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愛平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的開展應不斷增強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增加閱讀數量,尤其是農村的中學教育更應該關注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情況,避免農村學校因為思想觀念或者基礎設施等方面的不足阻礙學生閱讀興趣的養成,注重對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激發。
【關鍵詞】農村中學 語文 課外閱讀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091-02
閱讀是人們獲得知識見聞的一種基本方式與主要的渠道,在課程標準中規定九年級的課外閱讀量需要在400萬字以上,所以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該重視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尤其是農村地區的中學,現階段農村中學語文課外閱讀還處于一個被忽視的地位,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尋找學生喜歡的語文課外書籍素材
每個學生的興趣、稟賦與語言知識儲備等都是不同的,各自喜歡閱讀的書目也是不同的,有的喜歡百科知識、有的喜歡文學,真正適合學生的書,學生是不會拒絕的[1]。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就是針對學生的愛好進行針對性的書籍選擇,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類型才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學生開展語文課外閱讀的主動性,比如對于那些較為喜愛科普科幻類的書籍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推薦《昆蟲記》、《可怕的科學》等書籍,而如果學生喜歡閱讀文類的書籍則可以為其推薦《朝花夕拾》、《繁星》、《春水》等,也可以鼓勵學生閱讀四大名著。在這方面興趣的培養過程中不應該急于求成,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讓學生逐漸找到自己喜歡的書籍類型,然后激發興趣之后就可以開始主動閱讀了。只要是健康積極向上的書籍都應該鼓勵學生涉獵,使學生真正的喜歡上閱讀這一活動。
二、拓展書籍來源,營造閱讀氛圍
在農村中學為了解決學校普遍存在書籍少的難題,語文教師應盡量的與學校溝通,為學生通過借閱條件,使學校的圖書館、閱覽室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2]。還可以鼓勵學生將平時的零花錢積累起來為自己購買書籍,將自己家中閑置的書籍放到班級的圖書角供同學們借閱,實現資源的集中與共享,不斷擴大教室圖書角的規模,解決農村學生缺少圖書資源的問題。另外,還應該積極的為語文課外閱讀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教育活動的開展都是需要在一定的環境支持,可以說什么樣的環境就會造就什么樣的人,這屬于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應該在教室張貼一些閱讀方面的名言警句,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室墻壁、走廊等空間,也可以在教室黑板一側設置“每日格言”這一欄目,讓學生每天輪流進行語句的抄寫,可以是名言也可以是自己在閱讀中發現的有啟發性的句子,處于這種環境之中,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會領悟到閱讀的意義。
三、促進農村中學語文課外的延伸閱讀
語文課本上的課文大多選自一些優秀作品,有的選自名著,在這些課文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向學生推薦原著,利用課文教學激起學生讀原著的興趣[3]。在語文教材的最后都有名著導讀這一項內容,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內容為學生開展一節圖書推薦課程,這樣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對于課堂教師推薦的書籍會產生一種親切感,會愿意去主動的進行閱讀。另外,還可以從電視劇進行閱讀的延伸,比如在《水滸傳》、《西游記》等名著改編為電視劇播出后都引起了很大的討論熱潮,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上的一些觀點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啟發學生當書籍中的文字轉變為具體可感的影像之后,張飛缺少了書中描寫的英氣,林黛玉沒有了想象中的美,如果單純的從影視資料獲得名著的信息就會失去人物原本的模樣,這樣學生就會增加閱讀原著的熱情,再比如推薦學生觀看《百家講壇》這一節目,也會逐漸的激發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興趣。
四、針對中學語文課外閱讀開展適時評價
在農村中學的課外閱讀興趣激發中要針對學生的課前閱讀交流、制作閱讀感悟卡、集體閱讀以及班級讀書會等開展的活動環節的成果進行即時評價,對學生獲得的成長和進步提出鼓勵,在日常的班級活動中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了解學生最近的閱讀情況,比如閱讀的書籍類型名稱以及閱讀的平均時間等,通過教師與學生耐心的交流,給予學生鼓勵可以促進學生更加注重課外閱讀這一獲得,起到激發興趣的作用,在學期結束的時候可以開展“閱讀之星”的評選,根據學生的閱讀數量、閱讀收獲、個人的進步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評價。
在語文課外閱讀的培養中可以說興趣是促進學生積極進行閱讀的最有效的途徑,擁有了閱讀的興趣才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接觸課外閱讀素材,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體會到閱讀的快樂。對于農村地區缺少書籍來源、閱讀氛圍以及積極性不足等的問題,應該著重的進行解決,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條件,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參考文獻:
[1]邵海銀.農村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習慣培養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
[2]蘇勤.提高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能力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
[3]馬卓.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問題與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