵詞,正方形節點代表術語,節點越大說明出現的頻次越高、受關注度越大,這都代表了該領域的研究熱點。二者涉及的熱點詞存在部分重復,其余部分起到補充說明的作用。綜合來說,圖3中反映的檔案學領域的重要熱點詞包括檔案學(archives)、服務(service)、數字圖書館(digital libraries)、網絡服務(web service)、互聯網(internet)、信息(information)、管理(management)、實踐價值(practical implication)、數據庫(database)、系統(system)、信息檢索(information retrival)、技術(technology)和風險(risk)等。通過這些主要的熱點詞可以發現,互聯網、數據庫及信息檢索技術在檔案服務領域正在廣泛應用,這為檔案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同時隨著網絡環境下檔案信息資源規模的急劇膨脹,數字檔案信息的利用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安全地管理與利用海量的檔案信息資源,已引起人們普遍關注。
3.2 研究熱點的路徑演化。對表3中2000年~2014年重要時間段內高頻關鍵詞和高中心性關鍵詞進行詳細的分析,可以梳理出檔案學領域熱點大致的演化路徑,其中關鍵詞出現頻次的高低反映了其內容的受關注程度,而中心性的高低則反映了該關鍵詞在所研究領域中是否具有樞紐作用和轉折意義。按照不同時間階段的研究熱點,大致可以將檔案服務領域的研究熱點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0年~2003年,主要探討的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互聯網、數據庫及信息技術在檔案服務領域的廣泛應用給該領域的發展帶來的新影響。國際互聯網絡以其快捷、方便的優點成為世界各國實現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的重要渠道,它改變了人們信息交往的傳統方式,為人類信息交流創造了全新的模式。互聯網在檔案領域的應用,改變了傳統檔案信息管理與服務利用的模式,給檔案工作帶來了深刻的變革。
第二階段,2005年~2006年,研究熱點主要是檔案信息服務管理模式。國際互聯網絡以其快捷、方便的優點成為世界各國實現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的重要渠道,它改變了人們信息交往的傳統方式,為人類信息交流創造了全新的模式,并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迅速的發展。互聯網在檔案領域的應用,改變了傳統檔案信息管理與服務利用的模式,給檔案工作帶來深刻的變革。圖書館和檔案館作為收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圖書資料和檔案資料的文化事業機構,均屬于公共信息服務行業。國外學者在研究檔案學時經常將其與情報學、圖書館學緊密結合,因此在信息時代產生的“數字圖書館”和“數字檔案館”也自然被聯系到了一起。數字檔案館和數字圖書館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涉及的信息技術領域十分廣泛,在許多關鍵技術上是可以通用的。第一,它們都是電子信息的倉庫,能夠存儲大量各種形式的信息;第二,用戶通過網絡方便地訪問它們,能夠獲得包括多媒體在內的各種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儲和用戶訪問不受地域限制。Beasley Sarah于2009年在《Journal of Web Librarianship》期刊上發表的 a2o:Access to Archives from 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提到新加坡國家檔案館建立的一站式門戶網站,是以提供本機構數字化資源為主的服務平臺,該網站為公眾提供文化和遺產信息利用服務[4]。
第三階段,2007年~2008年,關注的重點是數字檔案信息的風險管理及服務質量管理。由于電子文件具有動態性、系統依賴性、可操作性等特點,在電子文件形成及其管理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被刪除、不可讀、感染病毒等各種風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數字遺產保護章程》指出:“全世界的數字遺產正瀕臨丟失的危險。……除非這種上升的危險被加以注意,否則數字遺產的丟失是快速和無法避免的。”[5]電子文件風險的客觀存在性以及造成損失的不確定性,決定了電子文件風險管理的緊迫性與必要性。比如,Peter Mitteregger于2008年在《Records Management Bulletin》期刊上發表的文章Top ten tips to data security,探討了數字信息面臨的安全風險,以及采取的相關安全措施,指出應把數據保護劃分成四個階段:檢索、保護、管理和維護,并提出了相關建議。[6]此外,檔案作為人類社會的原始記錄,其目的是為人類社會服務。檔案服務質量管理是檔案信息服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檔案館及時了解社會和公眾的需求,提高檔案信息服務的關鍵。Kanellopoulos, Dimitris N.于2011在《PROGRAM-ELECTRON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S》期刊上發表的文章Quality of service in networks supporting cultural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提到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圖書館、博物館和檔案館等文化遺產部門,對于提高這些部門的服務質量非常有用。
第四階段,2010年~2014年,關注的重點是檔案再現歷史的功能以及檔案服務技術的不斷創新。Johnson, V于2011年在《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VISTS》期刊上發表的文章Using Archives to Inform Contemporary Policy Debates: History into Policy,提到利用歷史檔案資源探討歷史與決策的關系。目前,統計數據、社會研究、模型分析等證據的使用在政策制定中愈加普遍且成熟。然而,包括歷史學在內的人文科學常被認為不能像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那樣提供“硬性”成果。“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這句話經常被提及,但很多人并未真正理解其深層含義,也未系統地采取措施使歷史學研究者參與到政策制定中來,以積極的、專業化的方式利用歷史和跨文化研究更是寥寥無幾。2013年以來的熱點詞為cloud computing、visualization,這說明云計算技術可為檔案管理發展添加新的推動力,并有利于檔案管理服務的創新,其超強的計算能力和對數字資源的整合優勢已在檔案館資源共享以及讀者服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7]。另外,檔案數字化技術日益提高,如新西蘭將時長50萬小時的電視影像檔案數字化并實現網絡利用等,都表明了數字信息化技術已深入應用到檔案服務技術中。
4 結束語
作為文化機構,檔案館越來越多地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越來越完善,使得關于檔案服務利用的研究不斷受到重視。如今,國外檔案的公共服務已經具有完善的管理模式、先進的服務信念,并且擁有較為完備的實施方案。通過分析當今世界檔案服務領域的狀況與研究熱點,結合我國檔案事業的發展狀況,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檔案服務水平的國際影響力,我們需要重視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清楚地認識到隨著現代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檔案服務利用的方式、方法正發生著革命性的變化。在新形勢下,檔案服務工作必須適應社會的發展,不斷強化服務意識,樹立全新的服務理念。其次,要加強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在檔案服務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努力提高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影響力。最后,應努力學習、借鑒國外檔案服務理念的先進經驗與成果,積極參與到國際檔案事業的合作中去,使我國檔案服務利用理論既能秉承優良傳統,又能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發展與完善。
參考文獻:
[1]武俊.國外檔案服務形勢及其借鑒意義[J].山西檔案, 2011(4):6~7.
[2]陳悅.引文空間分析原理與應用 CiteSpace實用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2.
[3]劉偉輝.基于CSSCI的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與文獻學知識圖譜分析[J].情報探索, 2015(4):35~39.
[4] Beasley Sarah,Kail Candice.a2o: Access to Archives from 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Journal of Web Librarianship,2009,3(2):149~155.
[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字遺產保護章程》,李文棟譯,載《外國檔案動態》2004年第5期.
[6]Peter Mitteregger.Top ten tips to data security[J].Records Management Bulletin, no. 143,pp. 24-25, May 2008.
[7]張鳳武.基于云計算的檔案管理服務創新[J].檔案與建設,2013(8):29.
(作者單位:高旭,陜西師范大學檔案館;高瑜,陜西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趙豪邁,陜西師范大學政治經濟學院 來稿日期:201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