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芬, 慕金超 (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徐州 221140)
?
基于產學研平臺的高職生物食品類專業體驗式教學實踐研究
劉春芬, 慕金超(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徐州 221140)
摘要體驗式教學作為一種創新型教學模式,將有效提升教學水平和辦學效果。該研究從高職教育的要求及特點出發,對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生物食品類專業運用體驗式教學實踐進行改革,探索校內外產學研平臺結合體驗式教學的實踐及考核模式。筆者強調要充分發揮產學研平臺的作用,積極開展各項科技創新活動,加強體驗式的教學實踐,構建體驗式教學實踐下的師資隊伍和教學效果評價體系。研究旨在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為其他專業和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進一步促進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開展。
關鍵詞產學研平臺;體驗式教學;實踐教學;科技創新;教學效果
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斷變化和提高,衡量人才的標準也越傾向于強調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1]。高職教育必須順應形式發展,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要培養合格的高職學生,就要求職業教育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創新,更新課堂教學模式,以就業和“雙能并重”為導向,構建高職生物食品類專業體驗式教學實踐,使學生學有所用、學有所得,提升實踐創新能力,努力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以適應時代的要求以及社會和企業的需要,推進和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打破以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構建體驗式課堂教學模式,積極探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規律和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引導并促進全體學生主動、自主地學習,強化學生實踐能力、職業能力和專業能力的培養,提高團隊合作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2]。同時,幫助教師更新觀念,適應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豐富完善知識結構,提升實踐智慧,實現“學生輕松學,教師愉快教,企業放心用”的職業教育生動發展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高等職業院校為社會和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服務能力。因此,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高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中積極突破傳統教育的弊端,改革更新傳統的理論教學及實踐教學模式,構建依托校內外產學研平臺,以就業需求和雙能并重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為目標的體驗式教學新模式,促進學生的多元和全面發展,推進高校教育教學改革。
1基于校內產學研平臺的體驗式教學的內涵
1.1產學研合作教育產學研合作教育是依托學校實驗實踐資源和校外實訓基地等不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充分發揮學校和校外產學研合作單位在人才培養方面各自的優勢,合理有效銜接以學生間接被動接受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動手操作獲取經驗和能力為主的校外生產現場教育,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和滿足企業需要,懂技術、會操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教育模式[3]。
1.2體驗式教學體驗式教學是一種引導并促使全體學生主動、自主地學習的教學方式,是指在實際或模擬的情境下,學生在教師的理論指導下,對自己所學習的內容通過親身體驗、感受、交流和實踐去領會、判斷、理解、掌握和驗證[4]。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不但使學生獲取知識,而且通過老師創造真實或虛擬的情境,提供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等最新研究成果,在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的指引下,使學生在親身體驗和積極參與中去感知、理解、領悟、驗證,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的發展,同時也能自主形成與主動掌握相關的觀點、理念、判斷、技能[5]。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在教學主體、教學方式和手段、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方面,體驗式教學都占有極大的優勢。體驗式教學不僅改變了舊的教學方式和手段,而且真正將認知過程與情感體驗有機結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6]。
1.3基于校內產學研平臺的體驗式教學在以學生為本的,與生物食品類企業人才動態需求相適應的,多層次、多形式的產學研合作教育實踐探索中,在生物食品類專業體驗式教學實踐改革中,充分采用產學研合作的理念,結合產學研結合的優勢,強調實踐教學,突出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是培養生物食品類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行之有效的途徑。
1.3.1產學研結合整合校內實驗實踐資源,搭建校內大專業基礎實驗實踐平臺。建設校內高水準的專業實驗實訓室,如生物技術實驗室、食品分析實驗室、儀器分析實驗室、光譜實驗室、化學分析實驗室、食品加工實驗室、虛擬仿真實驗室等。實驗室采取定期對學生開放的形式,使學生能夠在實驗室動手操作,獲得感性認識,充分鍛煉技能和基礎應用能力。
1.3.2充分依托產學研合作的資源優勢構建校內綜合實踐平臺。建立體驗探究實驗室和創新實驗室、飲料生產技術研發中心及生產車間、焙烤食品研發及生產車間、啤酒發酵中小型生產車間、藥物中間體合成實驗室等,搭建校中廠的實踐平臺。
1.3.3產學研結合建立以“雙能并重”為導向的高職大學生第二課堂。該第二課堂包括科研創新訓練平臺、科技競賽訓練平臺、創業訓練平臺和職業技能培訓平臺。第二課堂將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培養過程,采用學生興趣小組、創新實驗室等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能力和特長選擇相關項目及其修讀時間。
2基于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
2.1充分發揮產學研平臺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依托創新創業實體店鋪等現有創業平臺以及產學研平臺,探索引導和組織學生參與各類創業實踐,開展專業技能實踐、創業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和輔導;針對學生現有專業技能水平和知識層次,結合社會發展的需求,研究建成一支結構合理、可塑性強的高職學生的體驗式學習團隊的途徑和渠道[7]。
在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化學工程學院、徐州力德化工研究所、徐州振華食品有限公司、常州銳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徐州海旭食品公司等校內外產學研平臺合作基礎上成功申報的江蘇省化工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于2010年11月成立。研發中心主要從事生物食品、藥物中間體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等方向的產品和工程化研究。該中心為應用化工、高分子材料、安全環保、生物食品、制藥技術等專業服務,有生物食品加工、合成樹脂、藥物中間體、功能高分子材料等5個實驗研究室和1個分析測試室,實行產學研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團隊合作及創新精神,培養專業教師的教科研能力,不斷增強工作業務水平。2014~2015學年,學校成立了生物食品加工、樹脂、質量、安全等6個科技創新協會,開展科研創新和創業實踐等活動,以產學研平臺為核心來構建高職大學生體驗式教學新模式,為學生個性發展與素質和能力培養創設條件,為高職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搭建平臺。目前200余名大學生會員的綜合素質和科技創新創業能力得到極大提升。
2.2積極開展各項科技創新活動,提高學生參與體驗式學習的興趣鼓勵并引導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申報省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參與科技創新活動、教學的教科研課題以及技能大賽等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挖掘學生自身的潛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徐州海旭食品公司、江蘇省化工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等校內外產學研平臺的指導下,學院于2015年12月18日成立了第二屆食品生物科技創新協會,通過科技創新等平臺,定期開展前言科技講座,自成立以來開展了《文獻檢索——助推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的確立與課題的選取》、《科技創新》等專題講座,指導學生參加教師的教科研課題和省大學生創新課題,結合慕金超老師的課題《豐縣蘋果醋的研制》開展了果醋產品的研究與開發現狀的調研等,進行了產品的加工和分析,深入生物食品企業參觀,引導、推薦、指導體驗式學習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參加各類技能比賽。通過這樣一些方式,培養學生對相關專業知識的興趣,擴寬學生的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今后的工作和個人發展奠定基礎。
2.3構建體驗式教學實踐的課程開發方法、課程結構及課程組織實施方法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對學生培養目標的要求,研究制訂形成多元化模式培養計劃;進行系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體驗式教學實踐的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創業實踐方法和途徑、教學手段的實踐、探索。設計體驗式教學實踐的教學改革方案及實施方法,加強與校中廠海旭公司等產學研平臺的緊密協作。在加大創業實踐項目投入和管理的同時,逐步形成項目實施、項目監督管理、新產品研發和銷售等相結合的有效機制;進一步積極探索和實施依托于新創業實體店鋪的創業項目,不斷總結,認真推廣,探索和創新教育教學方法。
在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程的教學中,要求教師利用學校和校內外實訓基地等企業不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創設一種體驗式教學環節。教師進行仿真或全真的教學活動,學生在此環境中邊學習邊體驗專業理論與技能,這不僅有助于學生體驗和運用相關技能的基本方法,而且讓學生在體驗中通過真實環境的感受、揣摩,進而靈活地掌握相關專業技能,為今后在崗位上就業并成為專業能手、專家奠定堅實的基礎。
2.4構建體驗式教學實踐下的專業建設和師資隊伍組建一支專業實踐能力較高、人文知識豐富、技術技能精湛、有創業指導經驗的有示范、引領作用的教師團隊;指導大學生開展體驗式學習及確定創業項目和組建創業團隊,開展體驗式學習和模擬創業實踐活動。積極培養實施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教師,保證團隊持續和又快又好地建設、發展,保證教學團隊整體的素質精良和可持續發展。
2.5構建體驗式教學實踐下的教學效果評價體系運用體驗式教學實踐進行教學改革試點,探索校內產學研結合體驗式教學實踐及考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為其他專業和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經驗,以促進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進一步開展。
3結語
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依托現有校內外產學研創業實踐等平臺,通過學生創業項目的實施,以學生自我體驗實踐為主要手段,以自主、創新和就業為目標,構建全新的實踐創新教學理念,積極進行體驗式教學實踐的探索和推進,實現專業技能、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創新能力的全面遞進。在現有生物食品類專業的課堂教學基礎上,注重強化學生創業實踐能力和人文素質等方面的培養,將有助于學生了解相關行業專業的發展情況,獲取最新最前沿的行業專業信息,培養
其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方法和創業能力;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其具有較強的擇業競爭能力和較寬的就業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素華.論體驗學習在高職高專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與職業,2009(18):174-175.
[2] 曹勝利.創新創業教育呼喚模擬教學與體驗式課程[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8):1-4.
[3] 汪洋,王玉榮.體驗式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41):5-8.
[4] 高桂娟,周上玖,胡靜.體驗式教學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探索[J].大學(學術版),2012(10):42-48.
[5] 束惠萍.基于真實項目的體驗式教學模式研究:以“市場營銷策劃”課程為例[J].職業時空,2014,10(12):58-61.
[6] 李祖超,張利勤.美日產學研協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路徑比較分析[J].現代大學教育,2013(12):41-47.
[7] 谷家揚.基于企業需求視角下的工科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教文匯,2015(12):51-52.
Research on Experiential Teaching Practice to Biological Food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Production, Education & Research Platform
LIU Chun-fen, MU Jin-chao
(Xuzhou Colleg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140)
Key words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platform; Experiential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aching effect
AbstractAs a kind of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the experiential teaching will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and effect.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was carried out in biological food specialty of Xuzhou Colleg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using the “experiential” teaching practice. The practice and assessment mode combining experiential teaching with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platform was explored. Several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platform, actively carry ou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ies, strengthen experiential teaching practice, build a teaching staff and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system. The study aims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provide reference for teaching reform of other majors and courses, further promote teaching refor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基金項目2015年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職業教育課題(XHXS2015043)。
作者簡介劉春芬(1978- ),女,天津人,副教授,碩士,從事食品工程研究。
收稿日期2016-02-14
中圖分類號S-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07-3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