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紅++梁延鵬++朱宗強
【摘要】構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高校基層黨組織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是推動高校教學、科研、管理和人才培養工作發展的重要力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校風、師風、教風和學風的建設,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為高校“三型”黨組織的建設提供有力保障。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三型”黨組織的建設,充分發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高校科學、健康和長遠發展。
【關鍵詞】高校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型”黨組織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255-02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三型”政黨,即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伴隨改革開放深入和社會格局的深刻調整,呈現出社會文化多元化、社會意識多樣化、利益格局多層化的局面。教育作為國家和民族復興的根本大業,是實現中國夢的力量源泉;而大學作為高等教育的學府,承擔著培養人才的重任。在各種思想文化碰撞、交融和強烈沖擊下,高校的發展面臨著從自我循環向主動與社會互動共贏的轉變。推進“三型”黨組織建設,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在多元化和交融中立主導、謀共識,在尊重差異中擴大認同,形成共識,以鞏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和團結奮斗的共同基礎。
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建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助推力,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具體表現[1]。高校是各種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場所,也是大學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強化核心價值觀在高校的統領地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培養合格接班人,是高校建設和教育發展的重要戰略。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加強思想教育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成績頗豐,但仍存在學術浮躁、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脫節等問題,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缺失、社會責任意識淡薄等問題也日益突出。因此,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思想教育,不斷創新教育方式方法是當前高校首抓工作。高校要認真分析當前轉型期的經濟社會變化對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影響,在思想教育上需結合學生的情感需要、接受能力和個體差異加以引導,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責任教育。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豐富教學內容
高校要加強教學內容設置的理論研究,不斷豐富教育內容,確保教學內容的科學化、系統化、層次化、特色化,增強教學內容的廣度與深度、感召力與吸引力,形成與時代發展相契合的教學體系。要重視社會實踐教育,培養大學生敢于擔當的社會責任感。建設“三型”學生社團和“三型”學生黨支部,讓廣大學生在志愿服務、社團和支部活動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全過程。
(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強化教育環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在現實生活和社會成員的具體行為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健康的社會風尚,需要挖掘道德的力量,要個人以實際行動樹立和踐行價值追求,將價值理念轉化為個人的行為準則,提高創造創新的活力,打造奮發的時代氣質,建設良好的社會風氣。推動高校“小社會”人文環境和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強化育人氛圍,發揮校園文化的熏陶作用,使其成為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思想文化源泉。積極建立高校與社會、家庭的聯合育人機制,以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
二、構建“三型”高校基層黨組織,服務于高校建設發展
當前世情、國情和黨情的發展變化,決定了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改革創新,加強黨的學習和自身建設,樹立國際視野,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也是黨應對“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的必然要求。構建“三型”黨組織,不僅為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指明了方向,為黨員的自我完善提供了參考,更為高校黨組織更好地服務于高校建設和發展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和目標。
(一)建設學習型高校基層黨組織,提升辦學水平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有加強學習型黨組織的建設,才能更好地順應時代潮流、不斷完善執政方略,才能更好地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2]。學習的深度決定了認識的高度。高校是黨的基層建設的重要組織基礎和戰斗堡壘,作為教書育人的重要陣地,人才培養的重要地位決定了建設學習型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必要性。建設“三型”黨組織,要以高校科學發展為主題,結合學校的規劃定位和辦學實際,將學校發展置身于國際與區內外發展大環境中,謀劃學校發展藍圖,穩序推動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旨在努力提升學校辦學質量與水平。
(二)建設服務型高校基層黨組織,提升凝聚力
根深則葉茂,本固則枝榮。國家的發展與人民群眾休戚相關,黨的命運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系。我們黨來自群眾,根植于群眾,要始終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宗旨,把人民群眾當作黨的生命源泉,甘做群眾的“服務員”,通過服務貼近群眾、團結群眾、引導群眾、造福群眾、贏得群眾[3],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夯實黨的執政基礎。
高校以培養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高級人才為己任,高校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的建設,不僅關系高校自身的發展,更關乎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加強高校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的建設,要樹立以人為本和服務為先的理念,服務于學校的事業發展和廣大師生。在服務過程中提升教工黨支部的整體凝聚力,挖掘教職工的工作潛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和諧的校園文化,實現高校的持續穩定、跨越性發展。
(三)建設創新型高校基層黨組織,提升創造力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開放,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學習和交往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我們的思想認識也必須不斷前進,不斷根據實踐的要求進行創新。”[4]在新形勢和任務面前,唯有推陳出新,拓展新思路、實施新舉措,不斷提升創造力才能實現與時俱進,站在時代的前列。
高校肩負著改革和發展的重任,增強創新型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時代的要求,也是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加強高校黨組織的創新性,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作用,能為高校創新性人才隊伍的建設和良好發展把握方向,提高高校的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助于高校適應教育改革的發展。
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三型”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建設
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三型”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建設中,首先要明確學習、服務和創新三者的關系[5]。高校基層黨組織是黨在教學、科研和管理第一線的戰斗陣營,是促進高校科學發展的基本力量[6]。建設勤于學習,勇于創新,立足于服務的“三型”高校基層黨組織就要提高黨員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以創新推進高校黨組織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作風建設,以優良的黨風促進校風、師風、教風和學風的建設,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增強高校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能力。
(一)加強學科建設和教學管理,探索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學習理念、方式和制度
高等教育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為基本任務,這是一種高深知識和專業知識的教育,高校的基本任務決定了加強教學管理、創新改進教師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重要性。高校的基層黨組織要勤于學習并善于學習,注重學習的時代性,培養先進的學習理念,探索科學的學習方法,引導高校提高教學水平、合理規劃學科發展、增強人才培養,提高教師和學生的能力素質和學習積極性。
(二)強化科研創新,營造學術氛圍,站在學科發展的前沿
加強高校科研團隊的建設,把握科研動態,完善科研科學管理體系,以科研創新為目的,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注重產學研的結合,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和科學知識的創新,提高生產效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學術自由和嚴謹治學精神,克服學術浮躁;求真務實,杜絕學術腐敗,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加強校企合作,在人才培養、學術交流、文化傳承、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為社會發展提供智力保障。
(三)提升服務能力,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于學校事業的發展
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育人和促進社會發展。高校是高知識群體密集的領域,在知識的創新、傳播和應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的發展會影響社會政治的穩定與社會政治的變革,影響社會經濟的增長和科技發展,也會影響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所以高校要堅持不斷創新和學習,提高為國家和社會服務的能力。另外,高校基層黨組織要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先進性,帶頭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廣大師生服務,了解和幫助解決師生的困難,維護師生的利益,增強師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四)加強師德建設,引導教師自覺崇德修身
所謂德高學高為師,言正身正為范。高校要結合十八大以來加強師德建設的相關文件,開展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的學習討論,頌揚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端正教師的教學態度,引導教師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愛崗敬業、立德樹人、無私奉獻的師德風范,不斷提高教師的人格修養和學術魅力,展現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EB/OL].
[2]劉云山.不斷深化思想認識,努力把握工作規律,推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向廣度深度拓展[EB/OL].
[3]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4-05-29.
[4]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人民出版社,2001.
[5]胡燕.高校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建設研究[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31(2):59-62.
[6]王彥軍.構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高校黨組織的思考[J]. 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