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雯超 王淑芹
摘 要:納稅籌劃向來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做好納稅籌劃工作,能夠有效控制企業經營成本,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營改增”背景下,制造企業納稅籌劃的條件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針對此,積極調整和改進納稅籌劃方法勢在必行。鑒于此,本文對“營改增”對制造企業納稅籌劃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納稅籌劃思路和方法,期望為“營改增”背景下制造企業納稅籌劃工作的調整與創新提供可行的參考。
關鍵詞:“營改增”;制造企業;納稅籌劃
營改增即營業稅改為增值稅,是我國稅收政策的重大改革。2011年公布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明確提出營改增的目標:“改革試點行業總體稅負不增加或略有下降,基本消除重復征稅。”可見,營改增是國家通過宏觀手段減輕企業稅務負擔,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舉措,也是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和不斷波動的背景下,中央政府為促進國民經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然而,稅收政策的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許多制造企業在營改增后,稅務負擔不降反增,而究其原因,與企業納稅籌劃方法不合理有著直接關系。因此,在營改增背景下,積極研究稅收政策對制造企業的影響,并對制造企業提出合理的納稅籌劃方法顯得極為必要。
一、“營改增”對企業納稅籌劃的影響
營改增的最終目的是減少對企業的重復征稅,調價過高的稅率,減輕企業稅務負擔,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通過實施營改增,貨物批發和零售企業能抵扣接受服務的相關進項,進而顯著降低其稅務負擔,促進企業經營成本的降低和企業價值的增加,為企業的健康經營和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營改增對企業的經營與發展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對中小規模的企業而言,營改增后,企業的發展空間進一步擴大,經濟效益進一步改善,這使其有望不斷提升自身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實現企業業務結構的優化升級和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實踐證明:營改增在上海、北京等地的實踐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企業財務負擔因營改增而顯著降低,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與此同時,營改增后,由于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企業的經營成本將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不斷降低而顯著下降。可見,營改增背景下,企業的利潤空間進一步擴大,這對企業的長期經營和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
二、“營改增”對制造企業的影響
“營改增”對制造行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為突出的影響是強化了對服務型制造企業的引導與扶持,以及進一步激發了制造企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對制造企業而言,這兩大影響將直接決定其未來業務結構的轉變與升級,使不斷拓展服務項目并提升服務質量,同時積極創新產品與技術,以減輕自身稅負,增加企業價值,實現企業的健康成長和可持續發展。
1.引導服務型制造業發展
稅改前,征稅對象是企業銷售總額,因此企業為旗下生產的所有產品而購買的任何技術都要隨著流轉環節被征收營業稅,除此之外,制造業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分別需要交納相應的稅額,因此存在重復征稅的情況。營改增后,重復征稅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現代服務型制造企業的銷售總額包括了產品與服務所得,因此服務型制造企業的稅務負擔大大減輕,使其經營成本顯著降低,為服務型制造企業價值的增加和市場競爭力的不斷提升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因此,營改增積極引導著服務型制造企業的發展,同時也使得制造企業積極拓展服務項目和服務范圍,以在節約經營成本的同時拓展企業業務范圍,實現企業業務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2.倡導企業科技創新
制造企業通往往具有主業和副業,副業指的是企業內部為主業(即產品制造)所提供的服務,若將副業從制造企業中分離出來,就會使得前后稅款不能相互抵扣,進而加重制造企業稅務負擔,形成重復交稅的情形。營改增后,制造企業可根據自身業務結構將副業獨立出去,使企業業務主輔分離,實現更為科學的業務結構和更為全面、有效的業務管理活動,同時也不會造成重復交稅和稅負提高的問題,這將使得企業投入更多管理、技術、資金等資源在主業上,使其逐漸培育、形成和發展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總之,營改增后,企業在主業務相關技術研發與創新方面具備了更為理想的環境和條件,即營改增政策激勵著制造企業不斷創新科技。
三、“營改增”背景下制造企業納稅籌劃對策
“營改增”的初衷在于減輕制造企業稅務負擔,引導我國制造行業向著服務型、現代化、科技化的方向發展,因此,在“營改增”背景下,制造企業應全面認清“營改增”的意義與準則,并通過合理、合法并科學有效的納稅籌劃策略減輕自身稅務負擔,節約企業經營成本,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對此,制造業可采取以下納稅籌劃措施:
1.合理選擇納稅人身份
制造業交納增值稅的過程中,納稅人的身份對最終的納稅金額有著重要的影響,例如:一般納稅人可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小規模納稅人無需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等等,因此,對納稅人身份進行合理選擇,是營改增背景下制造企業納稅籌劃的重要方法之一。財稅〔2013〕37號文件附件2《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第一條第(六)項對于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作出規定,《試點實施辦法》第三條規定的應稅服務年銷售額標準為500萬元(含本數)。應稅服務的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超過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標準的納稅人為一般納稅人,未超過規定標準的納稅人為小規模納稅人。此外基于降低稅負而安排的銷售規模,可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或是小規模納稅人,以達到納稅籌劃的目的。
2.優化銷項稅籌劃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規定“試點納稅人提供應稅服務,按照國家有關營業稅政策規定差額征收營業稅的,允許其以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支付給非試點納稅人價款后的余額為銷售額”。“差額征稅”和進項稅抵扣政策,對制造企業稅務抵減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利用這一政策進行銷項稅籌劃能夠有效減輕制造企業稅務負擔。對此,服務型制造企業可充分利用“差額征稅”政策進行稅收籌劃,降低納稅負擔和相應的財務風險。
而與此同時,根據財稅[2011]111號文件“接受交通運輸業服務,除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外,按照運輸費用結算單據上注明的運輸費用金額和7%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的規定,制造企業可實現相應的稅務減免。除此之外,企業也應積極利用“差額征稅”和進項稅抵扣政策實現其他稅費的合理籌劃。
3.優化進項稅籌劃
營改增背景下,企業可通過合理的進項稅籌劃為企業爭取較低的稅額,以節約經營成本,提升經濟效益。但與此同時,營業稅和增值稅的核算方法和相關要求差距均較大,制造企業在實務操作中常常會混淆抵扣項目與不可抵扣項目,這需要制造企業會計人員充分明確增值稅的可抵扣與不可抵扣進項稅內容,進而更好的把握抵扣機會,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同時降低因核算事物而造成的納稅風險。在營改增背景下,企業的進項稅額抵扣范疇已經逐步擴大,包括固定資產在內的許多部分均被納入進項稅抵扣范圍,同時,營改增下的低征高扣原則也為企業納稅籌劃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為企業創造了更為豐富的抵扣與優惠項目,企業納稅籌劃過程中應充分利用這些政策尋求更大限度的抵扣,以顯著降低稅額,增加企業利潤。
4.完善供應商納稅籌劃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我國各產業的不斷轉型升級,產業分工逐漸細化,企業管理逐步向著精細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各個行業、各種類型的企業之間的分工關系日趨復雜而密切,因此供應商納稅籌劃也是“營改增”背景下企業納稅籌劃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服務型制造企業而言,產品從生產到形成到服務的各個環節中,都存在著數量不等的供應商,而企業購入供應商為產品生產所提供的原材料與半成品的成本中,通常已經包含了增值稅。
營改增背景下,服務型制造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按自己的需求選擇供應商,因而多數企業更傾向于能夠提供增值稅發票的供應商。但供應商的選擇需要結合其專業資質,原材料或半成品質量、價格,以及企業信用與口碑等多方面因素,僅以能否提供增值稅發票為選擇依據是不理智的。由于營改增后企業可實現進項稅額抵扣,加上一般納稅人通常都可以提供增值稅發票,因此在選擇供應商時,應盡量選擇那些以一般納稅人身份開具增值稅發票的供應商,實踐過程中,還應積極尋求高抵扣率的增值稅發票,以減免稅費,節約成本。營改增背景下,服務型制造企業的進項稅抵扣范圍進一步擴大,加上低征高扣的優惠原則,為服務型企業納稅籌劃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在此背景下優化供應商選擇策略無疑是提升納稅籌劃效果的重要途徑。
5.利用固定資產投資進行納稅籌劃
隨著增值稅改革的不斷深化,納稅人成為了增值稅的直接受益人,加上新購固定資產進項稅額準予抵扣,因而企業在購置固定資產時,在價款不變的條件下,固定資產的成本將相應的降低,且各期固定資產的折舊成本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這位企業進一步拓寬了企業的利潤空間。除此之外,營改增背景下,固定資產投資的進項稅可從銷項稅中給予抵扣,因而減少了對企業流動資金的占用,這使得企業資金流動性得到一定的增強,對企業提升資本運行效率和降低財務危機十分有利,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營改增為不但為企業納稅籌劃提供了許多新思路,更切實為企業的經營與發展著想,積極調整納稅籌劃策略,不僅僅能夠降低企業稅務負擔,更能夠優化企業運營水平,增加企業經營利潤,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規模的企業利用固定資產進行納稅籌劃時應采取不同的策略,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利用固定資產投資進行納稅籌劃時就應充分注意時機和投資方向,從而最大限度的實現稅額的減免和企業利潤的增加。
四、總結
綜上所述,“營改增”是我國稅務史上的一項重要改革,對制造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而稅務改革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制造企業只有在全面認識“營改增”的內涵與意義的基礎上,不斷反思和優化納稅籌劃工作,才能真正享受到“營改增”為減輕企業稅負,促進企業發展的益處。由于“營改增”實施至今時間不長,制造企業尚未完全適應,因此,當前積極反思納稅籌劃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改進納稅籌劃策略是所有制造企業的重要工作。
參考文獻:
[1]呂振華.營改增下企業納稅籌劃的策略[J].中國外貿,2013(8):39-40.
[2]吳楠.“營改增”后的企業納稅籌劃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6):83-84.
[3]梁文濤.“營改增”對企業稅負的影響及納稅人身份選擇的籌劃[J].注冊稅務師,2013(12):26-28
作者簡介:徐雯超(1994.01- ),女,山東省青島市人,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2級會計專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