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定文
(長沙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
論項目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實施
卿定文
(長沙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摘要: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為項目教學法的實施奠定了理論基礎。在具體實踐中有三個基本特征:一是教學內容的項目化,二是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三是教學成果評價的多樣化。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中之所以能運用項目教學法,一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可以進行項目化設計,二是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的通過項目教學法可以達到,三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性質通過項目教學法可得以體現。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精心設計好項目、明確項目任務與要求、學生組織項目小組、各項目小組開展活動、項目成果展示、項目成果的評價與交流等六個步驟來實施項目教學法。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思想政治理論課;適用;方法
項目教學法是教師將教學內容以項目形式組織實施的教學方法。20世紀80年代以來,項目教學法在國內外的職業院校的專業課程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近年來逐漸被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中,這一教學法在得到了越來越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認可的同時,少數教師中似乎還存在一些疑慮。筆者經過3年多的認真研究與實踐,覺得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踐中完全可以引入項目教學法,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也會因此提高。
1項目教學法及其適用性
項目教學法也稱“基于項目活動的研究性學習”,是教師將教學內容設立為項目,再指導學生自主完成項目,使之在此過程中建構起新的知識,從而達到促進其自主學習、樹立新的思想觀念、提升能力的目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為項目教學法的實施奠定了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毛澤東提出:“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一個人的知識,不外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兩部分。而且在我為間接經驗,在人則仍為直接經驗。”[1]思想政治理論對于缺乏實踐經驗的大學生來說,是一種間接經驗,要將這種間接經驗轉化為自身的認識,需要補充直接經驗這一環節。項目教學法的運用就是為大學生補充直接經驗的一種教學方法。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也揭示了人的認知發展過程。前蘇聯的維果茨基、瑞士的皮亞杰等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者作為主體不能自由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過利用內部構建的基本的認識原則去組織經驗,從而發展知識,并特別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景性,為此提出了三種教學方法。一是為學生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分解為一個個的概念框架,便于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理解;二是讓學生到現實世界真實事件的“錨”中去感受和體驗而獲得直接經驗,而不僅僅是聽取講授;三是讓學生隨意通過不同途徑、不同方式進入相同教學內容的學習,從而獲得對同一事物或同一問題的多方面的認識與理解。不管哪一種主張,創設情境、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效果評價是五個基本的環節[2]。
一般來說,項目教學法至少具有三個基本特征。一是教學內容的項目化。教師將學生所要學習的內容以項目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所選擇與承擔的教學項目與日后生產和工作中的任務基本一致,是學生以完成項目的形式加深對教學內容知識、原理的理解。二是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作為教學實踐活動的主體,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項目的設計、教學任務和要求的明確。一旦大學生選定項目后,就要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通過其對資料收集、方案制定、項目實施、人員協作、效果評價等具體環節的實施,來培養相互間的合作意識與協作精神。三是教學成果評價的多樣化。其一,學生完成項目后所形成的成果也是多種多樣的;其二,進行的成果評價也是多樣化的,主要有項目小組自評、不同項目組之間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

那么,作為一種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是否存在課程的偏好或者只適應某些課程?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每種教學方法按其本質來說都是相對辯證的,它們都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每種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決某一種問題,而解決另一些則無效,每種方法都可能有助于達到某種目的,卻妨礙達到另一種目的。”因此,一種教學方法本身存在的優勢與劣勢,并不是對課程而言的,只是有一個能否恰當合理運用的問題以及如何正確運用的問題。
毋庸置疑,項目教學法目前在操作性、應用性較強的工科課程特別是在職業院校的專業課程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并得到國內外教育界的認同。2004~2006年間我國教育部先后組織了900名大陸教師去德國參觀學習就是例證。那么,在文科課程或公共基礎課程中能否運用項目教學法?答案是肯定的。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項目教學在工科與文科管理類學科均可實施,只是兩者在項目成果、實施方式、實施環境方面存在不同。”[3]可見,項目教學法在文科課程或公共基礎課程教學中是完全可以實施與運用的。
2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運用項目教學法的可行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想性、政治性、理論性很強的公共基礎課。2005年以來形成了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簡稱“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簡稱“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簡稱“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簡稱“綱要”)四門課程為主干的課程體系,既具有文科課程的共同特點,又有獨特的理論特征與實踐性質。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采用項目教學法。
第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可以進行項目化設計。教學內容能否進行項目化設計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否運用項目教學法的前提條件。首先有個如何理解“項目”的問題。所謂“項目”,就是大學生應該明白的理論問題,社會關注的一些理論上的疑點、難點、熱點問題,馬克思主義理論運用和發展中的問題,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等等,都可以單獨構成一個項目。這些項目是由教師一個個去講解傳授,或是由學生以項目組的形式去分頭自主解答,是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前者是傳統教學法,后者則是項目教學法。“原理”“概論”“綱要”“基礎”課程的內容非常豐富,大學生群眾所關心的理論與實際問題也很多,不同學科專業的大學生所關注的理論與實際問題也各有側重。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項目”資源是十分豐富而廣泛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完全可以進行項目化設計。
第二,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的通過項目教學法可以達到。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04年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以下稱《意見》)明確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無疑其主要任務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上,列寧的“灌輸”理論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項目教學法對大學生而言,不是一種被動接受式的被“灌輸”,而是一種主動承擔任務的自我“灌輸”。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可以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對項目教學法的運用得到提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更能促進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二是能夠使大學生深入分析現實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熱點、難點與疑點問題,促進其深入調研體驗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與發展,體會到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的對立與區別;三是促使其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增加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情感與認識,更加明辨是非,堅定信仰。
第三,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性質通過項目教學法得以體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想性、政治性、理論性很強的課程。盡管各門課程特別是四門骨干課程內容相異,但是思想性、政治性、實踐性閃耀其中,在傳播知識的同時,更起著引領思想、傳遞價值、錘煉品性、立德樹人的作用。項目教學法將課程內容設為項目,通過學生對這些項目的完成,使其在查找資料、完成任務、得出結論的過程中強化其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和認識、堅定其對社會主義的信心、深化其對現實生活中理論與實際問題的理解。
3思想政治理論課運用項目教學法的具體方法
2011年以來,筆者就密切關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中如何運用項目教學法,申報的“項目教學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中的運用研究”2012年初入選首批“全國高校優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并運用于教學實踐當中。
一般分六步來實施項目教學法。第一步,精心設計好項目。根據課程特點、教學內容和學生專業特點,結合國家和湖南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疑點、難點的理論與實際問題,在進行充分研討的基礎上,設計出具體的實踐教學項目名稱,以供所任教班級的學生選擇。第二步,明確項目任務與要求。教師對項目任務和完成時間提出了明確要求,一般每個項目的任務有小論文、制作PPT并講述三個方面,當然不同項目間也有差異,對每個項目完成的時間要求也不同。第三步,學生組織項目小組。學生在明確項目實施的意義、方式、程序的基礎上,少則2~3人一組,多則7~8人一組,組成項目小組,明確小組負責人,并分工合作。第四步,各項目小組開展活動。要求各個項目小組對所承擔的項目根據計劃開展活動,并對項目活動的進程進行記錄和自我評價。第五步,項目成果展示。在教師具體講到課程的某一章內容時,留出15~20分鐘的時間交給承擔該章內容相關的項目小組展示其項目成果。第六步,項目成果的評價與交流。在學生進行項目成果展示后,各項目小組進行互評,然后教師講評、給出評價結果并提出改進要求,小組進行適當修改再整體提交。
通過以上六步,我們在教學中就完成了項目教學法的過程。從總體上來看,我們認為,項目教學法要順利推行下去,需要對項目教學法有全面的認識。第一,進行差異化項目設計是重點。在進行項目設計時,要著重從三個方面來考慮:一是教材內容是進行項目設計的主要依據,設計的項目來源于教學內容,但又不能等同于教學內容,必須是對內容的深化;二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實踐中大學生比較關心、關注而又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問題,如講到“概論”第八章第一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時,為經濟專業學生設計的項目是“公有與非公有企業的酬金比較”,為英語專業設計的是“外語專業人才在外資企業中的報酬”等等;三是將貼近大學生思想、生活、工作實際的一些實現問題設計為項目。第二,運用項目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主要目的在于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充分發揮其學習的自主性,使之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通過收集資料、分工合作、討論研究、完善加工,既增加其知識的積累,又豐富其感性實踐,促進其對理論問題的實踐認知和獨立思考,又提高其團結協作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動手能力等實踐能力。第三,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使命和責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水平與質量的提高離不開任課教師的努力探索,一方面,需要提高自身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素養、理論分析能力與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還要推進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與時俱進,積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鄭金洲,呂洪波.老師不可不知的教育流派[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 蔣述東.項目教學法的特征及其適應性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18):147-148.
(責任校對王小飛)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4.014
收稿日期:20151122
基金項目:2012年全國高校優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課題(12JDSZK031)
作者簡介:卿定文(1969-),男,湖南新化人,教授,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后,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5884(2016)04-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