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鋒+++陳峰
摘 要: 課堂是師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良好的課堂氣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師課堂上需要積極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營造和諧良好的氣氛,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者根據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從良好課堂氣氛表現特征入手,從教師自身角度探討并列舉出五方面談談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關鍵詞: 課堂氣氛 師生關系 良好班風 語言藝術
課堂氣氛一般指上課過程中教師、學生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的教與學活動表現出的情緒狀態。課堂氣氛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那么如何評判課堂氣氛呢?明顯特征有以下四點:第一: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對知識的求知欲強烈、回答問題思維活躍、師生課堂活動有序進行;第二:課堂上師生對話和諧互動多,師生之間處在互動積極狀態;第三:師生知識目標明確、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師生雙方熱情飽滿;第四:學生和老師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臉上洋溢著喜悅與滿足感。總之,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主導作用發揮得到和諧統一。教師在課堂中起主導性作用,因此教師要有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活動。現在從以下五方面談談教師如何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
一、教師應樹立良好自身形象
教師要為人師表就應該樹立良好形象,提高自身素質。首先,正確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離不開德與美。培根說過:把美的形象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出真正的光輝。因此,只有培育好教師美的師德才能培養學生美的品德。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會影響學生,特別是行。日常工作生活中教師要做到嚴于律己、言行一致。其次,教師要用適當語言打動學生,要用有效行動感染學生。《論語》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師希望學生達到什么樣的標準,自己首先要做到。另外,教師個人形象包括外在形象和內在形象兩個方面。教師這門職業是一項育人性、示范性和導向性的職業,學生對其評價的好壞與教師的外在形象有直接關系。因此,教師平時個人著裝要保持自然大方得體,言談舉止要穩重端莊,態度要親切和藹,道德情操要高尚,對待生活要樂觀向上,等等。教師要在學生群體中創造積極向上、開朗樂觀的影響力。教師內在形象主要包括:個人知識水平、文化程度、個人修養等方面。教師的內在形象在無形當中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教師平常要注意提升自己的修養,對自己嚴格要求,將做人和育人統一起來。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學生在課堂上就會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這樣學生的參與面比較廣,雙方處于互動積極狀態,良好的課堂氣氛就會形成。
二、教師要博學多才,樹立威信
教師傳授學生知識時,不能僅依靠教材,應適當傳遞一些與課本相關的科技信息,引進一些鮮活的對比資料,增強教學趣味性,從而更好地吸引學生。要求教師平時提升自我、博學多才。教師應具備較高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一定的知識是立身、樹人的資本。《學記》有言:“親其師,信其道。”通常學生學習中容易親近、尊敬、信任博學多才的老師,對喜歡的老師所教的知識會用心聽,這樣才會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另外,教師要樹立威信激發學生積極情感體驗。當然教師威信形成需要經過一段過程,教師威信包括如下四個方面:思想威信、學識威信、品德威信、情感威信。教師的威信是依靠教師學識才智、性格個性、育人成果在學生心中產生的尊敬和信服的態度。對于有威信的教師的贊美和表揚,學生感到自豪和高興,可以激勵學生進一步進步。而對于有威信的教師的教育批評,能夠使他們深刻反省自己及積極糾正自己的缺點錯誤。總之,教師要用自己淵博的知識、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威信在學生中樹立起高尚的師德品質,使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求知欲強烈、思維活躍,課堂活動井然有序。
三、教師能夠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有效促進良好課堂氣氛形成,如果師生在課堂上缺乏互動的和諧關系,老師就會有這種感覺:課堂氣氛差,學生不好教,教學活動很難有效順利開展。師生關系融洽才能保證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才可以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因此,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促進教師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教師在課堂上是學生共同探求真理的師長,在課下是學生生活中的朋友。首先,老師可以通過幽默感和親和力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其次,教師平常通過對學生的關心和愛心建立師生之間平等和諧的關系。這樣學生就會感到老師的用心,時間長了學生就會信任欣賞老師。我們中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當你欣賞某個教師,你就會很自然地喜歡他(她)所教的學科。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使課堂上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諧,推動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更新舊的觀念,健全和完善人格。因此,每個教師都要用自己的愛心喚起學生對自己所教學科的興趣,點燃他們熱愛這門學科的火花。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細心關注學生的情感,積極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四、教師要促使班級形成良好班風
班風是一個班的集體輿論持久發生作用而形成的一種風氣,由班中所有成員共同營造的一種集體氛圍。良好班風常常有以下表現:積極向上、熱愛集體、文明禮貌、興趣廣泛、團結同學、尊敬師長等。教師對班風形成起著最主要的渲染作用。要形成良好班風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活動,讓學生體會到他們所在的集體是幸福的集體、團結的集體、溫暖的集體。這樣就會自覺遵守班級規章制度,保障良好班風學風形成。第二,利用情感陶冶,寓教育于各種情景之中。情感陶冶并不對學生提出明確要求,而是寓教育于各種情景之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和影響。第三,培養管理骨干,發揮班干部的帶頭作用,精心組織和培養班集體。建立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可以讓學生有一種集體榮譽感,他們會自覺維護班集體榮譽,形成良好班風學風也就自然而然了。第四,做好特殊學生的疏導教育工作,開導他們轉變思想。老師對特殊學生的尊重、理解、信任和關懷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是溝通老師和學生情感的橋梁。班風是一個班級重要的風貌,是班內學生一種習慣性行為作風。良好班風具有約束力,影響每一位學生。在良好班風下學生在課堂上會積極配合老師教學,課堂師生互動活躍,班級良好氣氛也就形成了。
五、教師要提升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
教師的語言修養非常重要。教師的語言是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符合教育教學要求的職業語言。教師語言表達能力高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求知欲,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在此,從以下四方面說明數學學科的課堂教學語言藝術。
1.教學語言要嚴謹簡約
數學教師要準確地對定義、定理進行深入細致的講解,避免學生在理解上產生疑問和誤解。要保證知識講解有準確性和規范化要求。如吐字清晰準確,普通話標準,聲音洪亮,等等。簡約,要求教師教學語言簡單易懂、概括清晰。
2.教學語言要通俗易懂
教師教學語言不能一貫用書面用語講,也不能隨便用口頭語言說。因此語言要簡單易懂,使學生容易明白,理解清楚透徹,不能一知半解。數學教師要運用自身所長把深奧的知識解析透徹,使抽象定義分析具體清晰,用自己的數學語言藝術傳遞給學生豐富的知識。
3.教學語言要幽默風趣
幽默的語言可以體現教師的知識、智慧、靈感、機敏,是一種較高的言語境界。幽默風趣的語言能緩和對立情緒,調節緊張氣氛,激活課堂氣氛,可以產生使心情舒暢的教學環境。學生在心情愉快的狀態下思路開闊,解決問題迅速,而在心境低落或抑郁時,則思路閉塞反應遲緩。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情境等運用幽默語言創造有利于師生情感交流的課堂氣氛。
4.無聲語言要使用得當
教師要學會借助眼睛、身體和工具等各方面傳遞出來的信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如眼睛可傳遞出多樣化的感情,例如:贊同、反對、高興、氣憤等。課堂上老師可以充分利用眼睛與學生進行學習交流,提醒學生注意。教師目光和藹親切地關注每一個學生,可提醒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無形中起到控制課堂氣氛的作用。
總之,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參與,促進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增強教學效果。另外,良好的課堂氣氛方便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反饋信息,從而使教學有的放矢。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還有許多種方法,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結合自身長處不斷探索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興趣、豐富學習情感體驗、集中學習注意力。所以,高校教師要結合自己專業特長營造良好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效果,促進課堂教學信息化、和諧化和趣味化。
參考文獻:
[1]阮積嵩.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J].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02):78-80.
[2]李曉俠,吳青文.如何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J].科技致富向導,2010(36):217,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