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慧
中職院校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大部分成績不是很好。理論學習熱情不高,缺乏鉆研精神。面對這樣的群體,要培養(yǎng)出為社會所需、所用的合格人才,僅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不夠的,我們必須順應時代要求,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并重視差異教學。
一、什么是差異教學
所謂差異教學,是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學生差異,滿足學生個別的需要,以促進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得到更充分發(fā)展的教學。
首先,差異教學是一種態(tài)度。當前,部分教學工作者認為差異教學會導致不公平;會導致教學活動工作量增加。而事實上差異教學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公平,從根本上講是為學生負責,為教育事業(yè)盡責。
其次,差異教學是一種方法。我們常講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但實際上無論是“素質教育”的要求還是“因材施教”的模式,重心都在教師的“教”與“施”。而差異教學更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發(fā)揮。
最后,差異教學是一種趨勢。古時候生產力水平低下,主要是通過私塾由先生進行個別化教學。到了近現代,為了適應人才快速培養(yǎng)的要求,誕生了班級制授課模式,但同時不顧個人差異的教學仍然存在。
二、中等職業(yè)教育的特點
1.生源成分相對復雜。中職學校的生源主要來自初中畢業(yè)沒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學生。這些學生不僅在學科學習方面落后于整體水平,而且相當一部分學生會產生自卑的心理狀態(tài)和矛盾心理。
2.發(fā)展起步相對較晚。我國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起步于改革開放之初。到1980年,國家開始對全國中等教育的結構進行改革,重點是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技術教育。1996年,我國第一部職業(yè)教育法才正式頒布和實施。
3.培養(yǎng)方式更加多樣。在培訓形式上可采取聯合辦學、委托培訓等方式;在教學形式上根據職業(yè)標準的要求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
三、中職教育差異教學的方法淺探
1.合理分類兼顧整體。教師要從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智力基礎等入手將全班學生合理分類,對于各項較為突出的“優(yōu)等生”要在滿足現有條件下提出更高要求;對各項較為薄弱的“學困生”要提供幫助,努力讓其完成基本學業(yè),采取“抓兩頭,帶中間”的基本方式,兼顧各有所長。
2.兼容并包古今中外。雖然我國職業(yè)教育的差異教學起步較晚,但我們有著悠久的教育文化。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至今對我們仍有極強的參考價值。特別是近些年西方國家對差異教學的探索,像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學、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是借鑒學習的好范本。
3.不拘一格創(chuàng)新方法。由于職業(yè)教育自身的特點,差異教學在中職教學中的運用方式可以更加豐富。采取分層教學、分類教學等方式,設置差異性作業(yè)及任務、給予差異性評價和輔導等,最大限度地實現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
差異性是自然萬物存在的必然屬性,面對獨一無二的個體,采用差異教學法,發(fā)掘學生的潛力,努力實施“因材施教”。改變“填鴨式”的傳統教法,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真正做到學有所得、得有所用。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