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恩 顏毓潔
摘 要:在革命圣地延安曾經發生過大量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上流傳下來的遺址、作品、精神共同組成了延安紅色文化資源。發揮延安紅色文化資源的作用,創建實踐教學基地,可以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使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緊密聯系在一起,有利于提高本土職業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功能得到更大作用的發揮。
關鍵詞:延安;紅色文化資源;思想政治理論課;職業院校
一、延安紅色文化概述
紅色文化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化,分為廣義紅色文化和狹義紅色文化兩種。廣義上的紅色文化指的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了實現民族解放和民族獨立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形成的文化。具體來說主要包括解決戰爭時期的井岡山文化、長征文化、延安文化、太行文化,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出現的大慶文化、兩彈一星文化、九八抗洪文化、5.12抗震文化等,還包括在這些事件中產生的遺跡、文物、紀念館、博物館等。狹義上的紅色文化也就是本文當中提到的紅色文化,指的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在革命戰爭中創造的歷史、事跡、精神以及由此產生的紀念地和標志物等的組合。
紅色文化資源主要包括精神和物質兩個形態,其物質形態是人們能夠看到的事物,如遺址和文物等,這些形態有力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其精神形態主要有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革命時期形成的文藝和民間習俗等。這些文化資源有著豐富的內涵,應充分加以保護和利用。所以,延安紅色文化資源指的是自中國共產黨成立到延安解放這一段時間內,發生的革命歷史事件、遺址,以及在此時期創作的文章和詩篇、歌劇和戲劇等,還包括在革命戰爭過程中創造的革命理論和革命經驗、革命精神等共同形成的革命傳統等。
二、本土職業院校以紅色文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高職措施
1.以職業道德教育為先
一個國家的經濟要想發展,社會要想進步,離不開職業道德建設。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不同,有著明顯的職業特點。在高職院校中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學生只有具備高水平的職業道德素質才能有效減少整個社會的職業道德風險。紅色文化包含著豐富的優良傳統,集中體現了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觀,包含了講求奉獻、大公無私、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等精神,這些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緊密聯系在一起,引入紅色文化教育可以有力推動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發展。
當前高職院校的學生都想盡快成才,但在現實當中很多學生缺乏堅定的理想,不能認真學習,驕傲自滿、不敬業,不講求合作和奉獻,沒有責任意識,不愿意參加勞動,紀律性差,缺乏集體觀念,單純重視工作環境和工作待遇。而紅色文化產生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蘊含著革命黨人的堅定信念,是革命先烈不怕艱苦、不怕困難,在條件惡劣的情況下,不顧生命安危,敢于挺身而出、不怕流血犧牲的集中體現。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傳遞這些精神會深刻影響學生,讓學生對其產生敬佩之情,從而促進其更加積極地努力學習,為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2.健全人格教育
人格在人的一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于青年學生而言,只有具備健全的人格才有利于培養其自強自尊的人格意志,才有利于形成求真務實的人格品質和開拓創新的人格取向。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各種新觀念、新事物大量涌現,只有具備健全的人格才能實現自我適應發展。紅色文化在德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八一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這些精神當中存在著豐富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以及眾多的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的英雄事跡。革命先烈以國家前途命運為重,敢于挺身而出、不怕流血犧牲、頑強奮斗、講求奉獻,這些內容都會極大地充實高職院校的德育內容,學習革命先烈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高職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目標和價值追求,使其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如果青年學生具備了健全的人格則能實現在社會中的生存與發展,為社會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3.搭建紅色網絡教育互動平臺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普及,網絡文化深深影響著社會生活,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網絡文化對青年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學習生活方式也產生了重要影響。當代青年學生擁有豐富的知識、愿意接受新事物,這種現象表明網絡傳播與學生的接受能力相契合。利用紅色文化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弘揚社會正氣,幫助青年學生掌握先進文化,形成優秀的思想道德品質。創建紅色網絡平臺,通過網絡新媒體傳播和實施紅色文化教育,不僅有利于實現紅色文化的快速傳播,建立新型的與大學生接受現狀相適應的道德教育模式,同時也有利于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有利于開展思想道德教育。
4.充分利用實踐基地開展德育教育
最近幾年,高職院校在德育方面不斷創新發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于延安地區的職業院??梢岳眉t色文化對學生開展德育,通過增加實踐教學來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有學者主張德育是一種在實踐實現的教育。對于延安等紅色革命地區的高職院校來說,可以根據自身地區的革命舊址、博物館、紀念館等開展共建活動,和職業院校形成相對固定的德育基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圍,創建新型的德育教育基地。具體來說,在德育實踐教育中可以在明確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去實地進行參觀,鼓勵學生親身體驗,利用情境體驗使得德育教育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學生的學習主體活動,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紅色文化;其次,高職院校也可以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到德育基地來學習,讓學生參觀后寫觀后感,也可以讓學生在明確此次參觀目的基礎上,完成小論文寫作,鼓勵同學間開展交流與互動。
5.精心營造紅色校園文化
學生進入高職院校以后,就在學校中學習和生活,這是學生成長和成才的地方,因此優秀的校園文化也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在紅色革命地區的高職院校紅色校園文化創建中要引入紅色文化教育,發揮當地資源的作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引入紅色文化內容,鼓勵豐富的紅色文化進入校園和課堂,用紅色文化中包含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道德感染學生的思想。同時也可以在政治理論教材中增加紅色文化內容,加深學生對紅色革命歷史傳統的印象。
再有,可以在校園第二課堂中引入紅色文化內容,舉辦紅色文化類藝術競賽、紅色詩歌朗誦會、紅色故事演講會、紅色歌曲比賽、紅色影視展播、紅色文化演講等,讓學生接觸大量的紅色文化,在其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陶冶學生的情操,利用一些重大革命歷史紀念日,開展緬懷先烈的活動,以此大力宣傳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讓學生學習和生活在紅色文化校園中,受到紅色文化精神的影響,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精神文化氣質。
總之,將“紅色文化資源”建設成為實踐教學基地,大力開發紅色文化資源,利用其中存在的革命歷史、寶貴精神對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使大學生具有正直的民族精神,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觀實踐基地,讓民族精神深深影響學生的思想,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更好地發揮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馮東飛,韓琳.延安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育人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1).
[2]許玲,夏和先,李峰,等.校園文化對高職學生素質養成教育的影響[J].皖西學院學報,2012(05).
[3]雷琨.論延安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揚.[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3(04).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