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銳敏 董維新
摘 要: 本文針對中職《電子技術》教學現狀作了說明,并重點闡述了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優勢和設計方法。
關鍵詞: 中職《電子技術》 理論與實踐 一體化
在中職學校中,《電子技術》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專業課程。現行多數學校的教學方法仍以課本和教師為中心,上課時以黑板為主要媒介,靠著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實驗多為驗證性實驗,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互孤立。這種教學有違中職學生的認知規律,其突出弊端在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導致理論知識難以及時消化,實踐能力無法得到充分鍛煉,理論與實踐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一、教學現狀分析
如今的經濟建設正在蓬勃發展,職業教育也蒸蒸日上,對培養出的高技能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中職學校采取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培養當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措施。
近年來,各中職學校在積極探索教學改革,先進的教學理念層出不窮,希望在強調理論教學的同時,突出實踐教學。但現行多數學校的教學方法仍是以課本和教師為中心,上課時以黑板為主要媒介,實驗多為驗證性實驗,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互孤立。這種教學模式的突出弊端在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導致理論知識難以及時消化,實踐操作不能連續進行,學生雖然經過多次實驗或實訓,但仍不能掌握操作技能,實踐教學效果弱,理論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不能有機融合。這些問題具體到《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對《電子技術》課程有畏懼、厭倦心理,學習成績不理想。
現行的招生體制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是在普通高中和五年制高職錄取完以后的初中學生中招錄的,對錄取的學生沒有分數線要求,可以說他們是“應試教育”的失敗者,更是“素質教育”的淘汰者。學生素質水平低下,抽象思維想象力較弱,推斷語言表達能力弱,給老師理論課教學帶來諸多麻煩,且他們對理論學習存在畏懼、厭倦心理。《電子技術》課程是電子專業學生必學的專業課程,主要圍繞常用的元器件工作原理及其典型應用電路的分析、計算,而這些理論、計算、分析能力正是中職學生欠缺的。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覺得很難,越聽越不懂,越聽越不想聽,容易厭學。這種理論和實踐相分離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同時技能操作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訓練,錯失理論聯系實際的最佳時間。
2.在《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現行輔助教學主要有實驗演示法和實驗驗證法。
兩者雖然將電子技術的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原理一定程度直觀化,進一步加深學生的認識,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驗證性實驗雖然一定程度上鞏固已有的理論知識,同時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但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只是“配角”,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沒有成就感。教學效果弱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反而會使學生對實驗課產生厭學。要改變這種教學現狀,就必須讓學生從“配角”變成“主角”,把教師“讓學”變成學生“要學”,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但兩者也有一個共同的不足之處:忽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或被動地觀看實驗,或按規定的實驗步驟驗證實驗,而且實驗在理論學習之后,先理性認識后感性認識,不利于學生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3.目前,職業學校對學生的評價,大多還是以傳統的、單一的理論考試作為評價尺度標準,無法體現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技能的水平。
著名教育評價專家斯塔佛爾姆強調:“評價不在于證明,而在于改進。”以往我們主要以學期末的考試或者其他形式的測驗等對學生進行評價,這就是我們經常采用的終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是檢驗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但職業教育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因此,考核評價采用傳統期末統一考試的評價模式顯然不適合,而且會制約它的發展。單一的理論卷面考試,對中職學生來說,本身就是一個弱項,久而久之,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低,缺少成就感,厭學情緒越來越大,形成惡性循環。
二、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設計
理論實踐一體化是以能力培養為中心,是理論與實驗實訓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是將專業課的理論教學與實習教學有機地糅合在一起,實行教學內容、教學場地、教學師資、教學課程均為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1.通過整合課堂教學目標,使必須掌握的理論知識與應達到的能力水平融為一體。
克服傳統課堂教學中,只重視理論知識目標的確定,忽視能力目標的定位或者是含糊不清、操作性不強的弊端,確立融知識、能力、態度三個層次目標于一體的課堂教學目標。
2.通過整合理論性知識與實踐性知識,使理論與實踐在課程內容上融為一體。
從調整課程內容入手,突破傳統先理論知識講授,再到實驗室進行簡單的實驗訓練,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相互孤立進行的教學模式,按照學生技能技巧的認知規律,將原理性的學習內容和與之對應的實踐性學習內容重新整合。
3.通過整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使之在時間上和空間上融為一體。
理實一體的專業教室,配備的是傳統教室的黑板、講桌、多媒體等,既可以滿足上理論課的需要,又可以進行動手實踐的需要,教室除了有理論示教區,同時具備動手練習的工作實操區,教室里還有資訊區、物料區、討論區和物料區。由教師下達工作任務,并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在動手練習的時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工作,接著學生到工作實操區開展工作,工作中出現的個別問題可以在工作現場或者是小組討論區研究咨詢討論,如果工作出現的問題很具有普遍性,可由教師組織到示教區進行統一講解,為提高教學效率,為了滿足教師教學的需要及學生通過計算機自主查詢所需的學習資料的需要,還在示教區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促進教學的順利開展。在教學實施上,突破傳統理論課在先,實踐課在后;理論知識在教室上,實踐內容又移到實驗室實訓室,這種多功能專用教室,完成理論與實踐在時間、空間上的統一。
4.通過構建綜合評價體系,更合理地對學生的職業能力進行考核。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除了應遵循教育評價一般原則中的方向性原則、客觀性原則、時效性等基本原則之外,結合職業教育特點,重視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還應突出發展性原則、多元化原則和過程性原則。評價標準要能兼顧統一性、靈活性和分層性,防止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注意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為學生提供機會展示各自優勢,讓水平不同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結語
《電子技術》理論與實踐改革是中等職業類院校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束縛,將理論與實踐在時間和空間上有機結合在一起,如何更好地提高中職《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生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等,還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同時,我們要看到教學改革效果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是一個長期、循環的過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深入與完善,以適應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戚桂美.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1,6.
[2]黃秋姬.高職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實踐與探索,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