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波
赤峰富龍熱電廠有限責任公司
?
企業會計職業能力建設淺析
曹海波
赤峰富龍熱電廠有限責任公司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和業態形式的發展,企業會計工作也隨之發生著巨大的改變,由原本單一的記賬、算賬、報賬等職能擴展為服務企業經營、管理、決策等更多、更宏觀功能,也就要求企業會計必須增強綜合職業能力,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更加及時、準確、全面、深刻的財務信息。
關鍵詞:會計人員;職業能力;建設
“會計人員職業能力,一般是指從事會計職業的人員應具備的能力。”這種“能力”,包括打算從事或是正在從事企業會計職業的人員應該具備的相關知識、技能、職業觀念等要素,以及在此基礎上,延伸拓展到在達到既定標準下完成職責、任務所需要的工作技巧等。
圍繞上述會計人員職業能力的基本概念,將會計人員應該達到的標準以及為達到這一工作標準所必須具備的各項能力給予一個系統的、統一的總結和概括,成為企業會計人員能力標準化建設的體系框架。
1980年代,國際上的一些專業會計團體開始著手研究會計人員能力框架建設。1985年,加拿大CICA下的會計準則委員會在《財務報告中的職業判斷》中,對會計職業判斷質量等提出了關注。1999年,美國AICPA發布《進入會計職業的核心勝任能力框架》,提出會計職業能力框架應包括“功能性勝任能力、個人勝任能力和廣泛的經營視野”等能力體系。2003年,國際IFAC發布《培養有能力的會計師》,將會計職業能力分為六類:“態度、行為技能、寬廣的商業視野、功能性技能、技術性知識、智力能力。”
2001年,我國《企業會計制度》正式實施,提出了研究和運用會計職業判斷能力。2006年,我國頒布新會計準則,借鑒了國際會計準則的一些做法,圍繞推進財務報表更加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信息和價值,只對經濟業務的具體會計處理作出原則性規定要求,給予企業會計人員根據自己判斷作賬更大的空間。會計人員面對各種不確定的情況和事項,必須自己依據職業規則和積累經驗,及時做出分析、判斷、選擇、決策,更加考驗會計人員的職業能力水平。
會計人員必須適應這種發展的要求,以提供高質量會計信息為目標,加快優化完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豐富工作經驗等,增強策略化思考、多角度溝通、熟悉資訊科技、有效促進合作等知識和能力儲備,能夠更好地適應復雜多變的內部和外部會計環境,更好地承擔解讀會計信息、解決實務問題、制定策略規劃、評估選擇客戶、優化資源配置等現代高素質企業會計人才所需要承擔的重要職責。
近年來,我國經濟生活中出現了一些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一些企業高層為了小集團或是眼前利益,違規調整會計業務報表、隨意擠攤經營成本、隱瞞或虛報企業收入、設置兩套賬本等,一些會計人員出于私利監守自盜,偽造、變造、隱匿、毀損相關會計資料,制造虛假會計信息等。出現這些不良現象,分析起來應該有這么幾個原因。
一是會計人員自身能力缺乏,面臨復雜會計業務時判斷力不強。在現實工作中,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的會計人員存在惰性思想,在崗位上經過一段時間磨煉后,自認為能夠勝任本職工作,不愿意再花時間、精力學習新思想、新方法,不愿意再接受新的職業技能培訓,導致知識老化、技能落后,甚至不能很好掌握、運用國家新出臺的會計法律法規和有關部門出臺的相關會計制度,難以嚴格地為會計業務把關。
二是會計人員觀念落后,缺乏有效整理分析會計信息、實現風險管控的意識。有些企業會計人員安于扮演傳統“賬房先生”的角色,認為只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制度、按照企業高級管理層的要求,認認真真把賬記好記全、搞好會計核算、及時編制和報出財務報表,就算稱職地完成任務了。對于如何做好企業生產成本控制、分析投資決策、創新會計方法等工作,認為與會計人員本身沒什么關系。實事上,這種僅僅對已經發生的經濟業務從頭到尾加以詳實記錄的傳統“賬房先生”,只能滿足企業原始的會計需求,“事后報告”的業務形式,很難幫助企業早在事前就給出基本的分析預測,很難對不確定地經濟事項做出合理準確的綜合判斷。
三是企業現行的權力制衡不健全,無法對會計行為等各類企業經營行為進行有效監督。一方面,由于有些企業由于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缺陷,使得個別領導大權獨攬,在追求經營業績等利益的驅使下,會擅用權力利誘甚至脅迫會計人員對會計信息進行造假等違法違規操作,致使會計信息失實。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企業會計人員對新的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等掌握理解不全面,或者是由于會計人員職業操守較差,又缺乏足夠的內部監管機制,導致會計事項出現疏漏,甚至會計人員為了個人私利編制虛假的會計信息。
四是現行會計制度規章建設不夠周密完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封閉運行的體系。雖然國家圍繞規范各類會計人員行為已經出臺了《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等一系列“主干”法律法規,但在一些細的“分枝”上,比如,對會計人員違反職業操守的行為,如何進行預防、定性、懲戒等,還沒有做出明確具體的規定,使一部分會計人員無視品行、規矩,冒險利用職務之便套取私利。另外,會計監督的概念和體制沒有得到很好普及,對會計行為的內部會計監督、平行審計監督、外部財稅部門監督、社會監督等制度沒有有效發揮作用,存在制度上的管理縫隙。
會計職業的技術性與政策性都比較強,特別是企業會計人員針對業務事項做出自己判斷空間更大、會計方法有更多可選擇性的情況下,面臨復雜和具有不確定性的企業經濟業務,對會計人員能力素質建設提出諸多要求。
(一)加強業務綜合素質的培養提升,增強企業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企業會計專業知識水平會直接影響職業判斷能力,對每一項具體的交易,都要依賴會計人員業務知識、工作經驗等,對不確定性的事項及時做出確定性的判斷。企業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不同,同一項會計業務,不同的會計人員會做出不同的職業判斷,同一名會計人員,在處理不同的經濟業務時,也需要靈活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出判斷,這些都會最終影響到會計信息的最終質量。
會計工作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能面很寬,包括會計理論、財務管理、成本管理、預算管理等專業性較強的業務知識,也包括業務處理方法、實務操作技能等實踐性較強的工作經驗。無論企業的高級管理層還是企業的會計部門,都應該經常性地組織本單位會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和實踐指導,特別是應該鼓勵企業會計人員多參加繼續教育、參加業務進修,定期更新知識儲備,做到常學常新。企業會計人員自身也要更新觀念,主動參加各類教育培訓,特別是職稱或執業資格考試等,提升會計理論、業務知識、實務操作水平,增強復雜會計信息的加工、整理、分析、報告能力,對日益復雜的經濟事項,從整體角度、科學方法,做出合理和準確的判斷,而不再是做一個簡單的、被動的會計核算人員。
(二)增強對會計判斷行為的法規制度監督,防止會計人員濫用職業判斷權。法律法規的監督和懲戒,既是一種事后監督,也是一種事前警示。法律監督懲戒的力度越大,會計人員的違規成本就越大,違規的動機就越小。特別是針對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的情況,一方面要加快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另一方面要從保護企業投資人利益和保護會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的目的出發,明確做出對那些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授意或脅迫企業會計人員違規操作會計業務的行為,加大懲罰力度的規定,從而震懾和有效制約違法會計行為的滋生。
在制度的執行和落實上,應全面建立“會計行業自律、政府部門行政監管、社會中介組織監督”的管理系統,會計協會等會計行業群體要自發組織學習執行好制度,政府財政、審計、證券等行政部門要依法對企業進行財務檢查,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等中介組織要切實發揮社會審計監督的作用。特別是企業內部應健全以內部審計為重點的全過程財務監督,約束和控制企業會計做出職業判斷的任意性,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的完整真實。
(三)推進企業會計職業品行建設,使會計人員自覺地客觀公允地做出職業判斷。法律法規不是契約履行的唯一制度安排和保障,法律制度的建設總是一個被動適應現實需要的動態過程,制度永遠不可能處于一個絕對完備的狀態。在制度不足夠完備的客觀狀態下,如果得到道德、文化等主觀層面的支持,制度體系也一樣能夠圓滿有效的運作下去。
會計職業道德品行是會計人員在長期工作實踐中積累而成、為行業內人員認同并遵守的行為規范。提高會計人員對會計職業道德的認知和認同感,加強對會計人員認知和遵循會計職業道德程度的評價,是促使會計人員養成良好職業道德品質、良好職業行為習慣的基礎和關鍵。這就需要全面建立和完善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評價體系,包括企業會計人員自我評價機制、企業會計人員之間互相評價機制、第三方社會中介機構對會計人員行為的評價機制,將會計人員職業操守的監督、檢查、考評、獎罰等制度,與個人的增資、升職、晉級、職稱評定等結合起來,從而推動企業會計人員更加注重加強自我修養,提高遵守職業道德的自覺性。
參考文獻:
[1] 呂守東.如何發揮會計職業判斷的作用.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08
[2]宗禾.建設國際一流的會計人才隊伍.中國財經報,2010.10
[3]張倩.淺談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經濟研究導刊,2010(19)
[4]程曉燕.建立會計職業道德評價體系的研究.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0(7)
[5]李冬玲.如何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現代視聽,2010
[6]王素文.談陜西會計人才隊伍建設.財會月刊,2011.4
[7]鄧寶魁.會計監管與會計信息供給協調研究.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09)
[8]高媛.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養的對策探討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
[9]李玉輝.對提高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水平的探討.企業研究,2012
[10]袁淼.淺析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濟南金融,2005
[11]牛彩云.關于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研究.科技信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