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
高中地理其實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但一些中學教師把這門課變成了學生的催眠課,這其中定有教師教學方法不當的原因。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改變過去陳舊的教學方式,真正實現高效的素質教學。
1.注重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看到許多人沒有方向感,對于這種人我們習慣稱之為“路癡”,這主要是其空間立體思維能力不夠造成的。其實一個人的方向感是可以培養的,通過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的建立,教師更加注重教學的實效和時效,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相連,對于地理中的那些空間思維,都會在現實中找到實踐的原形幫助學生理解,學生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建立大腦中的地理磁場,這就是大腦中的地圖,這樣學生的立體思維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2.區域地球教學要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內在規律
區域地理的教學,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其內在規律。第一步,明確“在哪里”,也就是定位,地理位置是一個區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環境的基礎,第二步“有什么”,也就是自然環境特征、資源狀況及人文地理狀況,如農業、工業、交通等,第三步“為什么及怎么樣”分析地理事物產生的原因及影響,并對其進行評價,第四步,“怎么辦”發現區域問題,做出合理評價,制定發展策略。如我國黃土高原和南方山區的水土流失問題、中東的水資源問題、歐洲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等。在考試題當中往往是通過區域地圖首先定位具體區域,再分析本區域內氣候、地形等事物狀況,并以此推斷其他自然地理特征,如河流是氣候與地形的綜合產物,植被是自然環境的一面鏡子,從圖示和給出的材料當中尋找其他相關自然環境特征如土壤類型、自然資源的種類、分布等,從而分析區域的人口、農業、工業、城市、交通、人文景觀。以中亞為例,就要先知道該區域的地理位置,首先是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這些位置基本決定了一個地方的氣候,水文、植被、資源等自然地理環境特征,這些自然特征深刻影響中亞的農業以游牧業為主灌溉農業發達的人文環境特征。其次是本區地理位置重要性的表現是交通地理位置是亞洲大陸通往歐洲西部的陸地必經之路,因而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但是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限制性因素,水資源的短缺日益嚴重,且生態環境退化現象日趨突出。通過中亞的學習后,讓學生試著自己歸納出西亞的地理位置,進而分析西亞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資源狀況和五海三洲之地的地理位置重要性的具體表現有哪些方面,只有教會了學生學習方法,再給予必要的學法指導,學生才能夠舉一反三,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3.認真鉆研教材
地理教材是地理教學中一種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它是對“課程標準”規定的“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的系統表述。時至今日,教材的權威性和唯一性的地位下降了,它應該成為教師研讀課程標準之后,需要認真研究的課程資源之一。新版地理教材普遍擺脫了“知識本位”的傳統模式,重視體現學生的學習過程,包含大量課程資源,同時為教師和學生開發利用地理課程資源留下了較大空間,例如:除了每節正文的系統的知識內容外,地圖版設置了“探索”、“學習指南”、“課題檢查”、“案例研究”等內容;人教版設置了“閱讀”、“思考”、“案例”、“活動”等內容;湘教版設置了“活動(思考、探索、實踐)”、“閱讀”等內容。面對這樣豐富的課程資源模塊,教師在教學準備過程中應該針對“如何使用,何時使用”進行具體分析研究,將這部分內容適時適度地引入教學。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接受與理解知識,而且可以為開展探究式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等教學、學習方法提供可能。
4.利用信息技術突出重點,深入淺出地講解難點,加強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現代教育學實踐證明: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各,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有效地實現精講精練,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傳統教學方法所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轉》一課教學中,“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在傳統地理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頗感困難,無論是用掛圖、模型,還是讓學生看教材中的插圖,由于圖式單一,沒有立體感,因此難以激發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學生很難形成完整的感性認識。利用各種地理素材,制作一個Flash課件。在屏幕上,先展示黃赤交角,再模擬演示地球繞日公轉過程及太陽直射點、晝夜長短的周期變化(黃赤交角的存在是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指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公轉過程中太陽直射點和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并分析其原因,通過多次課件演示,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空間概念并在頭腦中構建地球公轉的動態三維立體圖,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鼓勵學生動手繪制“地球繞日公轉軌道”平面示意圖。在講述過程中引用生活中的實例(如地面上影子的季節變化),引導學生鞏固理解、應用知識。這一課件把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巧妙結合起來,從而真實地模擬這一地理現象,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使學生真正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知識要點,做到了一圖在心,以不變應萬變,《地球的運動》這一節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5.課后及時總結教學
在本次課中是否已經達到了?達到的標志是什么?預先的教學設計與實際的教學進程之間有何區別?在課上是如何處理這些區別的?這次課感到比較得當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問題有哪些?什么問題是最突出的問題?在下次課中打算如何克服在這次課存在的最突出的問題?等等。教學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問題,教師也會有很多問題不一定能夠圓滿解決,課后要及時回顧總結,不斷調整改進,以期下節課時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廣大高中地理教師要結合地理學科特點,以改革為動力,在新條件下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抱著終身學習的態度,努力強化地理課堂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