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實踐教學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至關重要,本文提出借鑒大賽訓練方式,將專業知識融入實訓操作,將會計電算化教學和大賽訓練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快速掌握財務軟件的運用及對會計知識的鞏固。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互利模式。
【關鍵詞】大賽 訓練 電算化 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245-02
“普通中學抓高考,職業院校抓技能”。這已是所有職業院校發展的一種趨勢。作為技能型的中職,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成為一種辦學理念。加大專業技能實踐教學的比重,推進會計課程教學改革,對學生專業綜合技能的提升非常有效。而技能競賽已成為提高學生技能的抓手,有著實用性、針對性和時效性,競賽內容貼近企業實際工作,來自于企業真實的工作任務,依據最新最近的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競賽過程引入行業技術標準。這有利于促進會計專業實訓教學體系的改革,改變了中職會計實訓教材更新不及時、中職會計實訓與崗位實際要求產生脫節等情形。大賽在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促進產教結合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結合大賽訓練,將專業知識融入會計電算化教學的實訓操作中
1.強化學生財務基礎知識的靈活掌握和熟練運用能力。財務會計的基礎知識是會計電算化的基礎,也就是財務會計的實務在電算化中的應用,兩者的聯系非常密切。因此教師在實訓中可以有意識訓練與電算化訓練相結合。
2.會計電算化教學過程中,為了強化學生對于財務基礎知識的靈活掌握和熟練運用,應該只提供經濟業務內容,而不提供具體的會計分錄,讓學生自己結合已經學習過的財務知識,自主填列;在財務報表的電算化訓練時,只介紹各種函數的使用方法,不直接給學生報表指標的公式,由學生自己根據所學知識列出,老師加以指導;在工資方法和工資分攤的電算化處理中,不僅要介紹如何處理報表數據,而且要讓學生明白數據的來歷,數據需要經過哪些環節的處理,認真審視個人所得稅扣稅計算、工資項目的計算、工資分攤、工資分析等,結合所學知識,將財務會計的基礎知識融合到會計電算化的實訓之中,加快職業能力的形成。
二、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3個“4”,以提高學生對會計電算化的處理能力
1.4個準。4個準要求學生做到企業信息看得準,科目代碼記得準,會計科目用得準,會計數據錄得準。
2.4個“熟”。4個“熟”要求學生做到軟件操作步驟熟,業務處理流程熟,會計方法運用熟,解決問題定位熟。
3.4個“快”。4個“快”要求學生做到會計業務理解快,核算制度看得快,漢字數字錄得快,軟件異常處理快。
教學中要做到3個“4”,需要結合電算化技能大賽的訓練方法,對于暢捷通T3軟件進行強化訓練,可以將訓練分成三個階段,各個階段有其重點,有其突破。
(1)基礎訓練階段。基礎訓練階段主要分為兩部分訓練,總賬系統、工資系統、固定資產系統為一部分,購銷存為一部分。通過每部分選練來熟悉暢捷通T3軟件的模塊構成及每個模塊的處理流程等,能夠處理企業基本業務,讓學生反復學習,熟悉模塊的基本用途,相互討論,提出問題,相互促進,有問題大家一起分析解決。
(2)分塊訓練階段。在進行了基礎訓練基礎上,需要按照期初設置、日常業務處理、期末業務處理等三大塊進行訓練。訓練時要重視速度與正確率,教師應該準備一些針對性的單獨訓練習題,對于難點的部分,強化訓練。主要是針對一種教學軟件進行練習與操作訓練,并且是一些常規問題的分析與訓練,對于學生容易出錯的部分缺乏重點訓練與演示,沒有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影響學生軟件功能的自主學習。
(3)綜合模擬訓練階段。在上述基礎訓練和分塊訓練的基礎之上,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綜合訓練,以模擬企業某一個月發生的綜合業務為依據展開訓練, 強化學生的綜合處理能力,再按照細節逐步展開分析問題,以提高正確率及糾錯能力。
例如,在會計電算化的教學實訓過程中,應該注意逆反操作的訓練,特別是購銷存模塊,每條主線不同,對于會計知識基礎不牢固的同學處理起來較困難,學生在學習本部分的時候,往往按照購銷存的處理流程一步一步完成,順序不能混亂,操作成功后,要求學生再按照順序進行反向操作,經過兩個輪回,學生均能夠較好掌握購銷存的處理。
三、加強學生軟件故障處理能力,提高學生電算化的運用能力
軟件使用過程中有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故障,歸納起來包括以下兩種情況:①由于軟件的開發過程沒有充分考慮,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了問題以及在研究過程中逐步完善的,突出軟件開發商會將補丁發布在網上,學生可以在使用過程中下載安裝。例如由于操作不正確,常常出現的錯誤結果有:錄入期初余額之后,卻發現顯示的數據是其雙倍的;填制了收付轉憑證,而在辦理出納簽字手續的時候卻找不到憑證;開出了銷售發票,卻找不到單據;處理了固定資產業務之后,卻與總賬不平衡。通常這些問題都是由于遺漏了某個步驟或者進行了誤操作,教師可以針對具體情況,設計出被忽視或容易出錯環節的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對錯誤進行總結,發掘解決問題的途徑,不斷積累經驗,提高排除軟件故障的實際能力。如果學生經過了這樣的系統訓練,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在各個模塊中強化故障排除能力的訓練,學生實際能力必然會大幅度地提高。
四、熟練掌握會計電算化的處理流程,以提高業務處理能力
1.電算化的職業能力訓練,不同于手工會計實務訓練,操作流程的各個環節之間的邏輯關系,必須引起充分重視,必須符合財務處理的流程要求,這與手工操作訓練大不相同。例如一筆材料采購入庫業務的處理,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第一步,找到采購模塊,按照要求正確填寫采購入庫單、采購發票、然后進行結算;第二步,找到庫存模塊,審核入庫;第三步,找到核算模塊,生成應付憑證。這個過程,涉及到三個模塊,流程的內在邏輯性強,而且比較復雜多樣,學生往往出現錯誤和困惑。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鼓勵他們獨立動手完成,允許他們失誤。
2.會計電算化實訓,要特別重視操作流程的熟練運用。可以按照技能大賽的訓練方法和要求,重視訓練技巧,例如,讓同學們熟練運用T3軟件的快捷鍵,熟練運用F1的在線幫助功能、F2的光標所在字段的參照功能、F3的在賬表記列表中調出查詢條件窗功能、F5的新增一張憑證或單據功能,以及F6的保存單據、憑證或賬表格式的功能,簡化了步驟,提高操作效率。
五、結論
綜上所述,職業技能競賽對中職會計電算化教學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通過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引領職業院校會計課程教學改革和技術創新,成為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手段,極大地加強了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加強校企合作,學以致用”已成為職業教育的共識。另一方面,中職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和技術創新又提高了技能競賽的水平,活學活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的應用,達到課程教學和技能競賽雙贏的效果。
職業技能大賽實現雙贏效果的同時也出現一些弊端,限制了會計電算化軟件應用種類及類型,學生只針對一種軟件的熟練應用,而不能通過廣泛并普及其他軟件的使用,在職業院校大賽開始之前,我校在電算化教學中一直采用用友U8和金蝶兩種軟件進行教學,學生可以適應不同財務軟件的應用,職業大賽開始后,所有電算化教學均采用T3軟件一種類型,為了讓學生快速適應實際工作崗位,還要考慮這種弊端的出現。
參考文獻:
[1]方瑛,王永生.基于校企合作下的會計實訓和職業技能競賽的雙贏關系.中國商界,2013,3
[2]莫海菁.中職學校會計電算化實訓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探究.經濟研究導刊,2012,24期
作者簡介:
井建華(1981.03-),女,北京人,本科,北京市商業學校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會計及會計電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