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紅(天水市第一中學 甘肅天水 741000)
?
以“化學電池”為例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化學實踐性活動設計
沈永紅
(天水市第一中學甘肅天水741000)
摘要:化學實踐性活動是讓學生以課堂上所學知識為基礎進行有關的調查研究和實驗探究,本文以高中化學必修2“化學電池”為例,來談談怎樣通過課外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關鍵詞:興趣;實踐性;新課程;電池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一個人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巨大動力,它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與人們日常生活和生產聯系相當緊密的學科,因此,化學學科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它更有條件也有必要讓學生進行深入探究和實踐。實踐性學習就是讓學生走出課堂,以課堂上所學知識為基礎進行生活、生產的調查研究或實驗探究,以驗證課本理論獲取直接經驗,另一方面也可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感受生活的精彩,體現自身的價值。
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提到:“4.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與決策能力。5.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使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由此可見,化學新課程標準的精髓之一是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適時地引導或指導學生將所學化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探究或社會調查,通過這樣的實踐性活動使學生體驗化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和自主獲取化學知識、“發現”化學規律的樂趣,這樣既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同時又能在無形之中使學生深刻理解并掌握化學知識,進而促進化學知識的內化,使學生情感得到升華。
下面以人教版《化學必修2》“化學電池”一節的課外作業為例,談談怎樣指導學生進行化學實踐性活動。
實踐活動一:調查、了解電池的種類、用途及廢舊電池對環境的危害。
1.通過查找資料,收集各種電池的組成、原理及應用。
2.調查了解各種廢舊電池對環境的危害。
3.分組討論提出較為合理的廢舊電池的分類回收和再利用方案。
4.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將調查及討論結果、方案等寫成小論文的形式。
5.將各組小論文以板報形式(可附加一些圖片)張貼在教室,供全班同學共享。
實踐活動二:根據原電池原理,指導學生制作不同的水果電池。
1.材料準備:以學習小組(六人)為單位,組內六人分別準備不同的水果及蔬菜(如柑橘、蘋果、獼猴桃、土豆、蕃茄等)、金屬片(如鋅片、鐵片、鋁片、銅片等)、碳棒(可用鉛筆芯)、音樂賀卡中的音樂集成電路IC、不同顏色的發光二極管、彩色LED燈(額定電壓2.5V,電子元件店有售)。電壓表(準確到0.01V)、兩種不同顏色導線若干。
2.制作電池:
(1)測pH:指導學生用pH試紙測量不同的新鮮水果及蔬菜的pH值并作相應的記錄。
(2)測電壓:指導學生用靈敏電壓表用不同的金屬和水果組成的水果電池的電壓,并作相應的記錄。
3.應用:指導學生以不同的水果電池做電源,分別連接不同的用電器(音樂芯片IC、發光二極管、彩色LED燈等),探究不同水果電池的效果(工作持續時間長短)。若用電器不能工作,可將電池多串聯幾個,比較不同的用電器所需不同水果電池的串聯個數。
4.各小組相互交流、展示。
5.查閱相關資料了解為什么可用水果制成電池。
6.指導學生以實驗報告形式完成水果電池的制作過程及探究結果。
以上是高中化學中一個典型實踐性活動,既有社會調查,也有以實驗探究為目的的興趣實驗。電池的使用非常普遍,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生活用品,但學生對各種電池的構造、原理及廢棄電池對環境的影響知之甚少,在學習了原電池原理之后,學生急于想知道生活中常用的各種電池的化學原理,此時教師可馬上將學生的學習興趣由課內引向課外,指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自己獲得相關的知識,同時讓學生明白廢棄電池對環境有危害,具體有什么危害,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這樣既能使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相聯系,獲得課堂上學不到的化學知識,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及社會責任感。
各種水果及蔬菜司空見慣,在學習完原電池原理后,教師告訴學生用各種水果或蔬菜也能做成電池時,學生情緒一下子高漲了起來,他們急于想知道為什么?怎么制作?此時教師告訴學生水果電池的制作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準備好相關的材料,然后作為一個探究性實驗在實驗室自己完成。這樣學生學習興趣一下子就高漲了起來。準備材料非常積極,實驗探究過程中表現出了意想不到的認真,甚至有些平時對化學興趣不高的學生也做得非常認真、積極,還有好多同學就實驗探究過程出現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通過以上指導學生進行化學實踐性活動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出,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化學實踐活動時,首先,應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前提,讓學生從課堂上激起的學習興趣再延伸到課外,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出課本,探索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其次,一定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學生已有的化學知識出發,化學實踐性活動應盡可能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從他們熟視無睹、習以為常的現象中發現問題,又緊密與化學知識相聯系,引導他們發現問題、展開探究以獲取有關的化學知識和經驗。再次,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使他們感受身邊的化學物質和化學變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加深他們對化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應用的認知。
因此,只要我們善于從平凡但廣泛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具有化學教育價值的素材,適時地把那些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事物、現象等引入課堂,讓他們去探詢、去感悟、去理解、去想象,就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化學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積極性,進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化學實踐性活動能促使他們進行小組合作,通過小組合作,一方面,他們相互鼓勵、相互欣賞、加深友誼,共同去克服困難、達到目的;另一方面,也培養了他們以真誠友善和欣賞的態度對待同學,促進了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基于學科的實踐性學習是對國家課程改革要求的大膽創新和拓展,這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
參考文獻
[1]王美文.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的活動與探究(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9-77
[2]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3]夏新華.布置怎樣的作業最能打動學生的心[J].化學教學,2004,(6):1
[4]顧桂榮.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中的困惑與思考[J].吳江教育研究,2002,(3),4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3.016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3-0044-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