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學明++朱榮廷++鄭玉艷++汪寶珠++洪登華
摘 要:淮北市烈山區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試點項目,規范了農村生產、生活設施的建設,提高了農村公共服務質量和農村社會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該文在總結烈山區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試點工作主要經驗和做法的基礎上,指出了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推進烈山區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對策建議;烈山區
中圖分類號 F5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03-04-07-03
美麗鄉村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1]。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2013年中央1號文件首次提出努力建設美麗鄉村的目標,2015年中央1號文件中更加明確提出“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的要求[2]。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于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戰略部署,改善農村公共服務質量,提高農村社會管理水平,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財政部確定開展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試點,并在安徽、浙江、福建等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選擇已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縣(市、區)開展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試點項目于2014年4月經國家標準委和財政部批準立項,成為全國25個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試點項目之一。該項目的試點主要內容是圍繞烈山區農村生活基礎設施、農村公共基礎設施、農村生活環境治理、休閑農業與旅游服務和農業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進行標準化建設;通過技術集成、實證研究、經驗總結,收集和研制農村生活基礎設施、環境整治、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休閑農業與旅游服務、農業資源綜合利用等相關標準,構建烈山區美麗鄉村建設標準體系;通過標準的宣貫和實施,成果的總結推廣,推動全區、全市,乃至全省美麗鄉村的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本文在總結烈山區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試點工作主要經驗和做法的基礎上,指出了該區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推進烈山區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的對策建議。
1 烈山區美麗鄉村建設基本情況
烈山區采取分批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戰略部署,圍繞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和環境衛生整治三大工作重點,采取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典型示范、逐步推進和政府投入、鎮村自籌、部門扶持、農民參與的方式,不斷對美麗鄉村建設進行實踐探索,初步形成了“采煤沉陷搬遷、集鎮改造開發、建設征地搬遷、舊村改造整治”4種模式,打造了榴園、華家湖、秦樓、王店、宋疃為代表的一批具有烈山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
1.1 生活基礎設施建設 引導村民對破舊房屋進行整修,對占用公共空間的危舊房屋進行搬遷新建,從改善農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入手,集中力量搞好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整治。截至目前,已修建村莊道路36條,共13 900m;修建公廁21個,垃圾收集房24個,污水處理站12個,完成風貌改造1 374戶,拆除亂搭建筑物500多處,清除路邊柴草糞土等3 100多車。同時加大了環境整治力度,示范村都放置了垃圾桶,安排專人清掃道路、公共活動場所等,通過整治,從根本上解決了村內柴草亂垛、垃圾亂倒、臟水亂潑的情況。
1.2 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按照全省美麗鄉村建設標準,中心村要配置完善“11+4”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其中11項公共服務包括小學、幼兒園、衛生所、文化站、圖書館、鄉村金融服務網點、郵政所、農資店、便民超市、農貿市場、公共服務中心(村兩委、就業、警務等便民服務場所);4項基礎設施即公交站、垃圾收集點、污水處理設施、公廁。自然村要配置“2+1”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其中2項公共服務包括健身活動場地、便民超市,1項基礎設施即垃圾收集點。
1.3 環境衛生整治 圍繞農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起居,深入開展“清潔鄉村、美化家園”活動,按照“三清”、“四修”、“五化”的工作要求,推進包括清垃圾、清污泥、清雜物,修整危舊房屋、豬圈、旱廁、院墻,實現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路燈亮化、環境美化和公共設施配套化等內容的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結合農房建設和改水改廁,實施農村衛生戶廁改造,建設完善農村垃圾污水處理,啟動實施試點村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完善以“戶分類、村收集、鎮運轉、區調度、市處理”工作機制,加大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農村垃圾收集員隊伍,逐步建立農村衛生管護長效機制,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生活環境。
2 主要經驗和做法
烈山區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試點項目是在烈山區“美麗鄉村”建設基礎上,用標準化方法和手段,總結凝煉成功經驗,提升“美麗鄉村”建設品質,加快實現“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建設目標。試點建設過程中形成了一些成熟的做法和好的經驗。
2.1 成立組織,建立機制 建立由區委書記、區長為組長,分管副書記、副區長為副組長,區城建局、區旅游局、區農水局、區環保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負責組織領導標準化試點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市場局,負責協調各部門的工作;以省標準院為技術依托,成立標準制訂小組,負責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各相關部門成立相應的技術小組,負責本領域相關資料的收集和標準的制定。并制定《烈山區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試點工作方案》,明確試點項目的總體目標、主要內容、實施步驟、計劃安排、責任分工和保障措施。
2.2 廣泛調研,深入學習 組織試點項目相關人員到區城建局、區旅游局、區農水局、區環保局、區文廣局、區市容局、區商務局、區民政局、區美好辦等部門進行一一調研,經常性的到試點村進行實地調研,充分了解烈山區美麗鄉村建設情況,確定標準化對象和范圍,并組織相關人員到浙江安吉縣、貴州貴陽市等地區的美麗鄉村建設單位(試點單位)進行考察,借鑒外省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工作的先進經驗。同時,組織相關人員學習標準化知識,并先后赴北京、浙江、重慶等地參加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試點培訓班,提高工作技能,培養人才隊伍。
2.3 構建體系,研制標準 運用系統工程和標準化的原理,按照“全面系統,重點突出”、“層次清晰,避免交叉”、“開放兼容,動態優化”、“基于現實,適度超前”的原則,圍繞標準化試點的總體目標,結合烈山區美麗鄉村建設的實際,構建了包括農村生活基礎設施、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休閑農業與旅游服務、農業生活環境治理、農業資源綜合利用等5個子體系,涵蓋自來水供應、房屋風貌、文化體育、鄉村旅游、生活垃圾處理、清潔能源使用等23個指標體系的烈山區美麗鄉村建設標準體系框架。根據烈山區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試點的總體目標以及標準體系的要求,編制了標準明細表,并收集和制定了標準186項,其中國家標準28項、行業標準74項、地方標準22、縣級標準59項。
2.4 標準實施,持續改進 根據各部門在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任務和分工,將標準分發至各相關部門和試點村(鎮),并采取邊試點、邊驗證、邊改進的方法,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標準的實施,通過集中學習、專家講解等方式進行標準的宣貫。同時,著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監督評價體系,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總結試點工作中的經驗做法,并大力推廣應用;采取日常改進、持續改進、評價后改進、改進后跟蹤評價等方式方法,不斷提高試點標準化工作的質量和水平,逐步完善美麗鄉村建設相關標準及標準體系。
3 存在的問題
3.1 標準化人員缺乏 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跨專業、跨領域,標準化知識和專業知識要求高,區級層面的相關人員僅熟悉其工作內容及本領域的專業知識,但缺乏標準化專業知識,甚至對標準化缺乏最基本的認識和了解,導致美麗鄉村建設的標準化專業人員嚴重不足,開展標準化工作的基礎較差,現有的技術組織和人才隊伍難以有效地支撐美麗鄉村建設的標準化工作。
3.2 標準化意識有待提高 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是一項極其復雜且系統的工程,需要多部門共同實施。但各部門對標準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工作的推動不積極,有些部門從自身利益出發,要么把標準化當做自己的工作“負擔”,而沒有看到標準化帶來的巨大收益;要么只看到了標準化的約束,而沒有看到標準化帶來的強大推動作用,相關人員的標準化意識還有待提高。
3.3 標準全面實施難度大 標準只有付諸實施才能發揮作用和效果,但由于農村居民的知識水平普遍較低,對于標準認識和接受能力較弱,實施標準化還不能成為農村生產生活的自覺行動,難以在農村全面實施。
3.4 工作經費不足 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試點工作涉及農村生產、生活、公共基礎設施、農村環境治理、農業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標準化,標準多、工作量大,需花費大量的財力。當前,烈山區美麗鄉村建設經費中沒有設置標準化試點的專項財政資金,導致美麗鄉村建設標準的制定、宣貫和實施的資金嚴重缺乏,影響了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試點工作的進程。
4 對策建議
4.1 加強人才培養,爭取資金支持 人才隊伍是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試點建設的核心力量,標準化人才隊伍的建設對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工作的穩定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建立人才隊伍培養機制,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標準化基本理論和標準化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相關人員的標準化意識和技能水平。繼續完善美好鄉村建設制度,引導多方投入,設置標準化試點的專項財政資金,做到專款專用;并積極探索建立美好鄉村建設投融資服務平臺,促進社會資本通過投資、捐助、認建等多種方式參與支持美好鄉村建設,爭取更多的標準化工作扶持資金。
4.2 強化標準宣傳,提高標準化意識 積極借助互聯網、報刊雜志、公告欄、鄉村廣播等載體,宣傳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的重要性,介紹試點工作的進展及取得的成果,提高工作人員和廣大農村居民對標準化的認識。同時,借助每年開展的“世界標準日”、“質量月”、“3·15”、“科技周”等活動,現場宣傳標準化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相關基礎知識,營造“學標準、建標準、用標準”的良好氛圍,提高廣大農村居民的標準化意識。
4.3 推進標準實施,注重標準監督 通過召開標準的宣講會、重要標準的專家解讀會,進行標準的宣貫;轉變標準的傳統表現形式,以更通俗易懂的漫畫、卡片的形式重新編制標準,開展送標準下鄉進村活動,積極推進標準的實施。著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督評價機制,廣泛聽取各方意見,采取日常改進、持續改進、評價后改進、改進后跟蹤評價等方式方法,不斷提高試點標準化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王衛星.美麗鄉村建設:現狀與對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53(1):1-6.
[2]云振宇,劉文,張瑤,等.淺析我國美麗鄉村標準體系構建[J].中國標準化,2015(9):66-72.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