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春蕾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傳統(tǒng)數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現狀,闡述了信息技術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
關鍵詞: 信息化 小學數學教學 影響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視聽技術與基礎教育教學相互結合,對現代教育教學產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響。技術的深入與普及,為教學方式的革新與改進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反映在數學領域,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使得眾多抽象、難解的數學難題得到生動展現,學生對于影音與視聽方面的素材更易接受和采納,信息技術與數學理論知識相互結合,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優(yōu)秀成果,不僅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將信息技術巧妙地運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善整體的教學效果。
一、傳統(tǒng)數學課堂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
數學本是一門抽象性的、邏輯性強的基礎學科,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展現數學的知識過程與規(guī)律,就很難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會使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以老師口述傳授為主,教師的語言、肢體、講解成為學生了解數學思維的重要途徑,然而,教師具有強烈的個性化特征,不同教師展現的風格與特征都會使學生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學生在單向性的教學模式下很會發(fā)現問題的破解之處,學生不能很好地發(fā)現問題,便難以真正地解決問題。
雖然多媒體與信息技術已經進入數學課堂多年,但是能夠真正充分利用這些先進技術的教師少之又少。教師多是利用多媒體的硬件與“外衣”,換一種方式進行板書,學生仍然是被動接受知識,未能真正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功效。雖然在教學中部分教師使用了電腦、投影等多媒體技術,然而多是教學內容的轉移與生搬硬套,沒有從根本觀念上注意到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因此,教師必須從觀念更新上著手,認識到信息技術的諸多優(yōu)勢,將信息技術與現代數學課堂很好地結合,真正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使學生真正從中發(fā)現數學學習的樂趣,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教學價值。
二、信息技術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
1.引發(fā)學習興趣,關注情商發(fā)展。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并不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同時學生的興趣、態(tài)度、學習動力等眾多非智力因素也是教學培養(yǎng)的重點之一。小學數學課堂引入現代信息技術后,可以成功展現數學內存的科學之美,向學生展示數學的無限奧妙,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
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法在一定的時間內仍然展現出其不可取代性,但新媒體與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卻可以大大彌補與完善傳統(tǒng)教育的不足,使得學生得到全方位的鍛煉與發(fā)展,不僅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更提高其情商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對學習更積極、主動,也更自信。
2.突破重點難點,優(yōu)化教學過程。
數學課堂中的眾多難點與疑點,有時通過語言的講解與傳授難以達到理想的授課效果。相反,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的圖名、聲音、3D及影像等工具向學生展現另一個角度的知識維度。例如,在講授空間的圖形與圖像關系時,必須打破學生對于平面圖像的認知慣性,通過畫板與視頻動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多維度的立體圖像,使他們對空間圖形的理解更深刻。
通過設計針對性的重點與難點課件,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現更多的學習規(guī)律與知識精華,同時學生也可在其中仔細觀察、歸納,逐漸鍛煉其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觀察與探究的能力,優(yōu)化教學效果。
3.展現知識過程,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
例如在學習加法的運算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與繪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示物體的量之間的關系。將知識的形成過程剖析給學生看,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例如,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和乙兩袋共重32千克,乙丙兩袋共重30千克,甲丙兩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解這個題目時,教師可以通過畫圖的形式求解,在已知的情況下可以得知,甲乙兩袋、乙丙兩袋都含有乙,從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32-30)=2千克,且甲是大數,丙是小數。由此可知:
甲袋化肥的重量=(22+2)÷2=12(千克)
丙袋化肥的重量=(22-2)÷2=10(千克)
乙袋化肥的重量=32-12=20(千克)
因此最終可以得出,甲袋化肥重12千克,乙袋化肥重20千克,丙袋化肥重10千克。
4.引發(fā)自主思考,引導主動探究。
在數學教學中,許多抽象難解的問題均可借助生動的動畫短片得以形象展現。信息化的手段,使得學生對于課堂的主動性提高,引發(fā)學生主動思索,主動探究知識的獲取過程。例如,在教學《圖形與變換》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動畫短片作為教學開頭:在草原上緩緩轉動的風車,隨著風速在不斷變換著幾何圖形;兒童游樂園旋轉的木馬,緩慢移動的過山車等物體,隨著不斷地移動在不斷變換著自身的圖形大小與形狀,使得同學們對圖形的變化狀態(tài)印象更深刻,并引起學生思考的興趣,使他們主動探究圖形變換的成因。
5.顛覆傳統(tǒng)教學,改變學習方式。
新科技與技能的應用必然會對傳統(tǒng)的模式造成一定的沖擊,信息科技的引用,將顛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大大改變都是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方式,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及多媒體的技術手段,將課程設計為影、音、圖、文并茂的豐富課件,用文字、圖像、動畫等多種方式闡述抽象的數學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學生則可以突破封閉的數學課堂,在廣闊的互聯(lián)網空間廣泛涉獵知識。
通過對現有教學狀況及教育機構引用信息技術的情況來看,現代信息技術雖然已經滲透到小學基礎教育課堂,但并未完全發(fā)揮它的教學價值。因此,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必須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對于現代教育教學的深刻變革,并將之與現代小學課堂完美地整合起來。利用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現代教育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將先進科學技術的影音、圖像、3D動畫等技術與教材教學很好地結合,制造出豐富多彩,有趣、互動性的教學課件,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增強學生的學習與探索能力,激發(fā)起學生的自主思考與創(chuàng)造性潛能。
參考文獻:
[1]鄭黎.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2012.
[2]金麗晶.信息技術支持下小學數學個性化學習模式的設計與實踐研究,2012.
[3]代振業(yè).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思考.2012.
[4]王智明.在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中有效運用信息技術的方法.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