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清,朱業標
(浙江省永康衛生學校,浙江 永康 321300)
基于人文關懷的中職兒科護理臨床實習反思日記的質性研究
陳 清,朱業標
(浙江省永康衛生學校,浙江 永康 321300)
目的 通過分析中職護生兒科護理臨床見習期間的反思日記,發現目前中職護生人文關懷教育的短板,并提出相應對策。方法 采用質性研究中的詮釋現象學研究法,仔細閱讀護生教學反思日記,按照日記內容進行歸類分析。結果 護生對關懷內涵理解模糊、關懷知識不足、主動關懷意識欠缺、關懷能力較低,同時護生也在期待學校關懷教育的完善。結論 通過加強人文關懷教育、優化課程設置、推進臨床護理教學改革、加強護生職業態度培訓等方法解決上述問題。
中職護生;兒科護理;臨床實習;反思日記
郭瑜潔等[1]提出護理人文關懷教育應當立足護理專業課程教學,充分挖掘各課程教學內容中的關懷內涵,通過教師言行、教學內容呈現形式和方法,使之可描述、可呈現、可感知、可體驗。劉愛梅等[2]提出人文教育應滲透于每一項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中。在兒科護理臨床見習中,人文精神集中體現在對患者生命與健康、權利與需求、人格與尊嚴的關心和關注上。反思日記法作為評判性思維教學的一種主要手段,是讓中職護生在臨床見習中以日記的方式對所學知識和所獲經驗進行反思的一種教學手段[3]。現介紹如下。
整群抽取某中職二年級某班52名護生進行研究,其正在進行兒科護理學理論課程學習。
采用質性研究中的詮釋現象學研究法,通過閱讀52名護生的66篇臨床實習反思日記,歸類提煉、找出主題,并提出相應對策。反思日記的要求、內容具體如下:(1)兒科護理臨床實習中發生了什么讓你印象深刻、并與學習有關的事情?(2)這件事情能反映出什么問題?(3)在此過程中你學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議?每篇反思日記記錄一件教育案例,每周完成一篇反思日記,教師閱讀后給予及時反饋和相應指導。
3.1 護生對關懷內涵理解模糊
通過日常教學、媒體、書籍等渠道,護生對關懷有了一定的認識,但理解模糊。對于什么是人文關懷,護生表示:關懷就是在患兒遇到困難時幫他們做點什么;具體包含哪些方面我不是很清楚,但上理論課時老師講到要關心患兒,不要做出不尊重患者的行為,我想尊重就是關心吧;關懷就是多聽聽患者的意見;我認為我們護士的關懷主要體現在操作技術上,操作做得好,減輕痛苦就是關心患兒;對于有些患兒來說,關心其實是件具有欺騙色彩的事情。也有部分護生有著較為深刻的認識:關心能促進患兒康復,是我們護理工作的一部分;我們工作的對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因此工作中要注意在情感和心理上給予患者關心,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訪談顯示大部分護生對關懷內涵的認識還不成熟,尚未建立理性認識。
3.2 護生關懷知識不足
訪談發現護生關懷知識不足,獲取關懷知識的途徑有限,護生表示: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偶爾也提到要關心患兒,但沒有詳細介紹這方面的內容;我知道要關心和愛護患兒,但是不知道具體如何做;以前參加報告和講座都是關于臨床最新研究和英語學習的,人文方面的好像沒有參加過;我們開設了心理學和人際溝通課程,聽課時僅是聽聽而已,也沒有和實踐聯系在一起,印象不深;我感覺對于兒科護理學學習來說,專業知識和技術最重要,所以學習和重點都放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了。
3.3 護生主動關懷意識欠缺
訪談發現大部分護生具有一定的關懷意識,認為“如果能做到關心患兒,對于護理工作來說是件很完美的事情”。但是當被問及是否主動關心過他人時,護生表示:實話實說,我很少主動關心其他人,總是想不起來去做;不常去做,有時候是沒留意別人怎么了,有時候是不好意思,礙于面子;其他同學也沒怎么關心我。對于以后在兒科護理工作中是否要做到人文關懷,護生的回答顯示了其主動關懷意識受到社會和工作環境的影響:多關心患兒固然好,但現實條件不允許,兒科護理工作那么忙,完成手頭的工作就很緊張了,很可能浪費時間和精力卻收不到效果;我姐姐是護士,她說現在的患者都聽醫生的,醫生說的都是權威,護士說什么都將信將疑,敷衍了事,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何必自討沒趣呢。部分護生則提出要依據護患關系來決定:我認為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患兒如果配合我們的工作,好相處,就愿意多關心他;如果他態度惡劣,不好溝通就不想理他。顯然,大部分護生缺乏主動關懷照護患兒意識。
3.4 護生關懷能力較低
人文關懷知識缺乏導致護生不能準確把握患者的關懷需求,缺乏同理心。護生表示:我不善于和陌生人打交道,我也搞不清楚患者都需要什么幫助;我感覺現在很多患兒都有家屬在照顧,也沒那么可憐。對于在實踐中如何具體向患者表達關心,護生表示:我知道要從生理、心理方面去關心患兒,可具體怎么操作還不是很清楚;安慰人不是我的強項,這可能因為我是獨生子女的緣故吧;我感覺去關心素不相識的人真是挺難的,畢竟也不熟悉,再說了,我們經驗少,很難把握“度”的問題;自己太年輕了,沒什么關心他人的技巧,搞不好會弄巧成拙;老師怎么教,我們就怎么做。
3.5 護生期待關懷教育的完善
訪談中很多護生提到已開設的人文課程在教學方法上存在一定缺陷,護生表示:我感覺人文課程有些知識太空洞了,不具體;有些老師講的內容都是課本上的,照著書本講,讓我提不起學習興趣;這些知識考前突擊背一下就能過關,其實上不上人文課也沒多大區別。對于人文關懷教育,護生表示:我覺得應該結合專業課來學習人文知識,這樣才能把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老師應該多和我們交流,關心一下我們的真實想法和需求;心理學和人際溝通知識很重要,但就是不知道怎么運用,嘗試實踐了一次,感覺還是和想象有很大差距,老師能為我們講講如何運用嗎;聽師姐說實驗課都是對著模擬人做操作,模擬人不會說話,感覺不真實,真希望能有真實體驗的學習機會。
本研究充分顯示在兒科臨床護理中中職護生人文關懷能力是短板。中職護理教育應體現人性化管理,護士應該對患者進行生理、心理、社會全方位系統化的整體醫療和護理。
4.1 加強護生人文關懷教育,提高護生人文關懷能力
目前,很多護理院校在教學中仍側重于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教授,較少對護生進行專門的人文知識和關懷技能培訓,也沒有深入探究如何在護理工作中應用關懷知識,因此護生對人文關懷知識了解較少,更談不上人文關懷技能的運用。雖然很多院校開設了人文課程,但是人文課程大多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護生缺少學習興趣;加之與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相比,護生認為人文社會學科知識不太重要,從思想上放松了對學習的要求,導致護生不能充分理解人文關懷內涵,對患者的心理問題和社會支持缺乏應有的關注。
4.2 加強護生職業態度培訓,使護生盡快適應護士角色
護生只有在情感上接受并喜愛護理職業,才能對學習和今后的工作有積極的態度,因此樹立正確的護士職業態度非常重要[4]。在學習護理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應將護士職業教育滲透其中,如在床上擦浴、口腔護理、導尿等操作中,將護士職業道德教育融入教學中,教會護生用正確的護理服務理念對待患者,做好各項護理工作。
4.3 推進臨床護理教學改革,加強臨床教學反饋
目前,臨床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學生在見習活動中缺乏主動性,依賴帶教教師的組織來學習,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為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需要采用多種臨床帶教法,如啟發式教學、反思日記法等,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尋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4.4 優化課程設置,加大實踐課比例,增加課外實踐活動
中職護理專業現行課程設置中理論教學較為集中,缺乏與臨床實踐的緊密結合,使護生理論知識停留在認知層面,不能在遇到臨床問題時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踐教學所占比例較小,護生進入臨床見習后感到陌生,沒有歸屬感。學生在學校接受了系統化的專業教育,對專業充滿憧憬,希望能在臨床上學以致用,實現自身價值,故應加大實踐課比例,增加護生課外實踐活動。
[1]郭瑜潔,孟萌,姜安麗.護理人文關懷教育發展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9):1317-1318.
[2]劉愛梅,劉院斌,藍賽玉.護理教育中人文理念融入策略[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8):77-78.
[3]薛松梅,胡育菡.反思日記反饋教學法對護理專業學生實踐行為的影響[J].中華護理教育,2010,7(2):54-56.
[4]朱社寧.反思性學習法對實習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3):17-19.
G424.4
B
1671-1246(2016)11-008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