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書芳
(紹興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依托第二課堂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
——以浙江省高校為例
胡書芳
(紹興職業技術學院,浙江紹興312000)
[摘要]第二課堂作為第一課堂的有益補充,對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高校仍未能夠充分認識第二課堂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作用。文章以浙江省高校為研究樣本,從第二課堂現狀出發,探討了目前我國高校第二課堂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最后從學生、教師、高校三個層面提出了完善第二課堂的對策。
[關鍵詞]第二課堂;創新型人才;高校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0.187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教育體制的改革,我國各高校陸續進行了創新型人才培養方式的變革。但是,其培養出的畢業生仍存在創新能力弱、與企業對創新型人才的要求相差甚遠等問題。這與目前我國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有很大的關系。
1第二課堂對創新能力培養的作用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了我國高校的改革的任務是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高等院校需要承擔為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新任務。創新能力和素質包括實踐領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領域的創新能力。課堂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主要陣地,但是很多高校大多關注第一課堂教學,忽視第二課堂實踐。第二課堂是指學生的各項實踐活動,包括學校教程之內的實踐活動,也包括學校教學課程之外的實踐活動,它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第二課堂實踐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第一課堂無法比擬的優勢和作用。
1.1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實踐創新能力
第二課堂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搖籃。學生通過參與第二課堂的實踐,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學科和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和學習。第二課堂把很多具有相同興趣的同學組織在一起,大家根據自己對某一學科或者某一領域的感興趣的問題,共同研究,共同探討,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激發新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迸發新想法并付諸實踐。
1.2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提升意識創新能力
第二課堂包括學術性、娛樂性和健康養生性的社團活動、志愿者活動、社會調查、勤工儉學活動等。學生通過自發組織社團,形成社團內部的組織機構,自己組織活動和志愿者活動等,自己管理社團事務,自己處理社團人事關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
1.3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業務素質,形成開拓性創新品格
學生在參加第二課堂的實踐活動中,能夠有機會把第一課堂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從而在實踐中鞏固加深第一課堂的理論知識。學生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提升了自己的綜合業務能力,為將來的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
1.4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
通過第二課堂的實踐活動,學生參加各項社團活動、志愿者活動、社會調查、勤工儉學活動等,能夠在畢業工作之前接觸社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學生還能在第二課堂的實踐中培養創業能力和形成創業人格,為將來的創業做好準備。
高校應該將學生第一課堂的專業知識和第二課堂的實踐創新相結合,為社會培養出具有高素質、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高實踐能力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
2浙江省高校第二課堂開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2.1調查對象及現狀
本研究以浙江省六所高校為研究對象,選取了紹興文理學院、浙江郵電職業技術學院、紹興職業技術學院、寧波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嘉興學院的在校學生進行調查,包括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回收473份,其中有效問卷428份,占問卷總數的85.6%;同時,對這四所學校的教師也發放了50份問卷,回收50份,占問卷總數的100%。
調查發現,目前,各個高校第二課堂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各種學生社團、自主創業活動、志愿者活動、勤工儉學等,各種形式都有很多成員,每一屆新生都有很多學生參與,補充了新鮮血液。但是第二課堂和第一課堂相比,地位遠不如第一課堂,在學校得不到領導和教師的重視,處于邊緣地位。
2.2第二課堂存在的問題分析
通過對有效問卷進行匯總整理,數據分析,研究發現浙江省高校第二課堂存在以下問題。
2.2.1學生層面,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動機不明確,動力不足
通過紹興文理學院和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兩所本科學校的調查顯示,78%的大學生都認為第一課堂的理論學習重于第二課堂的學習,大部分學生更偏向于把課外時間用在考證、考研等學習方面;有33%的同學有勤工儉學的經歷;僅有25%的同學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學生會活動、志愿者活動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但是92%的同學都認為第二課堂的實踐活動對就業和提升能力有幫助,由于自己時間有限,更傾向于把時間用在理論學習上。
通過對兩所專科院校的調查顯示,82%的大學生都有過參加學生會、志愿者、社團等活動的經歷,僅有18%的同學未參加過任何第二社團活動。此外,47%的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目的是為了鍛煉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素質,增加自己的興趣愛好,32%的同學是為了打發大學無聊的時光,10%的同學為了認識更多的朋友,還有11%的同學是由于羊群效應而報名參加社團、志愿者等活動。
此外,調查發現,參與第二課堂的大部分學生都是學生干部、學生黨員和學生會的同學,其他的同學非常少。另外,相當一部分學生進入社團的第二個月到第四個月之間,便因為各種原因退出社團,37%的同學認為各種活動要交的經費超出了自己的負擔能力;32%的同學認為參加了活動沒有達到鍛煉自己能力的目的,反而浪費了時間;17%的同學認為活動數量太多,而自己時間有限,沒有時間和精力參加太多的活動;其余的則認為自己對活動不感興趣。
2.2.2教師層面,對第二課堂重視不夠
通過對3所本科院校的調查,大部分教師都把時間放在科研和評職稱方面,對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很少指導,僅有個別負責學生工作的老師對第二課堂有所關注,但是也是處于旁觀者的角度指導;教師對學科競賽和科技競賽重視程度也不夠,課余指導也是少之又少。而3所高職院校則情況稍微好一些,但是高職院校的教師授課任務較重,專業課教師平均周學時在15節以上,教師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在上課備課上,沒有多余的精力去指導學生的第二課堂實踐;學科競賽方面,由于學科競賽和教師的獎金以及評職稱掛鉤,利益驅動下,大部分專業課教師非常重視學科技能競賽和創業競賽,從選學生、指導學生等方面都比較重視;而對于其他的社團活動,則鮮少有教師問津,很多社團的指導教師只是掛名的,并沒有實質性的指導。這些因素使大部分第二課堂活動都處于自發組織狀態,活動層次較低,制約了第二課堂的發展,限制了第二課堂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此外,80%的專業課教師認為自己創新能力缺乏,也缺少創新教育的方法,不知道在第二課堂指導中如何去進行創新教育。
2.2.3學校層面,經費投入不足
調查發現,六所學校對第二課堂的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第二課堂配套的設備、場地、設施都較差,任其自然發展,優勝劣汰。從創業方面來看,雖然六所院校都有自己的創業中心和創業園,但是學校對學生的創業支持并不充分,有的學校對學生創業免費提供場地,但是并沒有相關的技術指導和資金支持,只有2所院校在學生領取營業執照后,憑營業執照對學生進行1萬元的創業資金支持,其他學校則沒有。在社團活動方面,學生活動的場地較少,大部分社團借用教室或者體育館,有些社團在露天場地進行,有的則在教學樓的大廳,場地非常簡單。在志愿者活動方面,有些活動有教師牽頭,聯系相關的服務場所和機構,但是大部分都是學生自己自發組織。勤工儉學方面,大部分學校能夠對在校的貧困生提供一定的崗位,比如在圖書館打工、教室打掃衛生等,但是工資較低,崗位少,很多學生是自己找工作崗位。在其他活動方面,大多也是學生自發組織,僅有2個本科院校和一個高職院校的學生,曾經幫助教師做過科研方面的社會調查。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第二課堂的發展,影響了第二課程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促進作用。
3加強第二課堂建設,促進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3.1學生層面,積極參與
首先,大學生要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知曉自己想從事的工作崗位需要的能力和知識,從而有意識的通過第二課堂去培養自己的能力,為將來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此外,大學生還要有自己的業余愛好,積極參與第二課堂的實踐活動,通過第二課堂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同時也擴大了第二課堂的影響力。此外,由于參加第二課堂活動與學生的評優評先掛鉤,讓學生也有動力去參加第二課堂。
3.2教師層面,提升能力,主動指導
教師既是第一課堂教學的主力,又是第二課堂創新教育的主力。教師要人盡其才,發揮自己的特長,積極指導第二課堂活動,創新第二課堂的形式和內容,以滿足大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專業課教師隊伍要積極指導學生的學科競賽、科技作品、課題研究等,社團專職教師要多參與學生的活動,多組織活動,在指導和參與的過程中,教師要用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去影響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此外,教師還要加強創新能力的學習,研究創新理論,學習創新教育方法,把自己培養成創新教育的專家。
3.3學校層面,提供資金、場地、人力保障
(1)資金方面。學校要加強對第二課堂的資金投入力度,同時,學校要加強和企業、社會的聯系,爭取得到企業的資金支持和政府的財政撥款。加強對二級教學單位的資金劃撥力度,在經費使用方面實行嚴格的經費審批制度。此外,還應該成立專門的部門,負責監管各二級單位的資金使用情況,對挪用經費、刻意減少經費開支的二級單位進行嚴肅處理。在資金使用方面,學校應該明確經費開支范圍,確定差旅費、辦公費、支出標準和教師課時費的補助標準,對優秀指導教師除了給予課時補助,還要給予一定的經濟報酬,以增強教師參與第二課堂指導的積極性。
(2)場地方面。首先要加強校內實踐基地建設,包括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校內實踐基地要符合專業化的特點,要代表先進科技的發展方向,還要探索多元化的實踐基地建設道路,使實踐基地能夠真正發揮作用,既能保障實踐活動的質量,又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其次要加強校企合作。積極探索新的校外實踐活動基地,以專業為單位,每個專業建立5個以上的校企合作單位作為校外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活化課本知識,理論應用于實踐的場地。
(3)人力方面。形成第二課堂的領導機構和教學機構,鼓勵優秀教師指導第二課堂實踐。通過課時報酬、業績考核、職稱評定等因素來激勵教師參與,把教師的指導成績與領導的職位晉升和獎金掛鉤,與教師的工資和職稱評定掛鉤。此外,學校應該量化第二課堂的工作量,進行與第一課堂同酬獎勵,而對只掛名不進行實質指導的教師進行批評,扣除其課時報酬,3年內不再聘任其作為第二課堂的指導教師。領導層面,通過業績考核和晉升的掛鉤,督促領導重視第二課堂建設。
參考文獻:
[1]任一波.高職院校依托第二課堂開展創新教育的思考[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9):48-49.
[2]胡春春.第二課堂與經管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韶關學院學報,2015(5):170-173.
[3]趙瑜.優化高校第二課堂推進創新人才培養[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4):113-114.
[4]趙新宇.吉林省高校第二課堂育人模式構建研究[D].長春:吉林農業大學,2013.6
[5]張淑春.創新素質的內涵、結構及特征[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5(5):54-55.
[基金項目]此論文系浙江省高教學會科研課題“大學生第二課堂創新素質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KT2015086)”,紹興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課題“眾創時代背景下浙江省大學生創業融資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51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