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瀟
【內容摘要】課前預習是學生課前的一種自主認識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前奏和序曲。作為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課前預習習慣,教給他們正確的預習方法,使他們主動、自覺地參與數學教學的全過程,逐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最終成為有較強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
【關鍵詞】創新 預習方法 高效
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預習是合理的‘搶跑”。課前預習是學生課前的一種自主認識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前奏和序曲,是學生在新課學習前獨立地對新內容進行地前置學習。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課前預習習慣,教給他們正確的預習方法,使他們預先對新知識進行了解、質疑、思考,使他們主動、自覺地參與數學教學的全過程,逐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最終成為有較強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
一、充分認識預習的作用
在長期地數學教學中,我多次嘗試進行了實驗研究,發現開展課前預習有以下幾點好處:
1.預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變被動灌輸為主動索取。預習能使學生了解下一節課要學習的內容,課堂上可以有針對性地學習,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預習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變課上的大吃大喝為課前的細嚼慢咽。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可以了解新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有目的性。當教師在講解新知識時,學生會回憶起自己在預習時理解不夠深入的知識,并加以關注,專心聽講,主動而又有重點地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3.預習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變迷惘為自信。課前預習節省了教師不必要的講授時間,給學生更充分的探究、合作、交流和展示的時間,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臺。
二、合理安排預習的時間
當然,要想使預習具有實效性,就要合理安排好預習的時間。根據時間,預習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方法:
1.課前預習:老師講課前,根據老師的自覺要求和提示,自學老師新授時要講授的內容。
2.階段預習:用一個比較完整的時間,如周六、周日和其它節假日,把下一階段要講的一單元或幾單元的新課內容自學一遍。
3.學期預習:利用假期,自學新學期所講課程的全部內容。
三、適時激發預習的興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有高效的學習方法,科學的學習態度,就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生動直觀和趣味盎然的學習,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闭n前預習也不例外,它是一種學生個體的、自覺的活動,需要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動機。
1.在預習活動中引入“競爭機制”,逐步培養“競爭意識”。比如每周利用周會課開展一次評比活動,評選出本周表現出色的幾名“預習小能手”。還可以讓預習效果特別好的學生在課堂上當小老師,組織全班的匯報交流活動。
2.教師應多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比如,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時就說:“我看誰是預習的小能手!”“有備而來,才會百戰百勝”。
3.建立適當的獎勵機制,激發學生的預習熱情。對于預習較好的或者預習有進步的學生,教師可給予適當的獎勵,如:獎給他們“智慧星”,累積到一定的數量就可以發給他們一些獎品,如“獎勵他們一本最喜歡的課外書”,進一步激發他們做好預習的興趣。
四、總結創新預習的方法
如何進行課前預習,采用哪種預習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下面介紹幾種方法給大家:
1.課前讀一讀。預習時,把第二天課堂上將要學習的內容先從頭到尾瀏覽一遍,使自己對新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用特定的符號做上記號,教師講解時作為聽課的重點,使課堂學習有的放矢。
2.課前想一想。對預習中感到理解有困難的問題要先思考,若是基礎問題,可以用以前的知識看看能不能弄通,做到溫故知新。如果是實在搞不懂的問題,就把它記下來帶到課堂上,通過課上認真聽講,小組交流,積極思考再去解決。這樣做有利于提高對知識的理解,養成學習數學的良好思維習慣。
3.課前寫一寫。數學課中有大量的概念、定律、公式,是需要學生深刻理解,牢牢記住的。這類課應讓學生在預習時認真地看一看新公式、定理是怎樣證明出來的?能不能通過舊知識的遷移得出結果。所以,在預習的時候,把這些內容單獨匯集在一起,每抄錄一遍,則加深一次印象,逐步能夠將這些概念、定律、公式融會貫通,靈活應用。
4.課前做一做。對于一些操作性較強的知識,要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親自動手實踐,通過剪、拼、折、移、擺、畫、量、觀察、比較等活動,領會、體驗、感悟新知識。學生只有通過這些操作活動,親歷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5.課前說一說。預習時有些難度較大的知識,學生可能感到認識模糊,這時可以向父母請教,或課前在同學之間進行切磋、交流、討論,在合作交流與探討中找到正確的答案,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做,既增加了同學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又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收到一箭雙雕甚至一箭多雕的效果。
預習是課堂的前奏,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可行方法和有效途徑。預習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的最近發展區,便于教師準確確定當堂課的重難點,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合適的土壤,使課堂教學有的放矢,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學生一旦掌握了好的預習方法,搭建起新舊知識聯系的橋梁,就會引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獲取更深層次的學習技能。
(作者單位:甘肅省山丹縣南關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