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堅
摘 要:田徑運動是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也是體育運動的重要基礎,對于發展青少年學生的身體素質意義重大。但是,在現階段的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中,田徑教學卻處于一種非常艱難的處境中,多數學生并不喜歡這項運動,田徑教學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基于這種情況,本文主要對目前體育教學改革中田徑教學面臨的困惑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以期促進體育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田徑教學;體育教學;改革
田徑運動教學一直都是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我國體育教學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相關各方對田徑教學內容與方法提出了一些新要求,田徑運動的價值也出現了新的定義。因此,為了與時代發展相適應,更好地推行田徑教學,我國體育田徑教學進行新的改革。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來的實際教學經驗,主要針對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困惑展開分析,希望可以為大家帶來一些啟示。
1.目前田徑運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師資結構缺乏合理性。目前很多學校的體育教師隊伍并不完善,田徑專業教師體育在教師總數中的比例偏小,具有多種技能的教師很少。近年來,很多學校在招聘新教師時更多地選擇了學生更加偏愛的如健美操、籃球等專業的教師,而田徑教學往往被嚴重忽視,這也是目前師資結構不合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學生對田徑課普遍不感興趣。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越來越低,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引發學生的興趣;在多數學生看來,田徑課學習顯得很枯燥乏味,沒有吸引力。在目前的田徑教學中,多數學生沒有學習積極性,沒有起到課堂教學的效果。
(3)教學方式存在問題。新課標實施以來,傳統教學方式明顯和新課標的宗旨相悖,教師的授課方式、教學理念都不能跟上新課程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過分重視運動技能的傳授,教學方法和形式過于單一。如對一些技術與內容把握不好,健康娛樂的教學內容受到忽略,教學缺乏趣味性,使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導致多數學生對田徑教學不感興趣。
2.田徑教學內容改革的對策
(1)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的專業素質直接決定了教學的效果。但是,目前很多專業素質較高的中老年教師其現代信息技術水平卻不高;而信息技術水平高的青年教師,其專業素質又稍有欠缺。面對這種情況,教師之間應該多多進行溝通與交流,組織現代信息技術較高教師與專業素質較高教師,成立課題小組,在小組中實現合理的分工協作,這樣不僅實現了二者之間的優勢互補,同時還能實現教師之間的學習與進步,促進教師整體水平的提升。
(2)基于新課程轉變教學觀念。新課標將田徑列為必修內容,這主要是因為田徑是強身健體的有效手段,能通過田徑教學來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達到健康的目的。中職田徑教學不是為了運動的強度和加大密度,不是衡量學生有多少人跑得快,跳得高或球投得遠,而更應該以有多少學生主動參與了運動為目的。所以,理論教學必須從講解、示范、練習、糾錯、再練習中脫離,轉變為學生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自主練習→質疑→調查→探究到創新,促使學生從被動式模仿學習到主動式探究創新學習。
(3)注重科學教學方法的應用。在田徑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每種教學方法的應用,都是教師與學生拉近距離的機會,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對田徑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學方法的合理應用對于田徑教學乃至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尤為重要。例如,短跑教學應安排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運動技能以后。教師可以在教學范圍內利用競賽或者游戲的方式組織學生練習,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團隊精神,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田徑教學中還要注意創新,以完成教學任務為前提,盡量利用競賽、游戲等形式進行鍛煉,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這樣學生就可以學會選擇和判斷,對調動其學習積極性非常有利。
3.結語
體育教師應該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從教學內容、教學理念等方面出發,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的感染與激勵,激發學生不斷前進,促進田徑教學效果的提高,引導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終身體育的習慣,將田徑運動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茍定邦,趙 琳.我國普通高校田徑教學改革的困境思辨與對策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0, (2):235-239.
[2]胡耀新.體育教育專業田徑課程教學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