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鳴
?
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究分析
林奕鳴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內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誰能將企業管理的井井有條,誰能實現企業長期良好的發展,誰就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因此企業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本文簡單介紹了企業工商管理的概念,以及培養工商管理人才的必要性,然后針對目前我國企業管理的現狀,提出了幾點對策。
關鍵詞:工商管理;人才培養;對策分析
企業工商管理在企業發展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涉及企業多個經營管理模塊。因此,企業管理人才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嚴重影響著企業人才隊伍的建設以及企業的發展前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企業對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越來越重視。然而,我國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卻存在著很多問題,所以必須要根據現狀找到對策,才能培養出更符合社會發展的有用的工商管理人才,實現社會的良好發展。
目前,企業工商管理已經發展成為現代企業管理領導層的一門必修課,指導著領導層運用現代的管理手段和方法進行企業管理,做出企業經營決策。企業工商管理旨在建設企業的無形資產,通過企業文化、企業形象的建設,促進企業長期良好的發展,實現企業的永久發展。
隨著中小型企業的發展,企業工商管理成為現在大學里的常設科目,即使工科院校也把其作為一門選修課,它在企業的生產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企業工商管理主要是指對企業的經濟管理,具體指對日常工作、人力資源、企業會議、市場營銷等各項組織活動進行經濟管理,使企業的管理水平上升一個臺階,工作效率提高一大截。減少企業資源的浪費現象,獲得更高更持久的經濟效益。
1.提高企業運作效率,減少企業運作成本
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可以統籌兼顧,對企業的工作流程進行合理的規劃,減少不必要的流程,提高企業員工的工作效率;還可以合理有效的配置企業資源,分配工作任務,避免資源分配不均,工作任務分配不合理從而導致的公司管理問題,影響企業運作。
2.為企業運作點明方向
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在進行企業管理的時候,會提前對市場進行深入調研,了解市場的發展前景,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指明方向。當企業運營出現問題的時候,企業工商管理人才會在第一時間發現,從而盡可能地減少企業錯誤運營成本,點明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3.高效管理員工,提高工作熱情
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可以對企業員工進行合理規劃,設立公司獎罰制度,還可以為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在員工迷茫找不到方向的時候,為他們點亮一盞明燈;在他們不滿足薪酬待遇的時候,為他們進行合理調整,使他們心甘情愿地為公司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
4.統籌企業財務狀況,梳理企業結構
企業發展中最重要的就是資金問題、財務狀況,當企業的資金鏈出現問題的時候,企業必將發展不下去。一個成功的企業管理人才能夠合理地引導企業資金流向,保持企業資金的正常運轉,確保企業的融資順利進行。
1.保留著傳統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一直以來學生接受著傳統工商管理模式的培養,其管理理念已經在學生的心中根深蒂固。他們的思考理念、管理模式已經基本形成,短時間內很難改變,這樣將很難適應當今社會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他們不能隨機應變、不具備創新思維;他們沒有膽量,懼怕風險和承擔責任,不敢將自己的見解方法運用在企業運作中。接受過傳統工商管理培養的人才往往特別容易滿足。在他們的觀念里,問題處理了,事情就解決了,工作就結束了。他們不會主動地深入探索,預見隱藏的問題,只有當問題出現的時候才會匆忙地想解決措施,不能將隱患消滅于萌芽狀態。這樣,既不利于個人發展,又影響企業的良好運轉。
2.課程設計偏離實際,與現實中企業發展相背離
我國高校中工商管理專業的設置普遍存在著偏離實際企業管理的現象,與企業發展嚴重不符。據可靠數據表明,我國78%的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過于細節化,使得工商管理人才只在個別方面精通,然而對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物資管理等其他管理模塊一竅不通。當今社會需要全能型人才,不僅精通某一部分,在這一領域有所見解和研究,而且還要能夠了解和掌握該領域相關的知識。這樣才能在多變的市場競爭中使企業處于優勝狀態。目前我國過于細節化的課程也會限制個人自身的發展,由于自己的知識面過于局限,不僅使得自身在就業的時候受到阻礙,局限于單一的工作崗位,不能獲得主動性,成為就業的主宰,而且讓企業認為自己是可有可無的。
3.沒有目標性、科學性的培養定位
我國大多數高等院校對于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定位比較模糊,而且一提到企業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就自然而然的認為是知識面寬、專業技能強的企業高級人才培養。這樣過于籠統的定位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即不能將技術和理論進行有效地區分,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不利于企業中實際工作的有序進行。為了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必須把工商管理人才培養與企業管理的需求結合起來,并對學生進行自身能力評估,從而對學生進行有目標性、科學性的培養。
4.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限制了受教育者的學習程度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各行各業的教育資金投入逐年增加,并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來推動國內教育改革,但是工商管理的師資隊伍力量并沒有很大的提高,仍然處于基礎水平。我國高校中大多數教授工商管理課程的導師、教員并沒有對工商管理進行過深入地研究和探討,他們只懂得皮毛,只是在教授學生的同時獲得自身地提高。因此受教育者在學習時受到很大的限制,嚴重影響受教育者的自身發展。而且許多學生在進入企業工作后發現對工商管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嚴重不足,與實際管理工作出現嚴重偏差。
1.突破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運用現代教學的優勢手段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講授式的,老師提前備好課,然后站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講臺下聽,這樣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出來的學生思維大都被局限住了,很難有自己獨到見解。為了適應社會地飛速發展,應該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可以在課堂上模擬企業管理,讓學生自己身臨其境,按照自己的思維方法處理企業管理中出現的問題,然后老師進行點評,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引導他們勇于實踐。
2.加強實踐教學,構建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
許多高等院校很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在對學生進行合格性考核時,采取閉卷的嚴格考核方式,使得學生只會死記硬背書本上的知識。在步入社會,進入企業之后,只會紙上談兵。因此高校應該大力發展實踐教學,在學校時模擬實踐,讓學生將實踐與理論有效地結合起來。必要的話,在校外與企業合作,讓學生真正進入企業實習,更好更快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對人才培養進行目標性的、科學性的定位
隨著我國高校中開展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增多,每年修學工商管理專業的學士、碩士、博士也越來越多,畢業生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各高校應該以就業為導向,科學定位培養目標。使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不局限于培養企業高級管理人才,更多地涉及基層管理人才的培養,使他們作為高級管理者的儲備軍,在實踐中逐步發展成高級管理者。這樣才能更加適應和滿足現代企業的發展需要才能。
4.增強師資力量
在培養學生個性發展的過程中,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對學生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一個優秀的老師會在學生發展成長的初始階段進行創新型的思維引導,培養他們的早期創新精神,這樣可以充分激發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思維模式一旦形成,要想改變很困難。所以,師資力量在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的影響力不容小覷。為了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必須增強師資力量。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出,現代企業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必然會加快我國高校對工商管理教學水平的改革。高校會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地培養,逐漸突破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并對培養目標進行科學的定位,培養符合社會和企業發展的工商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帥豪.淺析企業工商管理現狀及改革方向[J].價值工程,2013(22):12-13.
[2]薛敏.淺談我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與改善的措施[J].現代經濟信息,2013 (13):65-66.
[3]郭辰希.論工商管理人才培養[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旬刊,2014(20):23-24.
[4]王美美.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現狀及對策[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6).
[5]劉筱璐.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
[6]郭銳.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旬刊,2015 (3):28-29.
(作者單位:武漢輕工大學)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08.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