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娟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相應的提高,但是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卻在某些方面呈下降的狀態——肥胖、視力低下及心肺功能差等問題最嚴重,而缺乏體育鍛煉是造成這些狀況的重要原因。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挑在每一位處在一線教育工作者肩上的重擔。然而,我們在推進學校體育發展、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實際的困難。例如:場地小、班級人數多、體育課相互之間干擾大等,導致體育課活動難以有效地開展。如何保證小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讓學生自覺鍛煉進而養成終生鍛煉的習慣,享受到體育帶來的健康和快樂?我們提出給學生布置體育家庭作業,彌補學生在校體育鍛煉的不足。
一、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的必要性
(一)布置體育家庭作業能有利于增強小學生的體質。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環境產生劇烈的變化,而人們的生活方式卻沒有作出合理的調整。現代化生活提供的一切便利條件侵占了孩子們身體活動的時間,獨生子女的出現又讓更多的孩子遠離家務勞動,而社會競爭壓力賦予孩子繁重的學習任務,導致學生學習時間增加,體育活動時間減少。當我們意識到僅靠每周三節體育課和每天課間操并不能有效提高學生身體健康水平,而要通過除了學校體育教育以外的其他途徑解決這一問題。每天給學生布置適量的體育家庭作業可以有效延長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增加練習的次數,鞏固動作技術,同時課內是課外的基礎,課外是課堂的延伸,通過多種渠道及途徑相互補充、完善,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得益彰,從而實現增強學生體質的目標。
(二)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有利于增進親子關系。
前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說:“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因而也沒有互相體貼、照顧的經歷,沒有互愛、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分享的經歷,這不利于發展兒童的集體主義意識,只會導致兒童個人主義的蔓延。”而現在的小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且年齡偏小,在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過程中,更需要家長的指導、督促和共同參與。將客廳收拾一下,父親可以和孩子一起打乒乓球,母親可以和孩子一起踢踢毽子;臥室里,母親可以和孩子在床上一起做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等;晚飯后全家人可以一起出去散散步、玩玩滑板。父母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可以極大地激發孩子鍛煉的熱情。家長投入一部分精力到孩子的鍛煉上,與孩子成為人生成長的伙伴,建立和諧融洽的親子關系,從而有效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與教育,讓孩子學會善待他人,成為善于合作、樂于分享的新一代。
(三)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有利于小學生減輕學業負擔。
目前,社會和家長一再呼吁為學生減負,學校也在為此努力。如果將體育家庭作業作為學生的一項常規家庭作業布置下去,就會引起學生家庭作業結構的變化,即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增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從表面上看體育家庭作業擠占文化課學習的時間,但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讓學生的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身體得到平衡發展,從而做到勞逸結合,張弛有度,學生可以以更旺盛的精力,投入文化學習中。
(四)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有利于小學生合理地利用課余時間。
科學健康地利用課余時間,有利于孩子全面健康地發展。小學生較中學生課業負擔輕,有更多的課余時間,但由于小學生認知水平有限,自控能力弱,多數孩子不具備合理安排課余時間的能力。而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孩子除了父母安排參加各種補習班外,其他的都是把大量的課余時間用于看電視,上網玩游戲,甚至成為網癮兒童,從而導致肥胖、近視等各種健康問題及各種心理問題。布置適量的體育家庭作業,無疑能保證孩子的體育鍛煉時間,豐富孩子的課余生活,增添孩童時代生活的樂趣。孩子在體育活動中不僅能夠感受到自身力量的增長,而且能夠感受到精神力量的增長,從而讓體育鍛煉成為孩子課余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有利于讓小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關注小學生的身體健康非常重要,學生在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過程中,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學生和家長的體育意識均得到提高。同時,學生在利用社區體育資源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過程中,可以使周圍的人群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都發生變化,公眾健康意識提到提升,全民健身氛圍逐漸形成,這樣更有利于孩子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
二、提高體育家庭作業實效性的措施
(一)科學合理的布置體育家庭作業。
體育教師在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計劃性
體育教師應在一學期初,根據小學生身心特征,結合自己的教學計劃,考慮場地氣候條件,制訂一份詳細的體育家庭作業計劃,其中應包括內容和時間的具體安排。體育家庭作業中活動內容要力求豐富多彩,活動形式要力求新穎有趣,既要避免內容單調,小學生出現厭煩情緒,又要避免練習內容變換過于頻繁,達不到鍛煉的效果。
2.可操作性
體育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也就是說學生在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過程中,既能充分利用家庭、社區場地的器材,又不能完全依賴專門的體育器材。體育教師應盡量多安排一些適合小學生在家能安全進行的體育活動內容,可以不受場地、天氣條件的限。如仰臥起坐、1分鐘跳短繩、爬樓梯、踢毽子、對墻掂乒乓球、立定跳遠等,這樣學生才能持之以恒地練習。
3.漸進性
體育家庭作業的內容應根據小學生認識和身心生長規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地安排,運動負荷也應根據學生練習情況逐步增加。如:仰臥起坐第一周15個/天,第二周25個/天。
4.全面性
體育教師在體育家庭作業計劃中所安排的內容要同時促進學生身體各系統、組織、器官全面和諧地發展,不僅包括身體的不同部位的活動,更重要的是包括多種項目和不同性質的活動,而且體育老師要特別注意小學生的身體素質練習,左右則要兼顧,不能因學生個人習慣而疏于某種練習,這一點在家庭作業中要明確提出,如:單腳連續跳左腳10次*3組右腳10次*3組。
5.針對性
體育教師在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時,作業的內容和量的安排既要照顧全體學生,又要關注個體差異。對體育特殊生可適當降低要求,能夠走一走跳一跳就行,對體育優等生則可適量增加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作業,也可學生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進行練習,從而成為自己的體育優勢項目。總之,要做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受益。
(二)建立監督評價機制。
體育家庭作業和其他學科的書面作業不同,它不能像其他科目一樣用考試評價學生完成作業情況和效果,所以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監督評價機制對體育家庭作業的有效施行是非常必要的。體育教師可以制定體育家庭作業記錄卡以此了解學生完成體育家庭作業情況。首先要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讓家長了解體育家庭作業的必要性,從思想上認識到體育家庭作業的重要性,引導家長積極與學校、教師配合,嚴格督促學生完成體育家庭作業,并在體育家庭作業記錄卡上如實做好記錄,將作業完成情況反饋給體育教師;其次充分發揮體育小組長的作用,體育教師可安排體育小組長每天對小組成員“體育家庭作業記錄卡”進行檢查并登記,反饋給體育教師。體育教師要對學生完成作業情況給予及時的評價。
另外,教師應定期在體育課和大課間活動或開展各項小型競賽進行檢查和評價掌握體育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根據反饋情況對體育作業的內容、形式和量的安排不斷地加以改進和完善。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好每一個階段的競賽活動內容,做到每一個階段有主題,使體育競賽活動形成制度化,規范化,可以起到監督的作用。
(三)搭建展示平臺,形成激勵機制。
學校和體育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創造展示體育才能的機會,可通過體育課堂、各級運動會、各種課外活動,甚至階段性的體育專場展示活動、親子活動、校外活動等展示個人、集體所取得的成果,教師要從多方面進行評價獎勵,可設立“最佳成績獎”、“最大進步獎”等各種獎項,盡可能地讓更多的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從而使更多的孩子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體育鍛煉活動。
總之,體育家庭作業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和提高課堂上掌握的運動技術技能,它是解決學生在校期間體育鍛煉不足的有效途徑之一,它調動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為學生樹立終生體育意識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也提高家長對孩子身體健康關注程度,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氛圍和環境,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