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地美
摘 要: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激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169-01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促使學生產生學習欲望,因此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取了一些方法能夠使學生產生對知識的渴望,他們就會感覺到學習并不是什么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因而學起來也就輕松自如。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激趣需要講究方法,既不能一種方法用到底,也不能隨意采取某種方法,從這個角度上說,激趣就必須講求技巧。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激趣更是一種觀念的更新,只有從行動上真
正落實“每一個學生都是一件藝術品”的新理念,才會對激趣方法加以精心選擇。
一、在新課引入中激趣。
俗話說: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作為一門藝術,精心設計新課的導入,讓學生對一堂課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無疑是這堂課成功的第一步。一是故事激趣。小學生最愛聽故事,在引入新課時,把數學知識貫穿于故事之中,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二是猜謎激趣。猜謎語也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游戲形式,它形象、生動,而且有趣。三是情景激趣。創設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萌發求知欲的有效措施。四是設疑激趣。“思源于疑”。在教學中設置一些啟迪思路的疑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動手操作中激趣。
新課標要求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學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在動手中學會知識是符合新課標精神的。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總是以感性認識為基礎,感性認識豐富,表象清新,理解就深刻。因此,教學中讓學生動操作,獨立探索,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教師要注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這是激發學生學習情趣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通過實際操作,學生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在感知過程中,理解課文容,掌握知識點。比如在講“梯形的面積”時,讓學生各自動手,剪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再讓學生動手把其中的一個梯形倒過來使兩個梯形成為一個平行四邊形,從而得出一個梯形的面積等于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進而推出梯形的面積公式,然后再用字母表示。通過這種學習過程,學生不僅弄懂了知識,而且也搞清了公式的來龍去脈,不少學生因為嘗到了成功的甜頭而使學習興趣更濃。
三、在糾正錯誤中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有專家說:“作為教師,應該在數學教學過程的始終都要對學生寄予一種熱烈的期望,并且要讓學生時時感受到這種期望,進而使學生為實現這種期望而做出艱苦努力”。其實每一位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把數學學好、學活,但是,客觀情況卻往往不是這樣,其中,學生作業經常性地出現錯誤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那么,遇到這樣情況應該怎么辦呢?通常可以采取糾錯引趣的辦法。顧名思義,糾錯引趣是通過糾正
學習中的錯誤,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錯不是責怪、指責,而是呵護、關心,從而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更好地為糾正這樣的錯誤而努力。特別是遇到不少學生都有同一類似錯誤的時候.這種“引火燒身”的方法能使學生很快走出尷尬境地,從而輕松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比如,在某次期末考試中,有一道反比例的題目,大約有五分之一的學生都做錯了,于是,教師就告訴學生,這是老師上課沒有完全講清楚導致的結果。然后,就針對反比例的內容進行學習,并要求他們回過頭去找出自己做題中的錯誤。學生是來學習的,所以錯誤自是難免,糾錯引趣法能淡化錯誤的負面影響, 融洽師生關系,從而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評價激趣。
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是使學生提高學習情趣的有效方法。任何一個學生,都好學上進,都有強烈的自尊心,所以,鼓勵評價是教師在課堂上要時刻遵守的原則。一個班級,有好中差三種學生。在具體評價中,對好學生鼓勵中有嚴格要求,不遷就、不降低標準,讓好學生知道自己學習中還存在哪些不足,還有更高的目標;對于中等程度的學生,幫助他們完善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鼓勵使他們充滿信心;對于學習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積極啟發、多加鼓勵,耐心指導,讓他們有成功感。通過這樣的評價,激發了全班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習情趣,每個人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五、利用游戲和兒歌等形式激發學生興趣
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知識,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既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又符合他們的認識規律。如在教學一位數除法時,可以設計摘蘋果的游戲:在黑板上畫一蘋果樹,在又紅又大的蘋果上分別寫有不同的算式,樹旁畫上表示不同結果的各種籃子,讓學生將算式與結果對應的蘋果摘到各自的籃子,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興趣。兒歌語句簡短,讀來朗朗上口,易學易記,深受小學生的喜歡。教學中,借助兒歌等形式,發揮語言直觀作用,使學生形成愉悅表象。如教學大月小月時,可給學生出示兒歌:七前單月大,八起雙月大。這樣,學生記得快,記得牢。再如,教學除號時,可以教給兒歌:一條橫線畫得平,兩個圓點平均分。不僅形象描述除號的形狀,內含等分意義及書寫要求,強化了學生表象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