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海鳥
摘 要: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關注學生學習的內容,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學習策略,教師還應該重視對學生學習策略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以較少的學習時間和精力耗費去獲得較大的學習效果,從而在更大程度上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208-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在“以學論教”的大背景下,教研教學的關注點聚焦在了課堂教學,從關注教師的教到關注學生的學,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關注學生的學習,不僅要關注學習的結果,更應關注學生已有的學習方式,關注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也是學會學習的過程,學會學習就是需要擁有一定的學習策略。
一、小學數學事實性“起始內容”的要義與特點
1、小學數學事實性“起始內容”的要義
事實性“起始內容”是指學生在掌握小學數學問題時必須知道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
(1)術語知識,指具體的言語和非言語知識與符號。
(2)具體細節和要素的知識,指事件、地點、人物、日期和信息源等。
2、小學數學事實性“起始內容”的特點
(1)事實性內容是數學的基本要素,是學生學習循序漸進的基礎。
(2)事實性內容主要涉及“是什么”的知識,對學生思維挑戰不大。
(3)學生在后續學習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是知識性遺忘,但只要學生能回憶起或是得到提示,并不會對學生后續學習造成影響。
二、小學數學事實性“起始內容”的學習策略
數學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根據自身特點,為實現某種學習目標,對學習方法的調用和對學習過程的調控。那么,在小學數學事實性“起始內容”的學習中,學生采用哪些策略比較有效呢?通過針對性的研究,加上平時對學生學習的觀察、梳理、提煉,本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學習策略比較有效:
1、聯系生活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許多事實性“起始內容”都是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在學習中,聯系生活實際,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并容易記憶存儲。
例如:在學習“1千米的認識”中,老師問: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遠呢?它與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米”有什么關系呢?這時,有的學生喊著說:1千米就是1000米。老師笑著說問:你們都知道嗎?教師接著說:“同學們都喜歡上體育課,學校操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米,算一算,跑幾圈就是1000米?”學生不約而同地說:“兩圈半。”此時,教師順水推舟,說:“是的。1000米就可以用較大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就是千米。”
在上面的學習中,學生在理解千米與米的關系時,教師幫助學生提供了生活中的一些素材,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聯系生活,更加穩固掌握千米與米的關系。
2、親身體驗
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實際體驗,學生可以真正體會到數學的具體要素知識,對一些難于使用語言表達清楚的術語或知識進行直接體驗,通過體驗獲得知識。
例如:在學習“統計初步知識”中,教師設計了“聽廣播天氣預報”的情景,第一次播放廣播后,問:聽了廣播后,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有的說5月份大部分是雨天,有的說5月份晴天比雨天少……老師追問:到底5月份晴天有幾天呢?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在爭論不休的情況下,學生便有了第二次聽廣播的意愿。于是教師便組織了第二次聽廣播,可是學生又遇到了記不住的困難,接著學生討論記錄的方法,之后就順理成章的出現第三次聽廣播的行動。最后,全班交流記錄的方法及方法的優化……
在學習“統計”中,學生親身體驗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并得出記錄的方法的多樣化,最后優化出畫“正”字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親身體驗,讓學生主體參與教學全過程,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意義。
3、動手操作
對事實性“起始內容”的學習不能僅停留在對字面的識記或理解,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可以加深影響,并不易遺忘。
例如:在學習“折線統計圖”時,有位老師說:認識了這么多折線統計圖,想不想繪制一個折線統計圖呢?學生說想,老師接著問:你能根據統計表完成下面的折線統計圖嗎?出示統計圖,教師示范前兩個點的畫法。然后讓學生嘗試畫圖……
通過操作,學生能更深刻的領悟到畫折線統計圖的一些基本要點及幾大步驟,在愉快的動手操作中,學生們的興趣盎然,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能力。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始終處于主動積極的狀態中,眼、耳、手、腦同時并用,通過學習知識提高智能素養,獲得正確的學習方法,形成學習能力。
4、自主探究
事實性內容的學習要通過親身體驗、發現、創造,才能被掌握和應用。學生需要花時間、花精力,通過自主探究而獲得。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由淺入深,從兩張單式統計表的比較中顯得比較麻煩,產生要把兩張單式統計表合并起來的需要。在教學中讓學生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使學生領悟到問題解決的一般方法,并且通過擺弄、操作,又讓學生從實踐中獲取了知識,同時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與學習的樂趣。
總之,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關注學生學習的內容,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學習策略,教師還應該重視對學生學習策略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以較少的學習時間和精力耗費去獲得較大的學習效果,從而在更大程度上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呂志明.小學生數學策略學習研究[M].科學出版社,2004(7).
[2] 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 [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