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清(海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社會體育系海南???71135)
?
創新高校體育課教學方法提高大學生素質芻議
□林明清(海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社會體育系海南???71135)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教育改革成績斐然。隨著我國的經濟體制逐漸完善,老舊的教育體制逐漸被規范的教育體制替代。我國也逐漸演變成了以教育為主的國家。長期以來,因為學校教育中傳統普遍的體育教學規模和觀念是體育教學看起來是按照教學大綱有目的的將教學內容強硬灌輸到學生大腦中,以此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體育教學在大學生培養的素質中有獨特優勢,所以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實際上是體育素質教育中的嚴重羈絆和阻礙,我們針對這種問題,應該大膽的進行探索和實踐,有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學生素質。關鍵詞:創新高校體育提高大學生素質體育教學作為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中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有效方案,體育教育中如何貫徹落實體育教育的精神,實現學生素質教育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本文就體育教育中如何提高大學生素質進行探討。
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于常人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的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并能獲得一定有益成果的行為。我們要創造創新型社會,需要大量培養素質型人才,這就要求各所大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為國家培養知識型人才做出貢獻。
(1)高校體育中存在安全問題。高校體育教學中經常發生安全事故,例如教學中各種體育器材導致的創傷,如果沒有強烈的保護意識,就很容易發生各種擦傷、扭傷,甚至是一些對終身造成傷害的事故,給學生帶來了嚴重傷害,也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教育進程,給高校的體育老師造成了嚴重的心理負擔和工作壓力。目前高校體育教學事故頻繁發生,這種現狀與學校教育場地、安全教育以及學生自身有很大關系。
(2)高校體育教學缺乏實踐理論。當下任意一門課程都需要吸引理論知識借鑒豐富經驗,做到與實際情況相聯系,各行各業都需要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理論知識是實踐的前提,用來指導實踐。通過實踐又能夠彌補理論知識的缺陷。但在實際情況中,傳統的教學理念束縛了高校教育以及缺乏相應資源。尤其是近幾年,由于高校擴張,學校的設備與學生需求不成正比,一方面學校又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但是高校只是一味的傳輸理論知識,不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這就導致了學生學習不積極,反而感到枯燥,也不會有多大效果。
(3)體育教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強。傳統的教育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被動的接受、被動的學習,只是老師一味的給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從來不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強調學生是否樂意喜歡,還依舊循環傳統的體育教育模式,這種教育不是雙向的教育,不利于學生個熱人素質的提高,導致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明顯不高,甚至沒有活力進一步學習,嚴重違背了現階段我國的體育教育模式的理念,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潮流。
(4)高校體育教學目標不明確。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就業的壓力壓得人們喘不過氣,很多高校畢業生畢業后面臨著就業的難題,在人才過剩的社會,更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作為保障。根據調查,我國高校的學生素質非但沒有提升還呈下降趨勢。高校教學目的不明確,引導了大學生的觀念向相對錯誤的方向發展,這是導致素質下降的重要原因。學生讀書期間,高校體育不受重視,使得高校體育僅僅是一種形式而已,并沒有真正應用到學生身上。
(5)高校體育教學受當前眾多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主要負責傳授,讓學生自己領會并學習運動技能作為教學的目標,這剝奪了學生對運動技能人參與和認知,使學生只是盲目的完成自己的任務而已,沒有實際性的作用,學生學習過程中也產生了嚴重的抵觸心理,學習效率和效果的不佳。高校教師師資力量也不渾厚,目前高校擴招現象越來越多,難免出現學校師資力量不足,最終導致了教師綜合素質不高,造成學生各種能力不足,不能滿足當前高校的需求,教學質量低下。由此可見,創新教育方式還是可行的,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項工作。
(6)體育教育中輕能力重技能。讓學生掌握一些規范化的技能是傳統體育教育的目標,而教師也是根據這個目標設計教學方案,進行相應的教學。現在這個狀況,很多高校體育教學對運動技能過分強調了,對動作是否規范也比較嚴苛,卻忽略了學生本身存在的弊端還有各種能力的不足等等,最終還是導致了學生對體育教育的排斥和無知。
(1)加強安全教育。老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重點傳授怎樣提高安全意識,當然學??梢酝ㄟ^多種途徑進行傳播,比如校內廣播、開展講座等等宣傳安全的重要性,作為體育老師在教學前一定要對各種體育器材進行仔細檢查,看是否有問題,避免對學生造成人身安全。學校要以學生的安全為主,教學過程中要從實際出發,動作技能從易到難,應該避免課堂上出現高難度的教學動作,確保每個學生上課都可以做到完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2)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育創新是受全國矚目的一件大事,為發展學生主體人格和培養學生主體意識提供了客觀條件的是體育教育的開放性和活動性,重在培養學生體育愛好興趣以及提高鍛煉意識,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內容上把學生放在首位,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地認真地學習體育知識,突出學生是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3)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我國高等院校體育課程普遍較單一,也因為大學對體育教育課程和文化課程重視程度不同,導致體育課程出現許多弊端。所以高校更應該對體育課程的內容進行豐富和創新,不要循環守舊,要突破舊的傳統教學模式,開拓新路徑。同時師資力量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老師應該將自己的創新思維運用到體育教學的內容的完善和豐富中,擺脫以往教學形式的束縛,使教學內容更具科學。使教學內容的枯燥乏味有所改觀,激起學生的對體育學習的無限欲望,促使學生可以在體育鍛煉身體素質的同時,也可以獲得文化課學習中所學到的知識,一舉兩得。
(4)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風險觀念。隨著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競爭日趨激烈,體育活動因為競爭性而充滿了魅力,激烈的競爭是現代體育的一個突出的特點,伴隨著競爭而來的便是風險。因為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能使學生具有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而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通過比賽和游戲,認真給學生灌輸正確的競爭意識,使學生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免誤入歧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在進行比賽時無論輸贏老師一定要灌輸勝不驕敗不餒的思想觀念,在失敗中吸取教訓,以頑強的毅力贏得勝利,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振奮自我,做生活的強者。
3.5、創新體育課教學方式以及考核制度,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所有事物的發展都遵循社會發展的潮流,當然教育也不例外,創新教育方式方法勢在必得,在此過程中摒棄傳統的單向的教學方式,積極學習孔子因材施教的方法,實現雙向教育。當然體育教學中還存在大量學生個體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人際交往是一種能力,以后的發展更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首先協調好師生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調學生擺正自己的位置,妥善處理好與社會成員的關系,增強合作意識。另外,還要建立科學合理的體育教學考核制度,完善體育教學中的不足,提高分配實踐與理論知識考核質量。
總之,探索實施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路程一直在繼續,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促進教育與時代同步發展。創新性思維對于國家和社會而言有著重要作用和意義,大學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讓作為未來國家和社會發展主體的大學生培養起創新思維。當然教育要面向學生面向未來面向世界,增強社會的功能,另一方面,對于大學教育,體育教師應該全面轉變教學觀念、轉變體育教學方式、更新體育教學內容,牢固樹立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觀念,是所有學生具有成就感,同時對素質教育進行科學評價和綜合考核以及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方面的創新性思想,保證學生能夠運用創新思維在接受體育教學過程中表現的更為突出優秀,把學生培養成具有良好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品質、高尚情操,要充分認識到高素質人才是社會的呼喚,所以培養廣大學生成為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和健壯體魄至關重要,是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跨世紀的人才做貢獻。
參考文獻:
[1]張劍峰,高緒秀.高校開設拓展訓練課程的必要性、可行性[J].體育科研,2010(02).
[2]李金芬.高校拓展訓練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