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淋
(上海大學 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上海 200072)
?
高校體驗式黨課教學的實踐探索
——以上海大學黨校為例
蔡金淋
(上海大學 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上海 200072)
傳統的黨課教學主體單一、教學平臺局限、教學內容一貫、教學方式刻板等方面顯現不足,為了提升教學質量,上海大學黨校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辦學點從教學主體、教學平臺、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全面探索體驗式教學實踐,變單主體教學為多主體參與,變線下學習為線上線下同步學習、變課堂灌輸為體驗學習,變學員被動接受理論知識為主動展示學習成果。
大學生黨員;黨課;體驗式教學
建設學生真心喜歡、終身收益的黨課一直是我們黨非常重視的戰略工作。第23次全國高校黨建會議和2014-2018年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對大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培訓做出了規定,旨在著力增強大學生黨課的針對性實效性,啟動黨課教育的質量提升,通過一系列的教育培訓,全面提高大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素質能力。高校黨課的教學目標是針對不同學員,制定教學計劃,學習黨史黨規黨章,學習系列講話精神,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切實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高校黨課的學員來源于思想上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優秀團員青年和大學生黨員。從入黨所處階段來看,包括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和正式黨員;從是否在黨內擔任職務來看,包括普通黨員、黨支部委員、黨支部書記。這些學員現在基本上都是“90后”大學生,他們在思考方式、信息獲取、學習路徑、價值取向上產生了新特點,受教育主體的新特點與學習需求呼喚著高校黨課教學方式的創新。
2011年,上海大學開展以通識教育為核心的教育教學改革,以學生分小組自我展示為特點的新生研討課受到了學生們的熱烈歡迎,廣受好評。在學習和借鑒研討課授課形式的基礎上,上海大學黨校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辦學點于2014年首創“我心向黨——體驗式黨課”教學形式, 旨在通過體驗式教學堅定學員的理想信念、端正入黨動機,強化思想入黨,幫助學員 “精神補鈣”;增強學員的理論素養,促進學員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增強學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加強黨員意識,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學員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引導學員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發揮模范引領作用,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通過兩年的實踐,已經形成包括黨的理論體驗、社會實踐體驗、專業實踐體驗的體驗式黨課教學體系。
高校傳統式黨課教學是指以學校教育所呈現出的班級授課為主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師的“注入”促進學生的“接受”,并用測試等考核方式測量學員對于黨課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習模式主要包括吸收、存儲、再現,這種模式下重視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教學形式往往借助講授達成,強調黨課知識的縱向傳遞。傳統式黨課教學在闡述黨的理論知識,提升學員理論素養,加強黨員的黨性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教學資源的豐富,高校黨課學員呈現出新特點:政治熱情高,思辨能力低;道德認識多,道德實踐少;學習能力高,實踐運用少;內心情感變化豐富,心理承受能力不高;自我展示意愿強,理論探究興趣弱。由于傳統的學習觀念、活動經費等約束,傳統式黨課教學的不足開始顯現,它偏重于課堂授課、主題講座,無法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黨課學習質量普遍不高,不能達到黨組織對黨課學員進行統一思想、教育提升的目的,對黨組織的選苗育苗工作和凝聚力戰斗力發揮造成了不利影響,呈現出以下四種矛盾。
(一)教學主體的單一性與“90后”大學生自主學習要求多元化之間的矛盾
傳統式黨課的教學通常由教師采用課堂講授、報告演講、讀書輔導等形式在臺上講,學員在臺下聽。教師講授黨課理論、形式任務、國情教育、理想信念、優秀傳統和作風、黨的紀律的時候可以將教學內容充分、深入、完整地表達出來。但是“90后”大學生個性豐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積累,學習的自主性也逐漸增強,這決定了他們與黨課內容之間不是教師的“注入式”被動接受關系,而應該是尊重學員個體與自主學習基礎上的思維引導與信念培育的多主體參與,黨校學員不僅是黨課知識的學習者,更是黨課知識的解讀者、傳播者、實踐者。在傳統黨課的單一主體教學中,教師主體作用發揮的比較突出,學員只是被動接受,教師與學員之間很難做到互動交流,更缺乏針對學員個體特點的答疑解惑和引導督促。
(二)教學平臺的局限性與“90后”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開放性之間的矛盾
傳統式黨課的教學平臺通常是課堂,教師通過課堂教學或遠程教學的方式為學員傳授知識和答疑解惑。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90后”大學生暴露在隨處可得、難辨真偽、質量參差的信息海洋中,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得多種多樣,從課堂、實驗室、圖書館、報告研討到網絡、調研、實踐。現有的黨課教學平臺以課堂為主體,相對集中在課上課下,很難滿足信息沖擊造成的學員需求、也很難解答學員的困惑,引導學員用理性的思維辨別信息真偽,識別有用信息,吸收并形成“正能量”影響他人。
(三)教學內容的一貫性與“90后”大學生思想變動的頻繁性之間的矛盾
傳統式黨課的教學內容包括黨史黨章、黨的理論知識、形式任務與國情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黨的優秀傳統和作風教育、黨的紀律教育等,內容嚴肅深奧,雖然與時俱進,但理論性太強。“90后”大學生頻繁地心理變化、多元地價值選擇、嚴峻地就業形勢等因素影響著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由此產生的重大問題與困惑,傳統式黨課所教學的知識很難“接地氣”的進行解答。教學內容無法抓住“90后”大學生的心理,無法滿足“90后”大學生的需求、無法將傳統式黨課所教知識與大學生面臨的實際問題、思想疑惑對接起來,也無法引導大學生用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去思考、解決身邊的問題,久而久之,學員可能會產生疏離感甚至懷疑,影響學習效果。
(四)教學方式的刻板性與“90后”大學生學習方式的靈活性之間的矛盾
傳統式黨課的教學方式條條框框多,鮮活的“血肉”少,“注入”的多,“互動”的少,“灌輸”的多,“探究”的少,“你講我聽”多,“大家都來講”的少,理論文件多,案例情景少。責任意識、奉獻精神、團結合作、追求真理、磨練意志、砥礪品格不可能僅僅通過課堂講授、座談討論、報告演講、讀書輔導等形式來完成。“90”后大學生個性鮮明,他們的學習方式包括體驗探究、交互合作、問題導向、自主生成等。如果黨課教學總是以刻板的教學形式講授理論知識、文件精神這樣既定的內容,那么高校黨課的實際學習效果就可想而知。
20世紀80年代美國教授大衛·庫伯在總結了體驗學習的先驅亞里士多德、洛克、杜威、皮亞杰和勒溫等人對體驗學習的探索后,完整而系統地提出體驗式學習理論。在我國的教育歷史上,“體驗”一詞也由來已久。《淮南子·氾論訓》中就有說:“圣人以身體之”說法。《荀子·修身》中說“篤志而體,君子也。”中國傳統教育中的“反省”、“體認”、“涵涌”、“品味”等實質上都蘊含了體驗之義。本文所探討的體驗式教學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體驗為基礎,教師和學員組成學習共同體,教師在指導學員經歷、認識、求證、反思、理解、內化的過程中實現有效學習的知識增值過程。
(一)教師和學員組成學習共同體,共同參與學習過程
體驗式教學中的教師和學員結成學習共同體,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員的主體作用,要求教師以學員為中心,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單一角色中走出來,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讓學員去經歷,并促進學員在體驗中求證、反思、總結并內化為自我知識的一部分。教師在體驗式教學中擔任設計者、引導者、幫助者、鼓勵者、評價者。學員在體驗式教學中是參與者、親歷者、探究者、感悟者、反饋者。教師和學員的共同參與讓體驗式教學成為從認知到認同的過程,通過情境體驗引導學員把學習黨課知識變為主動自發的學習行為,在探究中建構黨課知識,將信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拓展課程的教學平臺,提升學員的自我解惑能力
正如庫爾特·哈恩博士倡導的體驗教學是戶外拓展運動一樣,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體驗式教學的平臺還包括搭建開放、生動、持續更新的線上學習、交流、展示平臺。多媒體的線上體驗式教學平臺注重時效性,面對網絡熱點事件、碎片化閱讀、網絡微世界,引導學員學會正確面對各種網絡謠言、社會思潮,培養他們獨立思考、正確應對網絡輿情的能力。情景模擬的線下體驗式教學平臺注重深入性,貼近學員的學習生活,分析他們所面對和思考的問題,指導學員面對自身的困惑和接觸的信息,促使他們形成解決問題的正向態度和正確思維。線上線下的全方位教學平臺讓體驗式教學成為從發現到接受的過程,通過體驗讓學員吸收并形成“正能量”,引導他們的關注點,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關注學員個體思想變化,指導學員的動態成長過程
體驗式教學自始至終以學員為主體,尊重學員個性,關注學員的感受和成長,模擬真實的教學情景,讓學員主動發現、積極探究,在對話中傾聽學員的思想變化和困惑問題,用學員自己的方式作用于知識,以“參與知識建構”的路徑獲得知識,最終成為“個人知識”。137教師在共同參與學員學習過程中,除了引導學員在變化的場景中主動探究外,還要認可學員對知識做出的個性化詮釋。以模擬黨支部審批大會為例,通過扮演發展對象進行黨支部審批表決的過程,讓學員感受到作為一個真實的個體,從入黨申請人發展成為預備黨員過程中的規范、責任與要求,在體驗中反思自己與入黨程序性規范的差距。體驗式教學把學習、實踐與反思結合起來,并將之內化,幫助每個學員進步成長。
(四)豐富課程教學方式,培育學員注重合作式的學習方式
學員所面對的是紛繁復雜、不斷變化的不確定世界,體驗式教學就是通過教師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引導學員參與、啟發學員感悟和理解、促進學員反思和生成自己的認知。在與教師的互動合作中,在與同期學員的協作分享中,在與實踐對象的交流中,學員發現與探究知識,使得知識增值。以邀請學員談談自己的黨課培訓感想為例,通過分享、交流與點評使學員打開心扉,領悟學習內容的價值、學習方法的效率、每個階段的收獲、與過去思想的對比、與其他學員思考方式的對比、演講技巧的總結,引導學員在體驗中驗證知識,在獲得自我認同和他人共鳴后,自覺地將自我體驗知識和他人體驗反饋予以修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從2014年開始,上海大學黨校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辦學點開始嘗試體驗式黨課教學實踐,變單主體教學為多主體參與,變線下學習為線上線下同步學習、變課堂灌輸為多場景體驗,變學員被動接受理論知識為主動展示學習成果,彌補傳統式黨課教學的不足,提升黨課教學的有效性。
(一)組建學習共同體,加強高校體驗式黨課教學過程中的互動與對話
在體驗式的黨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主導、學員作為教學主體,兩者作為共同體動態參與黨課教學、共同作用于黨課知識。在課前,教師確定黨課教學目標、學員的現狀與黨課教學目標的差距,學習時間的長度,以此為基礎創設不同內容的體驗式黨課教學模塊;在課中,教師在明確自己與學員的各自職責分工后,將學員帶入體驗課程開始學習,在和不同的教學資源、黨課知識接觸與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和指導學員發現、探究、反思、生成自己的知識,這包括集體學習知識和個人衍生知識;學員在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與教師、他人合作中產生見解、分享見解以反饋修正認識。在體驗式黨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培養學員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學員和教師通過共同學習建立共同認知與連接點,在學習過程的互動和對話中實現教學相長。
在組建學習共同體開展體驗式黨課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則:其一是教學相長原則。要使教師和學員的學習達到最佳互動狀態,必須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不斷體會并相互反饋與分享,以個人知識推動集體知識擴展,以擴展后的集體知識指導后續課程的構建與學習。其二是尊重他人原則。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尊重他人的反饋與建議,學會分析其觀點產生的理由與背景,把某觀點與持有此觀念的人分開,學會尊重與傾聽。其三是良性反饋原則。包括學員之間的相互反饋、教師與學員的相互反饋、外部資源與教師、學員的相互反饋、外部評估對課程的反饋,通過反饋促使教師和學員回顧,使自我從他人反饋中獲得進步。
(二)開發線上線下平臺,拓寬高校體驗式黨課教學環境的選擇與邊界
“90后”大學生是數字時代的優先體驗者,體驗式黨課教學可以圍繞學員的特點開設多層次的線上線下體驗課程,為搞好黨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上海大學黨校機電工程與自動化辦學點在互聯網建立黨課教育平臺,創設黨課教育場景,借力優秀基層黨建網站,利用易班、微博、微信、QQ、郵箱等建設高質量、接地氣的黨課教學微博、微信公眾號、黨課教師公共博客等,以平等的生活化視角引導學員在思辨中學習、接受黨課知識、培養學員形成良好的網絡素養;在線下,開發模擬真實場景的體驗式教學平臺,通過參加重要儀式、參觀革命教育基地、采訪優秀黨員、觀看紅色電影、比學理論知識、模擬入黨與轉正大會、組織參加志愿服務等方式“嵌入”學員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虛實交融、知行合一中促使學員樹立主流意識形態。
在運用線上線下平臺開展體驗式黨課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堅持一元主導的指導思想。黨課的教學目標是希望通過形式多樣的體驗學習,幫助學員端正入黨動機,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先鋒意識,在多元交融與對話的環境中堅持一元主導的指導思想不能變,采用有效教育方式傳播主流聲音。第二,黨課教學的話語方式轉變。體驗式黨課要實現網絡與理論的對接,必須要實現黨課教學的話語體系轉化,把深奧的黨課理論知識轉化為學員樂于學習、便于實踐的“接地氣”語言,提升理論的接受度和理解度。第三,課程模塊貼近學員學習生活。體驗式黨課的課程模塊設計從學員的學習需求、成長特點、困惑問題出發,重視交流與互動,讓學員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與溫暖,才能提升黨課的參與度和接受度。
(三)拓展個性化育人內容,構建高校體驗式黨課教學的體系與框架
經過兩年的實踐,上海大學黨校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辦學點的體驗式黨課教學形成以黨課理論為依托,依據培訓班次與培訓對象的不同,從學員的內在需求、成長特點、困惑問題出發,設計三大課程模塊,形成系統的教學體系。體驗式黨課的課程體系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黨的理論體驗課程。通過參加重要儀式、采訪優秀黨員、觀看紅色電影、比學理論競賽、模擬入黨與轉正大會、學員主題論壇等形式的體驗課程學習黨史黨章、黨的理論知識、形勢任務與國情、理想信念、黨的優秀傳統和作風、黨的紀律;第二部分,社會實踐體驗課程。通過主題調研、實地考察、志愿勞動、便民服務、公益勸募、愛心獻血等形式培養學員的社會責任感、黨員使命感、奉獻意識,爭做用實際行動服務社會的實干家;第三部分,專業實踐體驗課程。通過黨員實驗室開放、黨員專業論壇、專業知識比學、專業傳幫帶、專業進社區服務等形式引導學員用專業知識帶動學弟學妹,服務身邊人,爭做專業素養過硬、具有創新精神、樂于幫助他人的合格共產黨員。
在體驗式黨課教學體系中除了課程體系之外,還包括課程設計與課程考核。在課程設計上推行黨課教學的選課制和學分制,實行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相結合,即黨課教學規定總學分,細化包含黨史、黨章、黨規、入黨程序及思想要求等必修課程和包含各種情景的體驗課程等選修課程的具體科目、學分,修滿學分即合格結業。在課程考核上實施科學化考評機制,實時追蹤學員反饋。課程的追蹤反饋對體驗式黨課教學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組織學員填寫體驗課程的情況評價及反饋表,對體驗課程進行系統評估并當場反饋給黨校;另一方面,組織專家學者聽課,對體驗課程的設計、組織及效果發表專業意見并反饋給黨校。從以上兩方面考評體驗式黨課教學目標達成情況,根據考核結果及時修正,形成有實效、有口碑的精品課程。
(四)重視主動探究的教學方式,提升高校體驗式黨課教學的魅力與藝術
體驗式黨課運用發現——探究的教學方式,從互動參與的情景體驗中,合作完成任務,相互分享、對外展示自己對所學所思的感悟,從他人的反饋中修正自己的理解,最終獲得對黨課知識新的理解和新的黨課知識。黨課知識不再是與學員、與生活無關的既定性大道理,而是教師和學員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知識,在主動尋求中形成對黨課知識的個人化理解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指導學員面對未來的復雜、變化與不確定。
在體驗式的黨課教學方式中圍繞一個創設的情景設定任務,產生一系列的問題,通過學員解決問題完成任務來達成教學目標。整個過程包括教師首先選擇一個驅動性任務,教師與學員作為學習共同體提出問題,利用內、外部資源搜集分析資料,采用頭腦風暴提出解決方案,解決問題提出結論,分享與反饋感受,獲得集體知識與個人知識。43在這個體驗式的學習過程中,是從任務和問題開始,通過教師的引導與學員的努力,從而探究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路徑,并獲得知識堅定信念。在這個體驗式的學習過程中,通過發現-探究,促進合作與展示,讓教師和學員共同親歷知識,實現教學相長,提升黨課的教學質量,真正實現黨課教學的 “入眼、入腦、入心”。
[1] 游龍桂.高校大學生黨課教育科學化建設之路徑探討.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2,(3)
[2] 大衛·庫伯.體驗學習——讓體驗成為學習與發展的源泉.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 溫小軍,等.社會轉型視野下的體驗學習.井岡山大學學報,2007,(1)
[4] 高慎英.體驗學習論.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5] 鄧鵬,等.“體驗學習”教學設計研究——主題、環境與體驗.電化教育研究,2013,(12)
[6] Julie Dirksen.認知設計——提升學習體驗的藝術.簡駕,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陳勇)
On Experiential Party Lectur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i Jinlin
(SchoolofMechatronicalEngineeringandAutomation,ShanghaiUniversity,Shanghai, 200072,China)
Conventional party lectures are less than satisfactory as a result of unitary teaching subject and platform and unchanging content and metho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the School of Mechatro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of Shanghai University has reformed on party lectures from all the aspects of subject, platform, content and method and has replaced unitary teaching subject with multi-subject participation, offline study with synchronous study online and offline, classroom importation with experiential learning and passive acceptance with active demonstration of achievements.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 party lecture; experiential teaching
蔡金淋(1981-),女,上海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輔導員。
10.13585/j.cnki.gxfdyxk.2016.05.012
G641
A
1674-5337(2016)05-00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