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林花
摘 要: 培養德智體美勞的綜合性人才是教學宗旨和教育目標,體育是綜合素質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文章論述了小學體育趣味教學的意義,闡述了趣味教學應堅持的原則,最后以50米跑為例,具體論述了小學體育教學中趣味教學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 小學體育 游戲 趣味
體育是綜合素質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沒有健康的體質、強硬的身體素質做基礎和后盾,德、智、美、勞等的發展會成為空中樓閣。然而,應試教育的沿襲,體育教學不容樂觀,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和推進,隨著“素質教育”的唱響,“陽光體育”、“終身體育”等理念,為體育教育教學帶來了生機和希望。筆者對小學體育的趣味教學進行了初步探討,這里和同仁們交流幾點趣味教學的體會。
一、小學體育趣味教學的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一個深思熟慮的教師,總力求創造渴求知識的氣氛,使智力興趣成為一些線索……”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名言深刻說明了趣味教學的意義,也為教育教學工作者指出了課堂教學改革的出路——構建趣味課堂,為孩子們營造輕松、愉快的樂學氛圍,小學體育教學也不例外。
小學生天性活潑,喜歡動,喜歡新鮮有趣的東西。玩更是孩子們的天性,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在玩樂中而得到的。體育鍛煉也如此,應該讓孩子們在玩樂中得到鍛煉和提升,注重激發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體育運動的欲望,使學生對體育運動形成積極的情感,感受到體育給身心帶來的愉悅,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趣味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莎士比亞說:“游戲是孩子們的工作?!焙⒆觽兊膶W習活動應建立在游戲之上,游戲使孩子們樂在其中,主動參與。小學體育教學應立足于體育游戲,但體育游戲的選擇和使用應堅持以下原則。
1.適用性原則。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首先根據學生的身心、年齡特點等而選擇適當的游戲,所謂適當,難度系數應適中。
小學低年級段的學生的游戲應情節簡單、難度系數盡可能小,因為6歲~10歲的兒童骨骼發育不完全,尤其是一年級的小朋友,肢體協調能力弱,游戲的要求不容易真正把握和領會,游戲的規則很難遵從,往往“我行我素”。因此,游戲除了簡單易行外,教師的示范和參與也是必要的。常用的游戲有擊鼓、趕鴨子、梅花斗艷、割麥子、信鴿放飛、歡樂的小礦工、追兔、跟蹤追擊等,都可以選擇使用。中高年級段的體育游戲難度系數可以適當增大,除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外,游戲的真正目的以考驗肢體平衡能力為主。“適用才是最好的”。因此,小學體育游戲的選擇務必注重適用性。
2.安全性原則。
小學生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差,往往在游戲中,容易“忘形”、“忘我”,如果不注意安全,隨時就會有一些安全隱患發生。體育游戲的安全應關注以下兩點:
(1)活動前,排除環境的不安全因素,確保環境的安全。
(2)游戲中,關注學生的動態,游戲規則、游戲方式應詳細審核。
體育游戲旨在增強體育活動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參與度,但如果不能保證游戲的安全系數,趣味教學就會意義全無。
三、趣味性教學的具體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水平。
(1)觀念落后。體育課上,教師們為了“關注”學生的“安全”,將學生要么關在教室里自習,要么給孩子們講講笑話、說說故事,要么帶到操場上跑兩圈而散放羊在操場上三五成群打鬧嬉戲、三三兩兩坐在一起閑聊,體育課成為真正的“放松課”、“解放課”、“自由課”。體育教師們認為體育課在小學是一門小科、副科,上不上無所謂等觀念的左右,致使小學體育教學的缺失。
(2)方法滯后。部分教師不注重體育游戲的開展,喜歡“單刀直入”,訓練什么項目,就絕不“混淆龐雜”。如訓練50米跑,就從預備、到起跑、到加速、到沖線等各個環節介紹得細致入微,簡直就是專業理論課。然后,反復跑、反復訓練,再測成績等,學生的訓練除了疲勞外,談不上身心的愉悅,與新課改的愉快訓練失之千里。
因此,教師應轉變觀念,強化注重體育的思想意識,掌握教學前沿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的應變能力,以趣味教學為導向,在完成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實現三維目標,讓游戲、趣味與體育課不分手。
2.合理設計游戲,構建趣味體育課堂。
50米快速跑是小學體育水平二的主要訓練項目之一,50米跑是枯燥、單調、乏味的體育項目,因此,在教學中,選用合適的游戲,使枯燥變有味,讓學生樂此不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活潑的環境中,掌握50米跑的動作要領,發展快速奔跑的能力。
(1)“踩尾巴”游戲。準備活動就是“熱身”運動。在這一環節,先讓學生圓形慢跑,既熱身,又與教材的快速跑相呼應。然后做關節操活動,在鮮明、歡快的音樂聲中,學生由靜到動,逐步熱身。之后,采用“踩尾巴”游戲而導入50米跑的學習訓練內容,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2)“跳繩”游戲。在基本部分,首先讓學生“前腳掌跑”,與之相適應的是“跳繩”游戲,讓學生用掌聲作為跳繩的節奏,這個游戲,既激發了活動的興趣,又訓練了學生的前腳掌跑的作用,達到提高前腳掌跑的游戲效果。
(3)“石頭、剪刀、布”游戲??焖倥苁?0米跑的核心和關鍵。在教學中,采用生活化的“石頭、剪刀、布”游戲,將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游戲引進課堂,既活躍了課堂,又提高了學生快速奔跑的能力,為課堂增添了生活化的色彩,更兼具趣味化。
總之,小學體育教學應本著“健康第一”的思想,有序開展趣味課堂活動,以充分調動學生主動鍛煉的積極性,釋放學習壓力,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寓教于樂,讓操場成為孩子們神往的樂園。
參考文獻:
[1]阮安生.發揮小學體育的特色優勢,激發小學生的運動熱情——淺析小學體育學科的趣味教學[J].新課程導學,2014(18).
[2]周偉華.寓教于樂,開展陽光體育——談小學體育學科的趣味教學[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2(7).
[3]徐張恒.論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滲透趣味性因素[J].中國校外教育,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