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丹
摘 要: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結晶,是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精神支柱,教育工作者應該把傳承中華文化當成一種使命。那如何讓孩子愉悅地走進經典、融入經典,從而在經典的“氧化”下塑造良好品質呢?本文擬從國學經典的巨大影響和作用等角度出發,闡述科學有效地實施和豐富“經典國學”的教育方法。幼兒教育核心理念相結合,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圍繞“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實現塑造幼兒人格,啟迪智慧,弘揚中華文化的培育目標。
關鍵詞: 國學經典 學習興趣 有效方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提出:“讓孩子在游戲中建構知識、習得技能。”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結晶,是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精神支柱。“振興國學,必須從娃娃抓起”。2—6歲是幼兒的學習黃金期,幼兒在這段時間里學習國學知識,可為以后的人生打下堅實基礎。學習國學,能夠培養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與人融洽相處的能力、科學的學習方法、從容的生活態度,等等,教育工作者應該把傳承中華文化當成一種使命。那如何讓孩子愉悅地走進經典、融入經典,從而在經典的“氧化”下塑造良好品質呢?幼兒的健康成長,不是靠說教,更多的是靠熏陶。因此,在整個幼兒期,經典國學對于幼兒心靈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他們智能的開發與啟迪具有重要作用。優秀的國學經典常常是代代相傳、膾炙人口,如我國傳統國學《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等,其深遠影響無法估量。
一、經典國學的巨大影響和作用
1.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國學經典內容豐富,往往簡短的幾句話就包含了很深的意義。將豐富多彩又行之有效的語言教學活動與國學經典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幼兒語言發展,達到強化復習與記憶國學的效果。
如《三字經》的內容包羅萬象,其中包括天文、地理等。在科學領域中,我將《三字經》中所蘊含的豐富的知識滲透到科學領域中,讓幼兒感受優秀的文化精神和智慧結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
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將音樂教育與國學經典教育融合為一體,使教育教學活動更加富有情趣。節奏游戲變國學經典誦讀為輕松的音樂教學。由于一些國學經典作品的句子很長,讀起來拗口,影響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創編節奏,讓幼兒在節奏中輕松學會誦讀國學,感受音樂的美妙。有趣的國學經典,既是一種文學的傳承,又有科學的依據,能使幼兒學會思考,學會自由地想象,而想象力正是創造的前提。
2.因為幼兒不識字或識字極少,幼兒國學經典作品大都是以圖畫為主的“畫書”。這些“畫書”,無論畫家用怎樣的筆法、筆調畫,都會帶給幼兒永難忘懷的視覺靈感。一方面,鮮艷、生動的色彩可以使幼兒在認識事物、認識生活的同時分辨著色、分辨光度。另一方面,用美麗的圖畫表現故事,與幼兒的心情最相適合。這不僅因為幼兒的思維是具體的、形象的,看一頁圖畫就能大體看懂故事的內容,而且連續的畫頁中表現了事情的變化而顯得有實感、有動態。由于注重了細節的刻畫而散發出清新的生活氣息,渲染了一種特定的情感氛圍,因此“畫書”會給幼兒一種鮮活感。它與幼兒心聲相適應,具有與幼兒“對話”的力量。書中,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將幼兒帶入文字境界,使他們充分地發揮看書的想象,起到一種心領神會、極為自然的溝通作用。于是,書里的科學知識的灌輸,就在幼兒饒有興趣的閱讀中得以完成。
國學經典寓豐富、深刻的意蘊于單純、明快的表達之中,在幼兒的語言教育中的作用十分明顯。
二、家長采用有效的方法,激發幼兒對國學作品的興趣,使他們成為“畫書”的主人
當前,年輕的父母是很注意為幼兒購買各種書籍及訂閱報刊的。但是,買了書,訂了報刊,并不等于幼兒已經從經典國學中汲取了有益的東西。重要的是,家長應當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引發幼兒對國學作品的興趣,并使他們真正成為“畫書”的主人。
1.父母應當用正確的讀音讀國學經典書給幼兒聽。因為,正像母親的乳汁哺育了幼兒的身體一樣,父母充滿愛和激情的語言,培育著幼兒的心。當父母摸孩子的頭,跟他并排坐或促膝而坐,根據孩子的眼光和表情的變化為孩子讀書時,語言中充滿愛,語調中洋溢著一種真切的感受——對書的內容的感受,對孩子心靈的感受。這樣,就使幼兒不斷地聽取飽含深情的豐富的語言,養成傾聽語言的習慣,培養用語言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心理學家的實驗證明,聽講故事的廣播和錄音,決不能代替父母用充溢著愛的聲音來讀和講。
2.引導幼兒看畫面時,要啟發他們把一幅幅畫面連貫起來,通過想象和聯想,使一幅幅畫面連成一個有趣的故事。要使幼兒感受到他自己讀書的快樂,而不是拿著畫書“答題”和“應考”。對于幼兒已經反復“讀”過的畫書,不妨請他為父母“讀”和“講”。如果親友中有比他更小的孩子,則可以請他當“老師”。
3.對于幼兒已經熟悉并理解的國學,可以啟發他們有表情地朗誦和背誦,使識記和理解相互促進,形成讀書和汲取的良性循環。
4.指導幼兒“讀”書要經常化。買了新書,來了新的報刊,都要及時“讀”。有的作品,書中只有一、兩幅插圖,可以鼓勵他們自己將這個故事畫出來。在他自己的臥室里,應該有一個“圖書角”,也不妨辦個“小墻報”。但是,這一切都應該是自然而然的,切勿把國學作品“改編”成父母說教的“教科書”。
總之,學習國學,應根據幼兒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掌握幼兒學習的規律,循序漸進地開展培養與訓練,主要在于通過聽、讀及直接感知加深對經典著作的理解。盡管幼兒理解能力有限,然而通過聽教師范讀,幼兒跟讀乃至自讀,把經典著作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個過程有利于幼兒理解作者抒發的感情。直接感知是關鍵,也就是要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國學學習環境,豐富幼兒對生活的感性認知。結合生活情境講解國學,經典來自于生活,在教育工作中,要給幼兒創造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增長幼兒知識,開闊幼兒視野,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幼兒思維發展,使幼兒更加喜愛學習國學,更深切體會國學的深意。故此,國學經典,是愛的文學,快樂的文學,也是幼兒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