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國
(洛陽師范學院 商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2)
?
新常態經濟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基于洛陽中小企業的調研分析
劉建國
(洛陽師范學院商學院,河南洛陽471022)
[摘要]根據問卷調研和實地訪談結果,發現造成洛陽市中小企業融資難成因主要體現在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制存在“金融歧視”,現有金融體系和信貸結構難以適應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特點與銀行貸款期限之間存在矛盾,中小企業自身素質難以適應金融機構信貸要求等方面。洛陽市應通過突出銀行主渠道,提高中小企業銀行融資份額和融資服務功能;加強對民間融資的監管,促使民間借貸的規范化和陽光化;幫助支持更多的中小企業通過融資租賃、進入資本市場等方式實現多元化融資;進一步加強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完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等措施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同時中小企業也應積極解決自身的問題,通過企業素質的提升增加融資的“話語權”。
[關鍵詞]洛陽市;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問題;成因;對策建議
2012年之后,國際金融危機逐漸向內地擴散,我國許多中小企業受到了金融缺口問題的嚴重困擾,受世界范圍的經濟萎縮和國內需求不足的影響,中小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在這一背景下,我們以抽樣問卷和實地訪談的方式對洛陽市中小企業進行了融資需求調研,這對我們在新常態下理解和化解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其中所揭示的現象和原因對其它地區來說仍具有普遍意義。
(一)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類型
由于中小企業所處的行業及發展階段不同,融資的迫切性及滿足程度與方式都差別較大。從我們調研的情況看,歸納后可化分成以下四類:
1.解困救急型。這類企業在生產正常情況對資金并無太大需求,但可能由于外部環境等因素變化的突發影響,造成急需資金,以維持企業正常生產和日常運營。例如,某農機制造企業技術實力雄厚,產品在細分市場占有率高,盈利能力強,但2012年之后,受甘蔗主產區農機補貼政策調整的影響,所賒銷的大批機器因為農戶的農機政策補貼款不能按時到位,造成1000多萬貨款不能及時回籠,企業資金周轉陷入困難,開工嚴重不足,企業生存壓力大。這類企業屬于資金運轉不暢形成的暫時性融資困難,雖然占比不大,但對企業的影響較大。這類企業占比約14.8%。
2.求穩保本型。這類企業自身負債率低,生產平穩,能夠保持一定的市場份額,利潤不高但收益穩定。企業開工基本正常,對融資的需求并不十分強烈,屬于融到資金就謀發展,融不到就維持現狀。這類企業占比約11.1%。
3.拼搏發展型。這類企業目前的資產負責率已經比較高,資金調度時常緊張,甚至在特定時期或經營時段出現資金嚴重短缺,生產不能也不敢滿負荷運轉,企業時時處于難以為繼的艱困境地,但這些企業的領導人憑借企業家的開創精神一直在堅持。這類企業,由于發展意識強,對融資的需求也特別迫切。這類企業占多數,約占抽樣比例的45.9%。
4.升級換代型。這類企業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技術比較領先和成熟,在細分市場上有較高地位,在一定區域內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已經或正在受到政府部門和金融單位的關注,融資渠道相對較多,正常生產和日常經營的資金并不困難,開始對融資渠道有一定選擇,融資的目的正在轉向資產擴張,融資的側重點偏向于引進戰略投資銀行和戰略合作伙伴,為滿足上市特定條件做準備。這類企業約占11.1%。
(二)中小企業融資來源結構
雖然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較多,但大部分中小企業融資結構仍然維持著傳統的資金來源分布:主要靠自有資金、銀行貸款和向親朋借款三種途徑。從我們調查的情況來看,62%的企業完全靠自有資金,22%的企業通過銀行貸款融資,5%的企業通過上市、股權融資等直接融資渠道,4%的企業通過員工內部集資。另外,27%的企業具有向投資擔保機構或小額貸款公司借款的經歷,也有38%的企業從未向銀行貸過款。可以看出,自有資金、投資擔保機構以及多元銀行貸款成為中小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如下表)。

洛陽市中小企業融資來源結構表
在外源性融資中,銀行信貸資金仍是中小企業融資首要渠道。盡管由于銀行的授信準入門檻高,抵押擔保條件苛刻,手續繁瑣,放貸時效差,但在選擇融資途徑時,95%的企業還是把銀行融資作為企業首選,說明銀行仍然是企業心目中融資意愿最高的選擇。但銀行貸款手續繁瑣、貸款速度、貸款周期成為中小企業詬病銀行的主因。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企業并不太關注貸款利息。根據本文調查統計,企業在貸款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排序依次是:①抵押不足;②信用不足;③找不到擔保人;④手續繁瑣;⑤銀行貸款額度不足;⑥銀行和擔保機構服務意識差;⑦貸款利率和費用高,無法承受。超過七成的企業認為抵押不足、信用不足和找不到擔保人是企業在辦理貸款遇到的主要困難。
(一)銀行渠道融資受限制
由于長期以來實行嚴格的金融管制,我國的金融體制形成了以國有銀行為主體,以總分行制為主要運營模式的現行銀行體系,使銀行信貸資金成為全社會資金的最主要提供者和分配者[1]。因此,銀行信貸投給中小企業的多少,決定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和生存狀況。盡管國家層面已經出臺了很多鼓勵貸款政策,商業銀行也成立了中小企業信貸部門,建立了為中小企業貸款的綠色通道,中小企業貸款在銀行信貸總額中的占比也在逐步提高[2],但是這與中小企業的實際需求相比,仍然相差甚遠。究其原因,主要是銀行層面和銀行信貸操作人員層面的積極性不高。從銀行方面看,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和其他企業一樣,出現不良時,不能得到任何政策性補償,從銀行信貸人員看,在銀行內部合規管理上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程序要求沒有多少實質變化,對中小企業不良貸款的容忍度上沒有任何提高,對信貸人員的追究處罰條款沒有任何減免,造成即使在企業經營困難的環境下對中小企業的信貸額度并沒有增加,相反卻出現下降的情況。
(二)金融服務與企業需求不匹配
銀行提供的服務與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經常匹配結合不到一起也是造成銀行融資渠道受限的原因。在銀行看來,銀行信貸更愿意投向大企業,大企業財務與管理規范,市場穩固,抗風險能力強,需要的資金量大,單筆授信成本低,綜合收益高,而中小企業與大企業正好相反,因此,在信貸偏好上銀行更傾向于大企業而忽視小企業。中小企業經營的特征是自由度高,以銷定產,由此體現在對銀行資金需求上完全由訂單決定資金的緩急與大小,往往表現出小、頻、急特點,而銀行是總分行制,授信嚴格執行審、貸分離,前、中、后臺相互制約,授權有限的風控制度,從授信發起到授信執行,要經過層層把關,多道審批,客觀上需要較長時間,因此,在放貸速度上很難與中小企業的節奏合拍。
(三)銀企信息不對稱
就銀行的融資產品而言,一方面,隨著銀行業的競爭加劇,銀行的融資產品已經十分豐富,而且正在不斷推陳出新,例如,針對企業產業鏈推出的貿易融資、國內保理、保兌倉,針對進出口企業的信用證貸款、保函、保理,針對企業招投標推出的招投保函、履約保函等,但中小企業內部由于缺乏相應的金融專業人才等原因,對銀行的這些產品不了解、不熟悉、不會使用。另一方面,就中小企業而言,除了土地、廠房、機器設備等有形資產之外,企業的發明專利、特許經營權、商標權等無形資產也可以作為抵、質押,許多中小企業已經具備一定信用貸款條件,但因目前我國尚無對無形資產的統一評價標準和權威認證,所以銀行對上述無形資產的信用價值不明白、不認可、不接受。雙方信息的不對稱造成融資對接的困難。
(四)缺乏可靠的征信系統
中小企業最渴望的是方便、快捷的信用貸款,而銀行最苦惱的是沒有一個統一的、真實可靠的信用評價體系。現行的人民銀行向銀行類金融機構提供的征信系統僅是一個企業和個人貸款的歷史還款記錄的數據庫,還遠不是一個集“信用征集、信用評價、信用管理”為一體的完整系統[3]。信用評價環節缺失,加上許多中小企業的信息沒有錄入,使各家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用沒有一個統一評價標準,信用貸款就無從談起。相反,民間借貸不需要嚴格的信用評價,貸款時效快,很多中小企業被迫轉向民間融資,這也是近年來民間借貸活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缺乏與中小企業配套的地方資本市場
現行金融體系基本上以國有銀行為主,缺乏與中小企業配套的中小金融機構和地方資本市場。雖然民營資本雄厚,民間手中掌握著可觀的剩余資金,但地方金融市場發展滯后,難以有效地引導民間資金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這些民間剩余資金除了銀行存款和購買國債之外,由于有更好的投資途徑,一些只好去從事炒樓、炒股、炒匯等投機活動[4]。而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資金緊張、融資困難的狀況仍然存在,民間剩余資本并沒有進入流通環節。在發達國家或地區,企業實現融資的渠道主要分三大類,一是銀行信貸,二是融資租賃,三是資本市場。這三類當中,資本市場占比百分之五十以上,融資租賃占百分之二十以上,銀行信貸的比例不超過百分之三十[5]。而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對這些融資渠道尚不熟悉。從資本市場的發展狀況來看,由于直接融資成本大且市場準入門檻高,目前中小企業從資本市場融資的數量占比極少。中小企業擔保體系、中介服務體系不健全,產權市場發展滯后,非常缺乏規范的中小企業間短期資金拆借市場。雖然國家制訂了一系列鼓勵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措施,但由于門檻較高,競爭激烈,難以形成小企業融資的主渠道。
(一)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制存在“金融歧視”
從供方來看,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制在信貸授信上仍存有體制偏見,認為給中小企業貸款不如給大型國企貸款有穩定收益,國有企業出現不良貸款可以核銷而民營中小企業貸款出現過失則被問責的體制則加重了金融機構的貸款取向,導致銀行借貸政策不能一視同仁。以銀行為主要形態的金融體制問題表現為三方面:一是多數銀行憑借自己在資金上的壟斷地位,使得中小企業不能與其平等協商議價,因此,隨意上浮貸款利率,還有理財產品的捆綁銷售,大大抬高了企業融資的綜合成本,使中小企業難以承受;二是銀行過于強調自身風險和自身利益,多方、多層增設抵押、擔保條件,直接加重了企業的融資難和融資成本;三是在貸款條件上,銀行過于程式化,不能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按部就班的多,創新的少,表現在不僅融資成本高,而且期限與方式也與企業的實際需求不匹配。
(二)現有金融體系和信貸結構難以適應中小企業融資需求
20世紀90年代以來,洛陽金融體系發展逐步健全,已形成有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法人機構、村鎮銀行、外資銀行、信托、租賃擔保機構、典當行、小額貸款公司等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但現有金融體系和信貸結構并不適應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隨著近年來國家信貸調整和銀根緊縮政策落實,呈現正規金融戰略收縮以及信貸資金進一步向大企業集中現象。據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末洛陽市四大國有獨資銀行和其他商業銀行的存款和貸款占比分別為72.38%和73.59%,而作為中小企業信貸主力的洛陽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機構的存款、貸款規模占比僅達31.98%、29.76%,兩類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支持與其定位和發展方向并不相稱,這反映出現行的金融體系和信貸結構與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是相背離的。
(三)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特點與銀行貸款期限之間存在矛盾
中小企業處于初創期和成長期的居多,經營中不確定因素較多,經營可持續性風險較大,市場應對能力和自籌資金能力薄弱,在目前經濟下行的壓力下貸款需求期限較以往有所延長。在我們所調查的268家有貸款需求的企業中,貸款需求期限在1年以下的企業數占36.6%,貸款期限1~2年的占到60.4%。而在社會資金普遍趨于緊張的環境下,金融機構出于對信貸資金風險控制的角度對中小企業中長期貸款需求往往更為謹慎,在上述企業中,有74家企業因“貸款期限不符合金融機構要求”導致無法得到貸款或貸款延后審批。在獲得貸款支持的359筆貸款中,仍以短期貸款為主,其中226筆貸款期限為“6個月~1年”,占比為63%,1年期以上的貸款筆數有75筆,占比為20.9%。
(四)中小企業自身素質難以適應金融機構信貸要求
從企業自身角度看,中小企業由于規模較小,經營業績不穩定,自有資金較少,市場份額小等,存在經營高風險性。同時中小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財務制度不健全,缺乏正規審計,信息披露不透明,因此企業資信普遍較低。中小企業的弱勢地位致使其在與國企或其他強勢企業發生的經濟活動中,銷售與服務的結算經常被采取票據方式結算,而中小企業本身資金困難,發放工資、交稅等支出時,又不得不支付現金,不得已還要向銀行貼現,而貼現利息有時幾乎和貸款利息持平,因此,中小企業因結算工具的不可選擇性,又一次背上成本負擔,使企業資金問題進一步被放大[6]。此外,中小企業普遍缺乏貸款抵押物品或擔保單位,由于多數中小企業規模經營小,投入資金主要用于購置生產設備和原輔材料,其土地、廠房大多采用租賃形式,可用作銀行貸款抵押的固定資產主要是機器設備和存貨,即使銀行愿意接受,折扣率也較低,中小企業獲得信貸擔保主要依靠關聯企業互保形式。
(一)突出銀行主渠道,提高中小企業銀行融資份額和融資服務功能
銀行仍然是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主渠道,應加大商業銀行改善金融服務功能的改革,特別是要重視改善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服務,盡快建立一個相對完善、實用的“中小企業征信系統”,并向銀行機構推廣使用。地方金融系統要為推動信用貸款奠定基礎,支持、扶持金融中介參與銀行融資產品的推介,為中小企業銀行融資提供咨詢服務;其次,在融資政策上建立中小企業銀行信貸財政貼息機制和中小企業銀行貸款損失補償基金,引導和激勵銀行機構增加中小企業的信貸投向。繼續舉辦各類銀企對接會,推動銀行信貸與優質項目的嫁接,提供銀行家與企業家溝通的平臺,開展對話,增強交流,互通信息。
銀行要發揮信貸風險控制優勢,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提供企業信用評級和風險評估等技術支持,共同加強擔保貸款的貸后管理。在出現風險時,加大對第一還款來源的追索力度,降低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風險。銀行業金融機構還要根據中小企業發展特點,建立獨立的中小企業風險定價、成本利潤核算、信貸審批、激勵約束、風險分類管理機制和損失撥備制度,在考核信貸投放整體質量及綜合回報的基礎上,設立合理風險容忍度。建立完善盡職免責機制,對中小企業當年新增貸款不良率在規定以內、沒有違法違規行為的客戶經理,實行盡職免責。
銀行系統應積極推進信貸品種和服務方式創新。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根據中小企業多樣化需求,加快業務創新,積極開展中小企業股權質押貸款,推廣應收賬款質押、倉單質押、供應鏈融資、票據融資等貸款品種,積極發展信托融資、租賃融資和有特色的理財產品。借鑒國際貿易融資經驗改進中小企業國內貿易融資手段,探索中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還款方式,實行更為靈活的還款政策,緩解中小企業到期貸款還款壓力。
(二)加強對民間融資的監管,促使民間借貸的規范化和陽光化,引導更多民間資本投向中小企業
首先,對民間借貸進行準確定位,在法律層面上正確界定正當融資與非法融資的界限,對具有真實的生產性或消費性支出背景、利率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的融資可視為正當融資。其次是開發民間借貸監測管理系統,拓展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功能,在人民銀行現有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和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的基礎上,開發獨立的民間借貸監測管理系統,并與企業信用信息和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相連接,為各類放貸人提供更加全面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全面擴大征信系統功能和影響力。第三,整合征信和金融統計系統,為金融管理提供及時準確的民間借貸信息,對現有的金融統計分析系統進行升級,使之能夠根據金融管理需要,從征信系統采集民間借貸信息,能夠像信貸、現金收支報表一樣,按月生成民間借貸報表,為金融管理提供更加全面真實的統計數據。第四,建立民間借貸的登記、管理、監測制度以及民間借貸監測管理指標體系,實行有管制的民間借貸利率,規范民間借貸行為。依托民間借貸監測管理系統,對民間借貸行為進行登記備案,實現對民間借貸規模、流向、利率等信息的實時統計分析,并以此登記作為處理有關民間借貸債務糾紛的依據。最后,要建立健全民間借貸發布制度,正確引導民間借貸活動和投向。基層人民銀行應加強對區域民間借貸情況的研究分析,定期發布民間借貸運行和風險狀況,正確引導民間借貸活動投向有發展前景、創新能力強的中小企業。
(三)幫助支持更多的中小企業通過融資租賃、進入資本市場等方式實現多元化融資
在中小企業融資服務上,建立一家由財政入股,多方籌資,政府引導,公司治理、市場運作的融資租賃公司,為中小企業技術改造、產業升級時提供機器設備融資租賃服務。籌措、建立政府信用增進基金,以便為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和集合票據提供信用緩釋。引導金融類中介服務公司,發揮其專業優勢,積極參與和推介中小企業,提前做好改制、財務輔導等基礎工作,為以后中小企業在OTC掛牌、IPO融資、發行私募債券等做好準備。積極創新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鼓勵中小企業通過股票融資、資產證券化、兼并重組、發行中短期融資券和集合債券、股權私募等多種融資方式進行融資,不斷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應給予適當風險補償,政府或銀行業可以通過安排專項資金的方式,逐步完善中小企業融資風險補償機制。
(四)進一步加強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完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
作為管理銀行,市級人民銀行要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工商、公安、稅務部門要大力支持人民銀行征信數據采集,形成全社會共享的企業信用檔案系統、信用評級機制和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實現信用征集、咨詢、評估和使用網絡化。市級各商業銀行應盡快制定適合中小企業的分類評級和信貸準入標準。已建立中小企業信用評級體系的金融機構,要根據實際情況改進和完善評級標準,擴大信用評級使用范圍。積極組織商業銀行運用信用信息系統,篩選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客戶,給予信貸支持。同時,應嚴格實行失信懲戒和守信激勵機制,切實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維護金融債權,依法嚴厲打擊惡意逃廢金融債務行為。
(五)中小企業積極解決自身的問題,通過企業素質的提升增加融資的“話語權”
中小企業具有經營靈活、變化快捷的特點,因而在時間上和數量上對資金的需求具有不確定性,這就要求企業自身提高積累能力,以對市場變化能做出迅速的反應。同時,中小企業的發展也必須有一定量的資本積累,如果
僅有極少量的創業資本而把大量的資金需求寄托于銀行貸款或其他融資方式上,企業的發展也是難以持久的。中小企業還應加強內部管理,規范企業財務制度,自覺規范自身經營管理行為,逐步建立健全內部財務、會計制度,提高企業財務狀況的透明度和財務報表的可信度,嚴格遵守企業財務會計核算制度,如實編制財務報表,及時、完整、準確提供財務信息,增強信息透明度。特別要樹立誠信意識,增強信用觀念和法制觀念,守合同、重信用,按期歸還貸款,自覺維護金融秩序。中小企業還要積極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順應國家宏觀調控,加快推進技術創新和產品結構調整,實行轉型升級,使產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不斷增強市場競爭能力、贏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參考文獻]
[1]林毅夫,李永軍.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1(1)
[2]楊思群.中小企業融資[M].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12
[3]羅得志.中國銀行制度變遷綜述[C].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國際金融系工作論文,2011
[4]王敏,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思考[J].發展研究,2008(5)
[5]林毅夫,章奇,劉明興.銀行業結構的國際比較與實證分析[Z].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工作論文,2002
[6]陳春霞.我國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現實分析[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8)
[責任編輯:潘洪志]
Problems for SME Financing in the context of a"New Normal"Economy: a Case Study of SMEs in Luoyang
LIU Jianguo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the main cause of financing difficulties for SMEs in Luoyang is the financial discrimination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leading by banks. The current financial system and credit structure could not meet the financing demand of SMEs. The operational nature of SMEs has contradicted with the length of maturity of banks. The quality of SMEs could not meet the credit and loan demand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Luoyang should promote financing share and financing services for SMEs via banks, enhance supervision over non-governmental financing to make it standard and transparent. The government should also help SMEs realize diversified financing by finance lease and entering into capital markets, enhance the credit system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 the credit evaluation system. In the mean time, SMEs should solve their own problems in an effort to promote enterprise quality for adding weight to the right of speech in financing.
Key words:Luoyang, SME, financing demand, problem, cause, countermeasure
[基金項目]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中小企業融資方式與服務創新研究”(132400410823)。
[作者簡介]劉建國(1966-),河南洛陽人,洛陽師范學院商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企業經濟與技術創新。
[收稿日期]2016-07-28
[中圖分類號]F640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