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敏
【摘 要】民族音樂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孕育千年的智慧結晶和文明成果,與我國各民族的文化交相輝映,熠熠生輝?!疤岣呷袼囆g素養,促進民族文化發展”是我國高等音樂教育的核心目標,也是培養優秀民族音樂傳承人的神圣使命。本文就民族音樂的定義、民族音樂與教育的關系及民族音樂在高等音樂教育中是如何傳承和發展這三個方面,對民族音樂與我國高等音樂教育展開論述。
【關鍵詞】音樂教育;教學評價;思考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2-0185-01
一、民族音樂的概念
所謂民族音樂,從廣義上來說即某一個民族或某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勞動、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代表本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音樂。從狹義上來看,民族音樂是凝聚著各民族勞動人民智慧與汗水、極具本民族特征的傳統音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和反映了各民族生活氣息和民族精神的音樂文化。就中國的民族音樂來看,既包括56個民族的民族音樂,也包括由世界各地傳入中國并被中國傳統音樂吸收發展的一切音樂品種。民族音樂自古以來被視為我國的文化瑰寶,許多音樂家祖祖輩輩立志于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它代表的不僅是一種音樂文化,更是中華民族不卑不亢、頑強拼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血脈。在中華民族延綿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民族音樂既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又是長期積淀下來的文明成果。
二、民族音樂與教育的關系
高校音樂教育作為我國高等素質教育的核心部分,對于提高全民藝術素養、促進民族文明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古今中外的音樂教育史印證了:無論在任何朝代,音樂對人的熏陶教育、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對社會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所起的作用都非常重大。音樂教育是使人走向文明的教育,音樂教育必須觸及音樂作品的美,在審美熏陶中聯想世界中的思想、情緒、態度、事件。民族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脈,它一方面為其他音樂體系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一方面也在弘揚少數民族優秀文化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見,民族音樂與教育所追求的是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民族音樂是續寫和構成藝術史追求美、理解美的教育;而教育促使民族音樂不斷地傳承、創新和發展。
三、民族音樂在高校的傳承
民族音樂學科的領域是非常廣闊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它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廣泛。民族音樂作為一門實踐性學科,其研究領域也在日益發展。然而,在音樂充斥著人類生活各個角落的今天,民族音樂需要融入到高校音樂教育中,在音樂教育中溝通、發展。如果說民族音樂是一個社會音樂文化的心臟,那么那種因個人喜好而造成的民族民間音樂與大眾流行音樂的割裂,將使這個“心臟”發生梗阻。而梗阻的結果進一步導致民族音樂忽視自身的社會文化功能,忽視對大眾的關注,民族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吸取不到應有的音樂文化養分。
在當前高校的民族音樂教育問題上,一般采用工作室或研究室的形式,建立民族音樂文化研究基地,供師生共同學習和研究民族音樂文化。學生由校內封閉的專業藝術學習,走向了校外開放的問題探究,變成了自主學習。師生們深入少數民族聚居的邊遠山區,全面普查各民族的民間藝術,收集、整理和儲存民間音樂資料,獲得了許多研究成果,并及時將代表性的民間歌曲、民族器樂、民間曲藝和戲曲音樂編入地方性教材,作為對民族音樂教育教學的課程補充。師生在收集、整理和研究各民族的民間音樂中,繼承和弘揚了其優秀的文化傳統,促進了各相關學科的民族文化發展。因此,民族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的傳承主要就是依靠建立民族音樂研究基地的方式進行的。此外,將研究內容編入高等音樂課程體系、抓住與外部文化合作的機遇也是展開民族音樂藝術實踐和科學研究的重要方式。無論從促進藝術發展的角度,還是從培養優秀人才的角度來看,高校音樂教育在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高校音樂教育雖然是以培養優秀的民族音樂藝術人才為前提,但是卻更注重培養民族藝術的傳承人;在促進民族文化藝術事業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與各國各民族文化藝術事業的交流。
高校音樂教育多年來沿襲的是綜合音樂教育人才的培養模式,在“大眾化”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當下我國高校的音樂教育事業正一步步地走向開放,音樂教育應更加注重音樂人才培養模式與生活文化、科學知識學習的緊密聯系,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同時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歐以克.民族高等教育學概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9.
[2]楊海源.少數民族地區高校音樂教育與傳統音樂資源[J].民族音樂教育研究,2005(1).
[3]田發剛.恩施州民間藝術搶救的實踐與思考[J].巴文化(學術版),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