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喜玲 馬志彪 焦同戰
摘 要:基于當前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契機,響應鼓勵教師制定課程標準的政策,在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專業供熱工程課程標準研究中,引入PDCA循環,實現了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高度匹配,教學組織與實施科學合理,高效實用。本課程標準的研究,為本專業其他課程標準的研究與制定提供參考。
關鍵詞:供熱工程;課程標準研究;PDCA循環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2C-0083-02
隨著《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精神的傳達,各高等職業院校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加重視,而各專業課程組教師更加注重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銜接,以期達到本專業的培養目的。在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專業課程標準的研究中,PDCA循環的引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PDCA循環簡介
PDCA循環是瓦特休·哈特于20 世紀20 年代首次提出, 后來通過美國管理學大師愛德華·戴明博士得到廣泛傳播,俗稱戴明環。其中P代表英文單詞PLAN,D代表英文單詞DO,C代表英文單詞CHECK,A代表英文單詞ACTION。 即:PLAN表示策劃,包括方針、目標及計劃的制定;DO表示實施,按照策劃的內容進行具體工作的落實;CHECK表示檢查考核,指在按照設定的目標檢查實施的工作內容;ACTION表示總結反饋,指根據檢查的結果,獲得有效信息,反饋問題和成績,同時對不足之處進行分析再次運行PDCA循環解決問題,彌補不足。
二、供熱工程課程內容的設置
位于嚴寒或寒冷地區的北方建筑的耗熱量較大,供暖季較長,與供熱工程相關崗位的從業人員較多,且對其專業素質要求較高。因此,該類地區的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專業中的供熱工程課程通常是該專業的核心課程。在該課程內容確定過程啟用PDCA循環,如圖1所示。
(一)用人單位調研分析
根據現代建筑業的發展需求,調用近五年歷屆畢業生的就業單位信息,進行了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需求單位調研,分析了用人單位本專業畢業生比例,如圖2所示。
(二)職業崗位工作任務調研與課程內容設置
通過與調研單位發放問卷,掌握相關崗位的工作任務要求,整理供熱工程課程內容的設置,具體見表1。
(三)供熱工程課程內容與工作任務匹配度分析
通過對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專業中與供熱工程有關崗位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按照工作年限統計調查結果,得出供熱工程課程內容與工作任務匹配度,即:匹配度=供熱工程課程提供思路及方法的工作任務/與供熱工程有關的工作任務。
供熱工程課程內容的設置本著夠用為主,適用為度的原則。同時,根據新技術的發展,進行調整更新,保持先進性。如:由于在民用建筑中供熱系統的熱媒以熱水為主,故在內容設置中加強了熱水供暖系統的內容,弱化了蒸汽供暖系統的內容。另外,隨著專業規范的更新,補充了低溫地板輻射采暖系統等內容。
經過對內容的多次調整,得到較高的課程內容與工作任務匹配度,如圖3所示。
三、供熱工程課程的教學組織與實施
確定好課程內容后,科學合理的教學組織與實施至關重要。在課程教學組織中始終貫穿“做什么、學什么、怎么學、如何用”的思路,以行業和崗位需求為導向,序化教學內容,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借助現代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在該課程的教學組織與實施中再次應用了PDCA循環,如圖4所示。
(一)合理的教學組織安排
本著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的學習規律,根據工作任務的要求,將供熱工程課程內容序化為4個學習模塊,18個學習單元,總學時90課時,其中理論60課時,實踐30課時。供熱工程課程教學方法的選擇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以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供熱工程課程屬于理實一體化課程,不僅有較深的理論性,也有很強的實用性。因此,在供熱工程課程組的師資隊伍“雙師”比例應為80%以上,應有充分的實訓資源可調用。
(二)有效教學方法及教學資源的利用
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調用了不同的教學資源,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
如:對于室內供暖系統施工圖識讀部分內容教學采用現場教學法,把課堂擴展到校內實訓室或施工工地,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師現場教學,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產相結合,幫助學生理解、吸收相關知識。又如:室內供暖系統施工圖設計內容采用項目教學法,即以項目為中心,組建學習小組,由教師引導(講授),學生分組討論,確定方案,查閱參考資料,完成給定項目。
(三) 分析考核結果,完善教學組織
供熱工程課程內容具有理實一體化特點,因此該課程的考核更需重視過程考核,體現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團隊協作中的與人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及承擔任務量的多少。故該課程考核中過程考核占60%,結果考核(試卷、實訓)占40%。
對樣本班進行考核結果分析,改進教學方法,調整教學安排,完善教學組織,使該課程的教學組織科學化,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四、結束語
供熱工程課程內容設置通過引入PDCA循環,實現了按照職業崗位需求設置課程內容,達到了課程內容與工作任務的高匹配度。供熱工程課程組織與實施中引入PDCA循環,保障了教學組織的合理性、科學性。
供熱工程課程包含內容比較廣泛,實用性強,課程標準的制定比較困難。但通過引入PDCA循環,使得課程內容設置有序、佐證規范、數據翔實,教學組織與實施過程可控、目標性強、教與學的效率大幅提高。
基金項目:2015年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基金課題 “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專業供熱工程課程標準的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YB1516;2015年中國建設教育協會教育教學科研課題“建筑類高職課程相關性及其隱式載體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5127。
參考文獻:
[1] 朱偉強.“基于課程標準”:內涵和意義[J].當代教育科學,2006,(8).
[2] 國向云.PDCA循環在高職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