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秀
托業橋考試由ETS研發,是專門為初、中級英語學習者設計的職業英語能力測試。目前托業考試引進教學體系的具體研究并不是很多,劉瑩(2013)得出了托業橋考試可以使學生真切體驗到“真正的職場環境英語交流”,鄧雪獻(2012)從學校、學生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其作為中職英語教學第三方評價手段來推廣的必要性。因此我們結合自身的特點開始對如何將托業橋英語滲透到課堂進行研究。
一、理論基礎
1991年,彼得森·里爾登合著了《生涯發展和服務:一種認知的方法》一書,闡述了認知信息加工論這一認知信息加工的方法(簡稱CIP)。該理論把生涯發展與咨詢的過程視為學習信息加工能力的過程。它主要包括自我言語、自我覺察、控制與監督。加涅(20世紀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在該領域下的相關學習理論也主要傾向于用信息加工的模式來解釋教學,他認為學習過程是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過程。
二、建模
為了便于闡述和明確研究目標,我們將“有關職業化英語教學案設計的探索”的研究方案定為“TPLP階梯”模式。
1.第一階梯的“T”。“T”代表“TOEIC BRIDGE”,即以課本的內容為基礎,用托業橋考試的方式、評價等內容安排教學方向。
2.第二階段的“P”。“P”代表“ Phonetics”,即語音意識訓練。我校位于曹妃甸區,該區于2005年正式成立,是環渤海經濟圈的一個重要的增長極。但是曹妃甸所轄區域以第一產業為主,英語教育的軟、硬件條件不占優勢,學生基礎和能力較薄弱,這便與工業區對人才的英語要求形成了一個差距。課題組在調研中吸收了《語音意識訓練對英語學習者詞匯認讀影響的研究》的成果,得出以下結論:(1)語音意識訓練明顯提高了學習者的語音意識能力和詞匯認讀水平;(2)不同閱讀水平學習者都能夠從語音意識訓練中獲益。
3.第三階段的“L”。“L”代表“Leading Text”,即利用引導文的教學法思想編制學案,力圖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等能力。
4.第四階段的“P”。“P”代表“Professional”,即通過前兩個階段的努力,從職業英語層面,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劉瑩.在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施行托業考試的優勢[J].中文信息,2013.
[2]鄧雪獻.中職學校推廣托業橋考試的可行性探討[J].文理導航,2012.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