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平
摘 要:高校“教工之家”建設已經成為工會工作的重點,但在目前形勢下,建設“教工之家”工作存在許多問題,面臨許多挑戰。如制度和文化內涵建設匱乏,教職工參與度不高,基礎薄弱、特色不明。要將“教工之家”建設成為新形勢下高校管理和育人工作的著力點之一,這些都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改革。
關鍵詞:高校;教工之家;工會
隨著高校育人模式的轉變,無論人才培養機制、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方法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高校教師所承擔的科研和教學任務也越來越繁重,不得不面對強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壓力,迫切需要在工作之余緩解壓力。如何在新形勢下建設好“教工之家”,給廣大教職工提供一個舒緩壓力、溝通交流、提升修養的理想場所,讓“教工之家”在學校教育管理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就成為高校工會工作的一個重點問題。
1.目前高校“教工之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教職工參與度不高,建設“教工之家”往往成為工會組織成員的工作。“教工之家”建設工作的內容多、任務重,需要得到創新性發展,更需要教職工的積極參與。目前很多高校和院系的建設“教工之家”工作僅僅停留在工會組織成員策劃、實施、參與的層面上,個別體育活動教職工尚能積極參加,但其他的活動則普遍表現出參與度不高、熱情不夠,教職工對工會的認可度不高。
(2)特色不夠鮮明,同質化現象嚴重。各高校類型和層次不同,各院系學科不同,教職工的學術背景不同,年齡結構有差異,文體娛樂需求不同,這些差異性都決定了各高校和院系在建設“教工之家”過程中必須尊重不同的需求。但目前各高校和院系建設的“教工之家”活動內容大同小異,制度規范差別不大,活動場所和設施基本相同,幾乎沒有特色鮮明的品牌活動。
(3)“教工之家”建設基礎薄弱,政策、經費保障機制不到位,工作重點主要在設施建設方面。目前各高校和院系建設的“教工之家”,經常作為會議室、報告廳、展覽室等多功能場所來使用,相關領導片面地認為只要把活動場地布置得光鮮亮麗就是先進的“教工之家”,有其形而缺其神。高校在政策、經費等方面對建設“教工之家”工作的支持也非常有限,工會組織與黨政部門未能形成合力,使建設“教工之家”過程中協調關系、整合資源、信息共享等環節困難重重。
(4)“教工之家”的各項功能不平衡,維權職能被嚴重弱化。體育活動和娛樂活動占絕對主要地位,但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的職能被嚴重弱化,不能很好地為教職工排憂解難,“教工之家”沒有很好地扮演教職工權益維護者的角色。教職工在合法權益受損時就很少求助于“教工之家”,對工會工作認可度不高,沒有“家”的歸屬感。
2.科學推進“教工之家”建設的策略和建議
(1)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把教職工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提高參與度。要兼顧不同群體的特點,包括年齡差異、學識差異、性格差異和興趣愛好差異等,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娛樂、文化活動,充分發掘和調動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和主人翁意識。
(2)高校和院系從自身特點出發,提高創新意識,突出各級“教工之家”建設的特色。建設“教工之家”不是封閉的,相反,應該是不斷演變和更新的,需要依據新時代、新常態的要求,圍繞院系教育教學中心工作,著眼于教職工在教研和生活等方面的突出需求,做到因校(院)制宜、因人制宜,有針對性地切入和設計相應的活動方案。
(3)高校和院系需提高對“教工之家”建設在總體發展規劃、科研教學、校園文化、全員育人等工作中的地位認識,充分給予政策、經費等各項支持。
(4)在保持文化娛樂功能的同時,發揮并提高“教工之家”的維權職能,提高教職工的凝聚力,鞏固已有的建設“教工之家”成果。“教工之家”要為廣大教職工的合法利益提供強有力的保護,這是建設“教工之家”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參考文獻:
[1]步獻新.“服務型工會”視角下高校“教工之家”建設研究[J].學理論,2014,(17):237-238.
[2]王 朔,郭方偉.高校創新型“教工之家”建設初探[J].價值工程, 2014,(17):284-285.
[3]趙 俠.人文關懷視閾下高校“教工之家”的功能與發揮[J].生產力研究,2011,(11):126-127.
[4]原小梅.淺析高校“教工之家”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青春歲月,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