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萍(貴州師范大學貴州貴陽550000)
?
健身俱樂部的發展經營模式評析研究
□楊雪萍(貴州師范大學貴州貴陽550000)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總結了很多文者對健身俱樂部的描述,和對俱樂部的分類發展。作者在百度上檢測關鍵詞“健身俱樂部”,對其描述就有15,700,000個,檢索“健身俱樂部經營模式評析”也有1,2500,00個,所以對于健身俱樂部的各個方面,各個角度出發探討的知識都有講解,且復雜多樣。在中國知網優秀碩士論文有21篇,主要研究俱樂部的品牌產品、俱樂部的管理、消費者市場、還有經營模式性質等;在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檢測到有19篇;在萬方學位論文數據庫檢測到有56篇;在優秀博士論文數據庫檢測到有19篇;對檢測的這些論文、期刊、文獻綜述,作者進行分類歸納發現,從2012年到2015年發表的最多,健身俱樂部最密切關聯有一個就是消費水平,一般消費水平提高了,人們才會出現現在“花錢買健康”的說法。在總結是就發現這些研究發表的作者大部分都是北京、上海、武漢、河南、成都等地,說明經濟發展越好的地方,健身俱樂部的發展也就越好。從事研究最多就是健身俱樂部的經營性研究和消費研究。這也顯示了大多數健身俱樂部還是以盈利為目的,且消費水平都不低的情況。
關鍵詞:健身俱樂部消費水平發展經營模式
國家統計局2001年1月1日起公布的新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其中健身活動的收費成了“新消費”指標。由此可見,群眾對通過體育活動達到健康娛樂的目的需求已大幅上升。因此,我國的體育產業得到蓬勃發展,各種健身俱樂部應運而生。在21世紀的今天,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僅僅是滿足自身物質文化的需要,更加注重精神的追求和享受。健身俱樂部最開始起源于歐美國家,這跟歐美國家發達的經濟是有密切關系的,一開始健身只有上流社會、有社會地位的人才能參加的活動,到后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國家政策的出臺,普通百姓也能消費得起,且占消費中的大多數。以前說健身是一種時尚,現在看來健身更像是一種必需品,因為和我們的健康密切相關。“據美國商業信息統計,美國的健身俱樂部在2001年增加了869家,從2001年1月的16938家增加到2002年1月的17807家,這使美國的健身俱樂部的數量在美國黃頁中所占比率提升了5.1%。據估計2000年底美國的健身俱樂部將接近2萬家。也就是說,在美國平均1萬多人就擁有一家健身俱樂部。”在這些文獻綜述里面每篇文章基本上都有提到什么是健身俱樂部?健身俱樂部怎么來的等等,文獻表明據資料顯示健身俱樂部起源于歐美,發展在西方國家,而俱樂部的形成開始是由健身活動的盛行。在《辭海》中對“俱樂部”解釋為:各類文化娛樂活動場所的統稱。在百科資料里面對健身俱樂部解釋為“健身俱樂部的形式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在酒店內的健身房,一般都設有游泳池,但面積不大,價格相對較貴,而且人氣不足,主要面向酒店客人。第二種是面向中上層收入人群的會員制健身房,這里有先進的設備,周全的課程設置和強大的教練員班底,人氣一般頗旺。第三種是大眾健身俱樂部,硬件和軟件水平相對較低,但人氣非常足。”從屬性上,可以將俱樂部分為三類:業余體育俱樂部、職業體育俱樂部和商業體育俱樂部。而這些大多數的健身俱樂部中大部分都是以盈利為目的,在經營模式中消費者的水平、經營者的管理和俱樂部的性質,這些都都是在目前許多研究學者所研究的問題。
其實我們都知道經營性俱樂部是現在社會上俱樂部主要的存在形式,政府提供的公共免費健身設施并沒有讓人們都參與進來。丁輝在《建立大連市體育健身俱樂部發展長效機制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提到體育健身俱樂部是體育市場經濟的一種運行模式,是由經營者出面組織,會員在資源、互動、互惠的基礎上自主參加,以鍛煉身體、促進健康為基本目的,并有相應的權利和義務的協會或團體。不同的學者對經營性健身俱樂部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呂樹庭等人認為經營性的健身俱樂部是指經營者向大眾提供休閑、娛樂、健身服務為目的,以商業性健身娛樂設施為活動場所,依靠市場機制運轉的會員制群眾健身俱樂部。胡柳在《體育健身俱樂部員工心理契約結構及其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一文中定義經營性健身俱樂部是一種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享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核心產品是向消費者提供鍛煉、健身和休閑的場所、設備、服務以及專業化指導,產品形式以無形服務為主,服務對象是所有付費的消費者。程新年在《重慶市健身俱樂部現狀調查與分析》中針對經營性健身部,包括經營健身項目、場地設施、消費群體、管理團隊、員工培訓等。經營性健身俱樂部對于社會來說這是一個群體組織比每個環節都和俱樂部的盈利有密切關聯。比如,一個有較高專業水平的教練員,那么他的專業技能、知識就會是給這個俱樂部的人員帶去專業的指導和科學的訓練。所以社會上現存在的俱樂部為什么都是以盈利為目的,一個好的健身俱樂部必須有一個正確的經營理念,“是指健身俱樂部在經營和服務過程中所形成的哲理、品質、價值取向和文化。”
現在俱樂部的經營模式普遍的為會員制和非會員制,這也是為了讓俱樂部成員在固定的時間參加鍛煉,保持鍛煉的連續性和習慣性,每個個體都具有特殊性,健身俱樂部會根據特殊性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而且為了滿足現代消費者的多樣性,健身俱樂部的經營項目也是新穎多變,每天經營的時間大概在12個小時左右,因為消費人群大部分是白領、金領、還有一些高管等,鍛煉的人群高峰集中在17點到晚上22點。李小芬在《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的發展特征與經營模式》一文中總結出健身俱樂部經營模式的特征:一,會員制,這就限定了參加的人員必須是持有會員卡的;二,資格限制,一些高端消費會所對消費人員的年齡、性別、消費能力、身體狀況等進行限制;三,自愿性;四,契約制;五,目的性,每個人員來俱樂部的目的都不同,有人想鍛煉身體,有人想減肥,還有人是來緩解壓力的等等;六,結構性關系,俱樂部成員與俱樂部組織之間存在關系,他們之間相互支撐著。從企業的經營模式和消費者之間的存在的關系,經營者與消費者的文化水平,消費人群的消費水平對經營管理的影響,這些從主觀上也會影響經營模式的確立,一個俱樂部擁有一個良好的經營模式,這從根本上就決定了這個俱樂部的發展前景和趨勢,經營模式的選擇更大程度上有利于營銷策略的制定,一個好的營銷策略能決定消費者的行為模式,所以很多健身俱樂部的經營模式也會各具特色。
在我國健身俱樂部的經營模式相對比較單一,沒有針對性的把人群需要進行分類,這樣人群的市場也就會受到限制。如全國連鎖的浩沙健身俱樂部,大多數都只是器械健身和操類健身,沒有涉
及其他的運動。在健身俱樂部的經營模式這一塊和它直接掛鉤的應該是利益和經濟效益問題,一個地區的經濟效益越好而相應的健身俱樂部就會發展更好,如,沿海地區、北上地區、也包括一些省匯城市。這些都是經濟效益好的健身俱樂部發展地區,其中的經營模式都大同小異,但個別健身俱樂部也有各自的特色經營來吸引市場的眼光,在當今社會下,業余生活越來越豐富,單一的健身模式顯得更加的枯燥和乏味。國民健身的推廣給健身俱樂部帶來了更好的推動力,市場的契機也給俱樂部更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北京健身俱樂部.百科詞條.2015.
[2]辭海編寫組.辭海(第6版)[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3]丁輝.建立大連市體育健身俱樂部發展長效機制的可行性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11,8.
[4]呂樹庭,韓會君,辛利等.珠江三角洲群眾體育活動點及經營性體育健身娛樂場所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8,9.
[5]胡柳.體育健身俱樂部員工心理契機結構及其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大眾體育,2014.
[6]程新年.重慶市健身俱樂部現狀調查與分析[J].產業.探討.
[7]李小芬.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的發展特征與經營模式[G].上體育學院學報,2006,3.
[8]龔正偉.體育教學論[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