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偉,于春江
(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北京 100093)
厚積薄發與因材施教——關于神經外科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思考
張宏偉,于春江*
(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北京100093)
神經外科研究生的成長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研究生期間應從體力、心智和專業知識技能積累3個方面做好準備,其中以謙虛、尊重、合作為核心的心智培養尤為重要;同時導師應做到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神經外科研究生;心智培養;專業知識技能;因材施教
神經外科是醫學領域中的高尖端學科,神經外科人才的成長需要多年的積淀、長期的訓練,最后達到不斷自我學習、自我更新的狀態。在此過程中,碩士、博士研究生學習是人才成長中的關鍵時期。筆者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和科研工作四十余年,為人師近二十年,目前共培養出神經外科碩士研究生二十余人、神經外科博士研究生13人。總結過去與學生朝夕相處的點點滴滴,現對神經外科研究生培養提出以下思考和認識。
雖然每個行業都是如此,但是神經外科領域更強調這一點。每屆研究生入學,筆者都會跟他們講:從今天起,你們邁入了神經外科的神圣殿堂,今后的路很長很長;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神經外科醫務人員,不是僅靠研究生學習的3年、5年就能達到的,研究生學習只是基礎,打好這個基礎你就會走得更遠。以臨床來說,能夠掌握基本的神經外科診療技術至少需要10年;能夠獨當一面、帶領團隊工作至少又是10年;如果能夠使團隊不斷推陳出新、不斷發展成長那就需要畢生的努力和學習。因此神經外科人才培養一定是厚積薄發的過程,研究生期間需要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和鋪墊,筆者認為需要在以下方面對學生著重培養。
1.1體力的準備
神經外科工作給體力和腦力帶來雙重壓力,一臺常規手術一般需要4、5個小時的精力高度集中,一天中通常會完成兩臺這樣的手術,因此沒有健康的體魄是無法勝任的。應要求年輕學生徹底改掉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飲酒、熬夜、暴飲暴食等,同時要求他們注重鍛煉身體,生活規律、有張有弛,要愛惜自己的身體。要讓學生認識到,神經外科是厚積薄發的事業,其他行業可能50歲要考慮退休了,而這個年紀在神經外科領域仍屬于黃金時期;告誡學生千萬不要拿年輕當資本,放縱自己的身體,將來悔之晚矣。每每看到近年來許多英年早逝的醫學才俊都讓人扼腕嘆息;反觀許多國際神經外科大師,如Yasarjil教授手術做到八十多歲,Sammi教授雖年過七旬卻仍然活躍在手術臺上,他們的自律與自愛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1.2心智的培養
一切行為都是由心而出,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1]。神經外科人才培養屬于高級人才培養,神經外科職業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學生將來能否成才最后的決定因素應該是人格、性情、情商等非智力因素,而不是單純的手術技巧或實驗技術。一個學生如果其心智不斷完善,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能力越強,這個學生的手術水平一定會不斷提高,科研思維也會越來越活躍。因此,作為導師一定要為學生的長遠發展考慮,研究生期間要重點培養學生健全的心智、完善的人格,這樣他們將來畢業后才能夠在神經外科的道路上走得鎮定從容。如何培養健全的心智,筆者有以下體會。
(1)教導學生學會謙虛。許多年輕的研究生都是學校里的佼佼者,一路過關斬將進入神經外科學術殿堂,內心興奮的同時不免有些飄飄然,因此一定要告誡他們學會謙卑。神經外科是一個不容半點馬虎的職業,從來沒有第二次機會,稍有不慎就會失去一個鮮活的生命;告誡學生要敬畏生命,要懷著謙卑之心去完成每一臺手術、每一個實驗步驟。即使我們治病救人、科學探索,也要懂得師法自然,從疾病特點入手,這是取得成功的正確路徑;切不可為了彰顯個人能力或滿足個人虛榮做出違背規律的事情,更不能弄虛作假、編造數據等。
(2)教導學生懂得尊重。第一要尊重患者及其家屬,第二要尊重疾病本身,第三要尊重老師、同學、同事、同道,第四要尊重自己所在的團隊。由于每一名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這幾條做起來并不容易,需要為人師者身體力行,用自己的言行不斷熏陶和教誨,相信年輕一代有智慧的頭腦和智慧的心,他們需要的是不斷的提醒和鞭策。
(3)教導學生學會合作[2]。合作一定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的。當今世界處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治療疾病常常需要多學科合作,任何人只可能在某一方面比較擅長。作為直接面對患者的我們,不能先入為主、只想我自己能給患者解決什么問題,而是要以給患者最好的治療為出發點,考慮到患者需要怎樣的幫助和治療,發揮團隊力量。當自己的團隊力量不夠時,要請教其他團隊。要教導學生無論在臨床還是科研都要緊密合作,唯患者利益最大化,從臨床出發、最終服務于臨床,這才是應有的科研思路和思維。
1.3專業知識技能的積累
神經外科研究生培養分為科學學位培養和專業學位培養,筆者的學生中這兩類都有。筆者認為二者應有所側重,但不能截然分開。筆者要求學生搞科研要從臨床出發,學臨床要有科研思維。科學學位的學生要有臨床實踐,會病例分析,要對所研究疾病有深入了解和認識,知道臨床需求,課題入手要來自于臨床,目的是將來為患者服務,完成轉化醫學實踐。專業學位的學生不能只注重臨床成為手術匠,要善于發現問題、提出想法、改進操作,要涉獵各種新技術、新方法[3]。神經外科臨床工作需要長期積累,不能一蹴而就;神經外科醫生要勤于思考、厚積薄發,要懂得在未來幾十年的漫漫行醫路上,只有不斷積累才會不斷認識,才會有改進和完善,這是一個漫長的自我成長過程,是長期思考后實踐的結果。
每一名學生都有不同的脾氣秉性、興趣愛好、家庭背景,甚至有時年齡差距都會很大。具體培養實施上應講究個體化原則。如有的學生是應屆考來的,有的是參加了幾年工作后繼續深造的;前者需在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上多下功夫,手術學習時要從一開始就培養他們養成好的習慣;后者要多參加技能培訓,堅決改正之前養成的壞習慣。再舉一個研究生培養時常見的例子——選題,這是每一名學生非常關注的大事件。筆者在為學生選定研究課題時也是把握這個原則,即與學生反復溝通交流,詢問他們的研究興趣點,進一步了解他們的知曉程度,鼓勵他們繼續探索、查閱文獻,在有一定知識儲備后,學生會自己選擇是否繼續進行當前的課題。導師要為學生把好關,創造有利環境,使其能夠在研究團隊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促進相互學習交流、促進合作共同成長。
以上是筆者在多年碩士、博士神經外科研究生培養實踐中總結出的認識和體會。為人師者深感責任重大,希望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思考、不斷進取,為培養出更多神經外科高級人才貢獻更多的力量。
[1]江濤,高之憲.臨床研究生帶教體會——“受之與漁”,而非“受之與魚”[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S1):226-228.
[2]景華.臨床與科研技能并重,創新與協作技能兼備[J].醫學研究生學報,2006,18(11):961-962.
[3]劉丕南.神經外科學專業研究生綜合素質培養[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8,28(3):116-117.
[4]李建平.在實踐中探索研究生培養經驗——研究生培養若干環節中導師工作漫談[J].高教論壇,2009,1(1):120-124.
(*通訊作者:于春江)
G643.2
A
1671-1246(2016)03-0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