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囡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本文通過分析高中歷史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運作方式,針對高中歷史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積極作用,提出其有效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 高中歷史 作用 方式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066-02
與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式不同,探究式教學注重學生的學習的自主性,傾向于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方式獨立探究,從而發現并掌握事物規律,形成自己特有的概念。探究式教學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利用教師的引導作用,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覺、主動地探索,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作方式
1.1問題式探究教學。歷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出相應的教學情境,在教學情境中提出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分組或者集體討論,引導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通過學生的回答,歷史教師可以判斷出學生需要加強的方面,從而在教學中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提高教學效果。
1.2研究式探究教學。歷史教師將學生分成固定的研究小組,讓學生自己去主動發現問題,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使學生分工合作,查找相關的文獻資料,然后通過集體的整合、篩選,把學習成果展示出來。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互幫互助,營造出良好的歷史學習環境[1]。
2.探究式教學的積極作用
2.1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中歷史是在初中歷史的基礎上,加以擴展和延伸,因此,高中歷史教學內容與初中歷史教學內容有許多相似之處,致使許多高中生喪失學習歷史的興趣,再加上傳統的注入式的教學方式,造成高中歷史課堂氣氛沉悶,歷史教學效果較差。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
2.2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實用性。應試教育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強調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掌握歷史知識,獲得較高的分數,而探究式教學可以讓學生親自參加到教學活動中來,通過學生自己收集整理、分析利用信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積極思考所遇到的問題,獨立解決或者與同學交流意見,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起端正的學習態度,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3遵循高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大部分的高中生基本上是處于16歲到19歲的年齡階段,豐富的物質條件和文化條件,促使高中生早熟。對于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他們已經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看法,并且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給予公正、客觀的評價。同時,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高中生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加廣泛,自主學習的意識也越來越強烈,采用探究式教學可以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獨立思考、自主探究。
3.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3.1給予學生自主評判歷史的機會。歷史是真實發生過的,并且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我們現在學習歷史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從歷史事件中吸取經驗,總結教訓,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因此,歷史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引導學生獨立、客觀的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
3.2創設歷史教學情境。歷史教師應該把探究式教學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營造出探究式學習的氛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在講到紅軍長征時,歷史教師可以拿出中國地圖,讓一位學生按順序指出長征途中所經過的幾個重要城市,然后找不同的學生具體講述某一個地點所發生的重大事件或者召開的重要會議,通過學生的概括和描述,可以引起其他學生的注意,加深對教學內容的印象。
3.3多元化的探究角度。唐太宗曾說過“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教學并不是脫離現實社會,與生活實際不相接軌的無用之物,因為,歷史雖然已經遠去了,但是其留下的寶貴的經驗卻值得我們學習。例如,在學習中國近代史中的抗日戰爭史時,學生可以體會到近代中國所面臨的屈辱,真切的認識到國家發展落后所帶來的不幸,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促使學生努力學習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在學習歷史人物時,學生通過了解歷史人物生活的背景、歷史功績等,客觀、公正的評價歷史人物,學習優秀歷史人物的高尚精神,不斷地完善自身性格,從而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2]。
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歷史是一個民族成長和發展的記錄,一個民族如果拋棄了自己的歷史就等于拋棄了自己的生命之源,因此,高中歷史教學必須采用合理地探究式教學方式,讓學生們銘記歷史,以史為鑒,擁有熱忱的愛國之心。
參考文獻:
[1]鐘動德.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成功(教育),2012,16:190.
[2]張倩.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