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燁 包頭財經信息職業學校計算機信息技術教研室
中職教師教學困惑及原因分析
高燁 包頭財經信息職業學校計算機信息技術教研室
課堂教學是教育活動實施的主要方式,尤其是中職教育,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實現人才培養的基礎。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身上肩負著培養國家棟梁的重要使命,但是目前中職教師卻對教學充滿了困惑。論文通過對包頭財經信息職業學校中職教師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總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困惑,并對其進行分析找出解決的對策和辦法。對中職學校教師課堂教學困惑進行研究,有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有利于新課改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需要。
中職教師教學困惑課堂教學
1.教學現象:教師的教學無奈
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經常會聽到教師們說:“這些學生,任課老師只要管住他們,不要離開教室,不出事就可以了,能保證他們順利畢業就是好老師。”“有些班級,我真是不愿意給他們上課,甚至不愿意走進教室。”…...如果說一般普通教師存在教學無奈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很多優秀教師也有類似想法。教學過程沒給教師帶來任何成就感,取而代之的是失落、倦怠。如果以旁觀者的身份一定會對以上言論進行批評,可作為有十多年中職學校教學經驗的教師,真正體會到教學的沉重和對教師的理解。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有些可以依靠其他教師逐步得到解決,有些教師習以為常直至麻木,日復一日得過且過。中職教師需要引導與幫助,而高高在上的領導不能走進他們的心扉。對教師教學困惑進行研究不僅是對自己,也是對其他教師有意義的事。
2.教學現象:課改難于進行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國家推行了教學改革。各地中職教師如火如荼進行課程的開發,各種任務驅動式教材遍地開花,可是課改成果在課堂上的應用效果如何呢?
一位資深教師的話道出了原委,為了評職稱需要去寫論文。她選擇目前主流的任務驅動教學法,通過閱讀論文可以看出她對課改是有了解和想法的。可是在現實教學中她認為“這類驅動式教材非常不好用”,“如果那樣講課是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但做起來很難,目前學生只能從基礎一點一點的講起。論文為了發表要時髦一點,理論要新一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又是另外一回事”。課改流于形式不能落實到真正的教學中。
(一)中職教育內涵發展對教師的要求
目前教育學者對中職教育內涵發展的概念界定各不相同,但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擴大規模;第二階段是提升內涵,保證質量階段;第三階段是內外因融合,自主發展階段。教育界普遍認為第一階段發展已經完成,目前進入第二階段,發展內強素質是中等職業教育面臨的主要任務,作為內涵發展的首要任務提高教學質量已迫在眉睫,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于教師,內涵發展對教師的要求有:1.職業教師應是“雙師”型教師。職業教育要求培養出來的學生是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教師除了具備理論知識外,還要掌握實際應用經驗。2.提高教學效率。課堂是教學工作的載體,保證職業教育的持續發展,要關注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需要做到三求:“求嚴”,對學生進行嚴格的技能練習,培養嚴謹的工作作風;“求精”,對掌握的技術要精益求精;“求新”,根據市場需求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
(二)課改對教師要求
課改在中職教育界如火如荼的開展。課改的核心是,以任務引領課程,以職業能力為基礎確定課程內容,以工作過程為主線確定課程結構,以職業生涯為目標確定改革的方向和以職業標準為依據確定考核的項目。[1]課改著重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課改對專業教師而言,要求教師的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任務相吻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實現“做”、“學”一體化。對于基礎課教師而言,課改要求基礎課教師要分層教學,教學內容要服務于專業課需要。
(三)學生素質變化對教師的要求
中職教育,教師面對的是個體差異高度分化的學生個體,包括學習成績、學習習慣、學習動機的差異,這些都給教師帶來挑戰。因為學生個體對同樣教學內容的接受程度和方式都存在差異,而這種差異比普通教育的學生要大得多,教育的難度也大很多,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大的挑戰。[2]學生反感基礎教學方式,對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提出新的挑戰。中職教師想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就得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在教育方式上付出更多心血;想在教學設計上迎合學生興趣愛好,就要對教材內容,教學方法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中職學生自律能力差,常常會破壞課堂紀律,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這對教師的心里素養,承受能力,處理沖突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職教師教學中的困惑產生的原因離不開教師、學校制度的社會環境的相互綜合影響,接下來逐一對這三方面的因素進行說明。
(一)教師自身因素
1.思想層面。處在教學一線的教師每天都要面對學生或課堂中的各種問題,有的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的心理疏導消化,有些則難以消化,這時,積極的應對顯得很重要。實際上,中職教師在教學的各時期都會產生教學困惑,他們表達和疏導困惑的主要途徑是與同事之間進行交流,這樣做的風險就是,當你感到其他教師都存在同樣的困惑時,就會對這種現象習以為常,困惑是突破的起點,當對困惑失去敏感時,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就可能停滯。
2.知識結構不足。教學設計是將各教學要素合理配置設計的過程,教學過程不是對教學設計簡單的實施,而是師生互動共同完成教學活動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有扎實的教育理論基礎,并合理適當運用教育心理學知識。中職教師多來自于非師范專業院校,缺乏專業的教育知識作為支撐,這是中職教師課堂教學的短板。
3.缺乏系統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在課后對教學的回憶和總結。對于中職學校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后,至少應在以下兩方面對教學的設計和實施過程進行反思:一是反思本節課教學環節及進度掌握是否合理,對上課時突發事件的處理是否及時,可為以后課堂教學提供參考經驗;二是對自己上課時的行為和習慣進行審視,保留好的習慣,改掉壞的行為。
而現實是,大部分職校教師對教學反思的理解為“回憶”。這種“回憶”是把教學反思過程當成一種任務,而非提高教學能力的手段。其對應的現象就是重描述輕思考,只對現象做到現場回放,沒有進行解剖和分析,沒有揭示其中的教育哲理。[3]這種反思對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沒有很大幫助。大部分的職校教師反思都是在聊天中進行的,包括下課后辦公室內聊天,餐桌前的即興聊天,或者是下課后,對本節課沒掌控好的的地方進行快速回憶,很少有教師會對聊天內容進行專門記錄。從形式上看,采用聊天方式進行課程反思方式自然、簡便,在短時間內完成點評或提供建議,對較少信息傳遞是有效的,但信息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
職業學校教務工作中也提出了集體備課活動,但這種活動也只停留在口頭形式上,大部分情況都是一名教師獨立完成教學設計,教學實施,課后反思幾乎沒有;而校內組織的“聽課”活動也大都淪為一種教學考核方式,而非相互學習的手段;教研室活動基本是工作的安排,教學進度的匯報等,對教學問題的探討和交流少之又少,教研活動沒有發揮交流、反思、探討的作用。
(二)學校管理因素
1.管理制度呆板。教學管理制度是保障教學系統正常運行的行為規范。但是,它能保證正常教學活動優先開展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教學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課堂教學的自主發揮。比如有教師反映“學校不允許學生上計算機課時上網或玩游戲”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優秀的學生提前完成作業,也曾提出想上網的請求,。其實有教師也反映,可以把上網或玩游戲當成一種獎勵策略,“當大家都能提前完成作業,剩下的時間可以上網或玩游戲”,學生積極性會變得很高,完成作業時間也會大大縮短。做得快的學生還會幫助完成慢的同學,適當的玩耍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也是提高效率的一種手段,對于“不讓學生離開座位,滿地跑來跑去的規定”任課教師認為,如果采取分組教學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同組學生互相走動的現象,但是如果被巡查的老師看到就會認為任課教師沒有管理好課堂秩序。
可以看出,教學管理制度可以保證良好的教學環境,但是過于僵硬缺乏靈活性的制度會挫傷教師創新教學的積極性。
2.對于分層教學缺乏引領。分層教學是中職學校學生來源多樣化,學習基礎差異化的必然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明顯感覺到學生學習基礎的差異,但往往力不從心,無法更好地改進教學方法。對于一個30-40人的班級,教師會花很大的精力照顧中間層的學生,有閑暇時間才能顧及優秀生和差生,這種現象非常普遍,要求教師改變現狀不太現實,需要從學校層面總體考慮和安排。
3.事務性工作占去教師大部分時間。中職學校里很多任課教師都兼任班主任工作,或兼任管理工作。班主任老師要負責出早操、班內衛生、出勤、班會和團會的組織,學生安全管理等一系列工作,還要應對上級部門布置的繁多任務。作為任課教師,班主任們還要求完成教學工作,周課時量平均達12節,有的班主任還負責好幾門不同的課程。繁重的事務性工作占去了教師絕大多數時間。教師工作壓力大,個人成就感低,職業倦怠現象明顯。
(三)社會因素
1.教育的尷尬:寬進寬出。伴隨著國家連年的擴招,成績好些的學生都進入了高中,中職學校為了保證更好的生源只能放開分數線,這使得學習成績差,違紀頻率高的學生都進入了校園。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對于成績只要求及格,對于考試沒有危機感,因為他們清楚畢業證總會拿到的。
對于學校而言,主要想法就是讓學生畢業,提高畢業率。家長們讓孩子進入中職學校,讓老師幫忙“照看”三年,不出事,拿到文憑就行,沒有更多的期待。對于任課老師而言,學生基礎差,教學難度一降再降;對于學生而言,在中職學校讀書,就等于混日子,順利畢業就行。這些成為了中職學校寬進寬出的現狀,學生學習動機減少,教師提高學生參與度困難增大。
(一)教師如何做
1.提高課堂教學能力。(1)“有趣”教學。盡管中職課堂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只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在處理教材與學生、教師與學生、教法與學法的關系上不斷探索,同樣可以讓中職課堂煥發出活力。[4]也就是說,如果能將趣味性與教學性相整合,那么這樣的課堂就有趣了。在教學設計時,以直觀性、體驗性為原則,使用項目教學法、分組教學法、任務教學法、頭腦風爆法等有效的教學法,增加多媒體軟件,仿真實物的使用,可增強教學效果,對于學生來說,課堂教學設計有趣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學生關注教師的教學內容。(2)提升課堂教學經驗。每位教師都有提升自己業務能力的需求,鼓勵教師走進他人的課堂也是提升自身教學經驗有效方法。原因是在相似的教學環境、相同專業背景下,站在他人的教學環境中,能更好的觀察和比較自己的不足和優勢。2.加強教育學專業知識的學習。無論是基礎課教師還是專業課教師,都應通過課本學習或參加企業實踐拓展專業知識。因為教師對知識掌握越好,就越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除此而外,教師還應不斷進修心理學、哲學等課程。因為學生是多樣性的,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教育是復雜的,了解學生心理變化,可以提高教學的應變能力,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也隨之提高。3.使教學反思系統化。中職學校進行教學反思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1)課后總結。教師在每節課后進行總結性反思,可記錄在每節課的教案之后。內容可包括,本節課成功之處,失誤之處,本節課是否還可開展其它教學設計等。(2)組織聽課、評課。請企業專家、有經驗的教師參與聽課、評課活動,表達課堂中可取之處和不足之處。教學反思的目的是教學能力的提升,當教學反思成為一種常態,教師的教學問題就能被打破,日積月累,課堂教學能力就會有提高。
(二)學校如何做
1.為教師發展提供平臺。給教師的學習創造條件,學校應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的安排教師參加學習活動。例如,組織一些講座,組織教師外出培訓,進修等。2.情感支持、組織文化娛樂活動。人際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理解與支持,如果教師能感受到來自于學校的情感支持,那么教師會信心滿滿的面對教學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教師也需要心理疏導,經常組織一些有益于教師身心健康的集體活動,有利于消解壓力,調整情緒。3.靈活的管理制度。中職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應服務于教師的教學工作,改變以往“一刀切”的管理方式,放權給教師,使學校對教師的管理更加宏觀。4.為分層教學提供條件。分層教學可以有三種思路:(1)按照就業和升學分成兩個層次。(2)同一專業或學科按照提高班或普通班形式分。(3)基礎課程的成績可以用某技能方面的專長代替,獲得相應學分。
(三)外部環境優化
加強人才培養的質量監督。人才質量的培養不能只關注結果,更重要的是過程,中職學校要把好畢業關口,使學生產生危機感。
中職教師要擺脫課堂教學的困惑,自身要提高教學技能,學習教育專業知識,開展教學反思。學校也要提供政策上的支持,社會環境層面也要加強人才培養質量監督機制。
[1]丁志群,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學現狀與改變策略[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24.
[2]彭茂清,中職教師課堂教學困惑及其原因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25.
[3]李楊,建立有效教學管理機制促進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開展教學反思[D]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8:32.
[4]陸素菊,如何讓中職煥發出活力[J]職教論壇,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