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吉林體育學院吉林長春130022)
?
新時期我國體育發展策略研究
□劉璐(吉林體育學院吉林長春130022)
摘要:隨著這種世界多元文化文化的不斷滲透與融合,新時期下我國體育的發展方向開始在很多方面,都是以西方國家的體育發展模式為標準,而我國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項目反而卻不被看中以及淪為被冷落的地步,因此,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去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新時期我國體育發展體育文化民族體育
我國優秀的體育文化,是五千年以來,我們的祖先用他們的勤勞與智慧來創造傳承的文化精髓,是給我們留傳下來的珍奇瑰寶,其中蘊含了很多的我國歷史文化國粹。所以,我們無論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國家民族文化的根本。這樣的多元化文化發展觀的新形式下,我國的民族體育文化發展與傳承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在新時期下,我國也要重新思考在多元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應該怎么探索出一條屬于我們中國人自己的,以及還要具有我們中國特色文化特色的體育發展之路。
受全世界多元化文化價值觀發展形式的影響,我國傳統體育發展文化在其歷史發展的進程中,也受到了極為地、非常地重要的影響。以至于多年以來,我國體育的發展方向,都是以西方式的文化發展形式為主。尤其是在發實際的實踐過程當中,我國的體育發展形式,在很多的地方都是借鑒的西方式發展形式,從而導致了我國特有傳統體育文化精華,不能被重視甚至為被遺忘。
在新中國未成立之前,我國的體育發展形式,主要靠借鑒歐美國家的發展形式,新中國成立以后,又開始向著蘇聯的體育發展模式的進行模仿。直到現在,全球化多元文化發展,是一種新型的文化發展形式,在這種新形的文化發展的過程中,我國體育發展還是同樣地深受到了西方多元化體育文化發展觀的影響。以至于,在我國現在新時期下發展形式下,從我國體育文化發展中,還是很難看到自己國家的本民族體育文化特色,而主要還是效仿的西方國家的體育發展形式。
不僅如此,體育界的眾多學者們,也往往偏向于研究歐美國家的體育發展方向,例如:奧運會就是一個特別鮮明、顯著代表,雖然,在2008年我國也成功地舉辦了奧運會,而且在當時的奧運會籌辦過程中,我國也大力的宣揚與弘揚了我國的民族體育文化特色,但是其體育賽事所開展的形式,還是以主要是以西方舉辦形式為準。當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以后,我國的眾多的體育學者們,開始紛紛研究了體育文化的潮流。但是這些研究成果大多數,還是主要偏向西方文化為主流,只有一少部分的學者們對于我國的民族體育進行了相關地描述。
我國體育發展要想擁有自己國家的特色,在效仿西方體育模式的同時,也不能丟掉我們本民族的體育文化特色。新時期下我國體育發展,要敢于承擔起弘揚我國民族體育文化的責任,努力把中華民族體育弘揚光大,只有把我們自己國家的民族體育文化發展強大了,我國的國民體質及國家的綜合國力也才能真正的得到有力地提升。因此,新時期下我國體育發展中,應該對于幾千年來我國遺留下來的體育文化進行重新的梳理與定位,要確定好我國體育發展的未來、方向、策略等。
2.1、體育發展需要政府部門的支持
在任何時候,我國的體育發展都不能脫離國家政府、政治的制約,這也是一種獨特的優勢。因為政府的介入能在一定程度上便于控制好體育文化的發展趨勢,便于對其發展方向進行有效地調控,這是一種由政府的介入的、有效地、良性地宏觀性調控手段,就像一只無形的有力之手,能穩穩地抓握好體育發展的方向。政府應該為中國特色體育的發展營造好的設施環境,不論是在硬件措施方面還是軟件措施方面。體育本身是人們的健身玩具,用來增強體魄同時也愉悅心靈,即便如此中國的政府也有能力把它變成一個實際的工具,例如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它絕對是一個極佳的執行工具。所以我們應該充分的了解體育自身的這些特點,并利用這些特點發掘它自身的能力與作用。政府應該充分地利用體育自身的這些特點,用好這只無形之手,牢牢把控體育好體育的發展趨勢,才能更好地弘揚好我國的民族體育文化特色,把我國的體育民族精神及文化精神更好地傳播出去,讓全世界都能認知到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價值并接納我國的體育文化。這樣我國的民族體育才能更好的被傳承下,一點點的回歸到社會,回歸到自己的根源。
2.2、中西體育文化在沖突中融合發展
文化沖突是無聲的條件下進行的,但是其影響卻是巨大的,新時期全球經濟快速的增長與全球化的一體式發展,也賦予了中西方國家的文化斗爭,在此時,我們用無聲勝有聲這個詞來形容比喻文化沖突甚是恰當。在以往的這場戰斗中我國無疑是輸得多贏得少,所以今后我們應該抱有與西方體育文化打一場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尤其是,在體育多元化文化發展形勢背景下,新時期的我國體育發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趨勢,就要注重弘揚與傳承我國的優秀傳統民族體育文化,堅持走我們自己國家的體育發展特色之路。
2.3、樹立好我國自己國家的體育文化價值觀
體育文化是人類精神文明的文化發展的體現形式之一,是人們追求健康、健美生活及對自身體驗的過程,是人類現實主體生命的愉悅體現,其不是將生命的機械化,也不是對生命的科學操作,而一種人類想超越自我極限的不斷追求。我國不僅地域遼闊,其民族也眾多,但是,由于各民族的人們的生活習慣不一,從而也就形成多樣化文化形式,我國傳統體育文化也因這種地域、民族、風俗等不同,而產生了不同的運動形式,這種不同的民族體育文化是我國國粹。隨著西方多元文化的不斷滲透,我國的國粹傳統體育文化開始在這種滲透中不斷地遺失自我。在當前新時期下,我國體育需要進行深刻地深刻的反思與自我審視,我國必須要樹立自己國家的體育文化觀。對于多元化的體育全球化發展,應該吸取西方國家體育文化優勢同時,絕不可以照單全收,那樣的方式是萬萬不可取的,我們必須要對于西方體育文化的侵襲保持警惕的心理,并且還需要理性的去對待它,這樣才有利于發展我們自己國家的體育特色。
新時期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增長與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世界多元化論發展觀的程度也開始了進一步地加深,我國社會領域的方方面面也開始逐步在向國際接軌。在這樣的多元化文化發展觀一體化發展的新時期大好背景下,我國體育發展也開始逐漸的開始向著國際接軌,正在追隨著多元化文化發展觀的一體化的時代步伐。因此,在新時期下我們每一個中國人身上都肩負著傳承和發展中華民族文化的重任,只要我們把我們自己國家的民族文化發展到一定地位時,我國的綜合國力才能真正的從里到外的強大起來。尤其是在全球化發展程度的一步步加深中,西方國家的體育文化時時在籠罩著我們,我國的體育文化也呈現出了快要被其湮沒的趨勢。所以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我國政府、體育管理部門、體育教育者及其相關研究者必須要共同努力,要為弘揚我國的民族體育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要讓我國的體育文化發展趨勢走出西方文化的包圍圈,要走出一條屬于我國特色體育發展之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世界范圍內享有話語權。
參考文獻:
[1]韓磊磊.轉型期中國體育發展方式轉變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2]楊樺,任海.轉變體育發展方式由“趕超型”走向“可持續發展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01).
[3]董傳升.論中國體育發展方式的公共轉向:從國家體育到公共體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01).
[4]馮寶忠.中國邁向體育強國途徑的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 2012.
[5]張永保,沈克印.體育強國目標下發展群眾體育的路徑探討[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