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欣卉
目前,微課這一新型的教學方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運用,我國教育部也大力推動微課的發展和建設。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筆者自己制作的微課作品為例,探討高職類型的微課制作時教學設計的思路及方法,為日后微課深入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參考。
一、微課及其特征
所謂“微課”,是指為使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流媒體形式展示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微課具有如下方面的特征:(1)微課的學習形式是讓學習者通過微課視頻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不局限于上課的時間學習知識,在家中或校外同樣能通過微課視頻進行學習,為學生提供學習便利并節省了時間,培養了自學能力。(2)微課的目的是通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達到最佳學習效果。通過教師精心制作微課視頻,讓知識更直觀更生動更易懂,使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3)微課的制作形式是運用流媒體,由眾多資源構成的立體化、多元化的資源包構成,可以運用視頻或動畫,形式多樣、生動形象,能很好地吸引學生對微課視頻產生興趣。(4)微課的內容是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展開,教學課題一般選取教材的某一重點、學生學習的某一難點、課堂的某個精彩教學環節或教師的某個獨特的教學行為等細微內容。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讓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5)微課的時間是簡短的,一般在5-10分鐘左右。這與學生學習注意力集中的時限相符合,也利于方便學生可以利用零碎時間進行學習。
二、高職稅法課程運用微課的優勢和必要性分析
(一)高職學生學習稅法的特點
稅法課程是高職財會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在學生課程學習、資格證書的考試以及將來的職業生涯中都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通過近幾年的教學活動發現,由于稅法知識非常繁雜,法律條文枯燥嚴謹,稅收條例數量眾多,計稅方法更是多種多樣。高職高專的學生在學習稅法的時候會出現以下特點:(1)積極性不高。高職高專學生的自身學習積極性不強,他們一般對感興趣的內容積極性較高,不感興趣的內容,則沒有學習的積極性,情緒化較強。(2)學習效率低。高職高專學生由于學習能力、自制能力、專注力的局限,對書本上的枯燥的教學內容、傳統的教學方式一般比較反感,造成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效果不好的結果。(3)學習方式、方法較差,缺乏自學能力。高職高專學生在學習時,學習方式單一,只習慣看課本的內容,上課教師講到哪里則學到哪里,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較差,大多數學生還沒有聽記課堂筆記的習慣,學習方法也只是簡單的死記硬背,記憶效果差。課下很少有學生能對所學知識進行擴展學習,自學能力欠缺。
(二)運用微課的優勢和必要性分析
在上述的情況下,微課作為一種創新性的教學模式,更適應高職教育。
首先,運用微課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微課視頻的制作一般都會重點突出,有針對性,教學設計比較有特色,能夠吸引注意力,加上音樂和豐富的圖片,使學習變得容易,更易接受,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
其次,運用微課能提高學習效率。微課時間短而精,又可以在任何場合下于移動終端上播放,這使得學習變得不再那么呆板和僵硬,如果有需要或有時間馬上可以進行學習,這使得學習更加方便有趣味性,娛樂性,自由自在,將學習融于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快樂簡單。
最后,運用微課能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只需十分鐘左右就可以為新內容做一定的準備,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在課堂上也會事半功倍。對于某些基礎差、接受程度慢的學生,可以反復多次觀看,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思考。
可見,通過微課的形式來改善稅法的教學手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筆者針對稅法中的一節課的內容,進行微課教學設計的探討。
三、高職稅法課程微課教學設計思路及方法
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特點,如何運用微課這一新型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是值得我們探討和實踐的。下面以筆者制作的“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計算”的微課為例,粗略地探討如何進行高職院校微課的教學設計。
“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是稅法這門課程中“個人所得稅”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對于學生來說也是實用性非常強的內容,因此學好這門課對學生是十分重要的。以下來闡述該微課的教學設計思路:
(一)第一部分:課堂導入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課堂提問的形式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教師提問:“同學們,如果你們工作了,最開心的時候是什么時候呢?”工作是學生未來都會面臨的問題,因此學生對這一問題會比較感興趣,并能積極思考。思考過后,許多學生可能都會回答:“發工資的時候”。隨后教師拋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不過在領到工資單后,可能有人會說:我們的個人所得稅都不一樣。”(播放情景模擬的視頻,視頻由學生拍攝,反映的是同一個單位不同的人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都不一樣)視頻由實際經歷的事例引起學生的思考,為什么每個人交的個人所得稅不一樣?以此帶出該課的關鍵問題: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該如何計算?
(二)第二部分:講授課程
講授課程采用以問題為導向教學法(PBL教學法)將所授內容以問題的方式提出,并以提問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啟發學生思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1.講授原理。采用以問題為導向教學法,將授課分為三個問題來進行:
問題1:是否所有的工資薪金收入都要交稅呢?
這一問題直接與學生工作后的工資利益相關,因此學生很感興趣。很多具有生活常識的學生都會回答:不是。接下來,教師通過餅圖示例進行講解:在我們得到的所有的工資薪金收入中可以扣除我們繳納的五險一金以及免征額。扣除后,如果沒有剩余,則當月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有剩余,我們就對剩余的部分征收個人所得稅。這剩余的部分,我們把它叫做“應納稅所得額”。
問題2: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所適用的稅率是多少呢?
這一問題循序漸進地引出學生想進一步了解的問題。通過帶領學生直觀查看稅率表,介紹我國現行的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稅率表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分為了7個等級,適用的稅率隨著等級的增加而逐漸增加,從3%到45%不等。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工資越高,我們要交的個人所得稅也就越多。
問題3:如何從稅率表中找到相應稅率來計算出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第三個問題直接點出同學們最想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這一知識點的理解是有一定難度的,為了讓學生不產生畏難心理,更直觀更清晰的理解這一知識點,筆者特別采用了FLASH動畫的手段,并結合聯想式教學法,用動畫的形式畫出一個量杯,讓同學將量杯上的刻度想象成稅率表上的數字,并且在動畫的量杯中將刻度按照稅率表中的數字來標示。這一手段相對傳統的教學方式來得新穎新鮮,能非常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這一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更適合現代學生的學習特點。
接著教師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獲得的工資薪金想象成一杯水。這一充滿豐富聯想的想象,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被課程內容所吸引,對接下來要講解的內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接著教師運用舉例的方式結合動畫的動作演示介紹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原理式計算法和簡易計算法。在舉例教學的過程中,全程運用動畫進行演示,極大地抓住了學生的眼球,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動畫結合教學進行講解,也更直觀更形象的讓學生了解到了原理式計算方式與簡易式計算方式的不同,讓學生對這些內容更容易理解。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2.總結公式。通過上述原理的講解,為學生總結出這節課的重要內容,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公式:應納稅額=(月工資、薪金-五險一金-免征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讓學生對學習目標清晰明了。
3.案例教學鞏固所學公式。為了加深學生對公式的理解、記憶和運用,教師列出一道案例題,由學生和教師共同進行分析、解決和計算,以此加深學生對該公式的印象,以及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第三部分:翻轉課堂、課后自學
為了解決高職學生課下缺乏對知識進行擴展學習,自學能力欠缺的特點。教師運用當下流行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結合現代學生們感興趣的新型的技術手段—— 手機掃描二維碼的方式,進行課后作業的布置。為了引起學生課后自學的興趣,教師先進行了一個提問:“昨天我碰到了我們學校的外教老師威廉。于是我產生了一個問題,如果威廉的工資收入和五險一金都和我一樣的話,我們被扣的稅也一樣嗎?還是比我少或者比我多呢?”由于該問題和身邊的外教老師有關,因此這一問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正當學生思考的時候,屏幕上出現三個二維碼,教師繼續解釋:“這里有三個不同選項的二維碼,同學們可以拿出你們的手機,掃描你認為正確選項的二維碼。在掃描過后,你們將知道答案。”這一游戲式的提問,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掃描二維碼也是時下流行的一種手機交流方式,所以學生對這一問題的興趣更大,更積極。學生紛紛積極思考討論,并拿出手機掃描認為正確的選項。掃描后在手機上會出現該選項正確與否的答案。掃描錯誤的學生會看到:很遺憾你選錯了,請重新選擇。這一答案會激勵學生繼續思考再次進行選擇。掃描正確的學生會在手機上看到關于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員的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計算的相關知識和公式。讓學生很自然地就進行了課下的自我學習,以及對所學知識的拓展學習。
四、反思與總結
一堂優質的微課,能體現出教師如何激發學生最大潛能和營造最好學習氛圍,而這也將會使師生樂在其中,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和技能,還有高效的學習習慣和良好的職業素養,因此張一春教授是這樣評價微課的:“位微不卑、課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
【參考文獻】
[1]關中客.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8)
[2]盧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4(4)
[3]謝同心.從一個成功案例談微課的制作[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4(1)
[4]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責編 劉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