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錫華
(黎明職業大學公共教學部,福建 泉州 362000)
?
比賽教學法在大學籃球課堂中的運用
趙錫華
(黎明職業大學公共教學部,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大學籃球教學現有模式由于手段單一難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不良.籃球比賽教學法的應用,可以提高學生體育素養、改善實踐能力、培養靈活思考的能力,但是,目前的高校籃球比賽教學法存在比賽方式單調、公平性不足、控制效果缺乏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提升比賽頻率、多媒體教學引導、強化比賽學習、鼓勵自主學習等教學改革措施.
關鍵詞:大學體育;比賽教學法;籃球教學;運用
籃球是一項競技性極強的球類運動,同時它與一些田徑運動的區別在于團隊性,所以對于學生的能力鍛煉也顯而易見.但是目前很多大學院校對于體育教學往往缺乏重視,特別是推行體育選修以來,學生往往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項目,從而導致一些技術較強的項目被忽視,特別是一些團隊配合的球類運動,而籃球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覺得大學體育即是“玩玩”而已,從而導致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筆者在本文,就比賽教學法在大學籃球教學中的的運用展開分析和探討.
1大學生籃球比賽教學概述
比賽教學法是采用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學習籃球運動的規章以及流程,同時還可以靈活變通傳統的戰術,以達到完整教學的目標.而對于諸多大學籃球教學而言,比賽教學法也需要遵循籃球的基本規則,例如比賽選擇的對抗雙方需要人數均衡,同時要求比賽場地應當為專用籃球場地,同時比賽時間可以按照正規比賽時間分為4個小節,同時在比賽隊伍選擇方面遵循學生自愿的原則.而以上教學的好處在于能夠讓學生將學習轉變為一種動力,激發學生自主性以及上進心[1].
2大學籃球比賽教學的作用
2.1提高學生體育素養
目前普遍大學生在體育方面都嚴重缺乏素養,特別在體育新聞了解以及體育知識內涵方面.另外,大學時期的學習和鍛煉程度會影響他們對于體育的興趣.而比賽教學則可以很容易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體育素養.例如:不屈不撓的精神,即可以從籃球比賽的緊張刺激中獲得激發,而轉化為學生的體育素養,即是體育本身的拼搏精神;再比如比賽中的防護知識,則可以提升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2].
2.2提升學生自主意識
任何學習都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主動性,體育教育也不例外,特別是對于以往的中學體育教育,采用的是統一量化的教育,教師為學生安排好了所有的教學流程,而學生只能被迫接受,從而導致在今后學習過程中自主意識被扼殺,最終導致學習過于被動,學習效率不高.對于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這一問題,體育教學中融入比賽教學則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因為體育比賽本身就具有游戲性,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能擴大參與度,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2.3改善學生實踐能力
體育本身就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科目,而籃球比賽教學則明顯體現出這一特點可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協調能力,同時還體現在諸多理論知識的實踐運用,例如高速運球知識、跑位卡位知識以及即跑即停意識,這些都是理論教育的主要內容,雖然這些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有或多或少的動作示范,但是實踐性不強依然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而比賽教學則是將這些零碎的實踐完整統一起來,其優勢在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會更加自然[3].
2.4培養規則思想概念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而大學時期是一個比較自由的時期,學生經歷了一段高考的緊張,進入到這一時期反而會喪失自控能力,導致學習缺乏自覺性.而體育比賽教學則可以與一般的戶外運動產生鮮明的對比.規則是任何情況下,我們都需要遵循的原則.久而久之,學生通過長期的籃球比賽漸漸會形成規則思想,同時也形成了自我約束的能力,最終可以保證自控自律意識的形成.
2.5培養學生靈活思考的能力
對于籃球比賽而言,由于一方甚至個人采用的戰略不同,其他對手的戰略也會隨之發生改變.籃球場上多樣的戰略變化很容易激發學生進行靈活思考,來避免自身的劣勢以及采用合適的戰略方案,從而脫離目前不利的局勢.例如:某一方學生普遍身高不高,內線籃板易丟失,得分受到影響,而通過靈活思考一些學生會利用自身優勢進行進攻,即身高不高的學生可能更靈活,進入內線上籃得分的可能性也將大大提升.通過這一方面的學習,學生的靈活思考能力將會隨著練習次數的不斷增加而得到大大的提升[4].
3目前比賽教學法在高校籃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3.1次數過少,比賽方式單調
比賽教學可以作為籃球教學的核心,因為沒有任何教學可以代替比賽的實踐、互動以及應變.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籃球教學中比賽次數往往較少,一些教師喜歡把更多精力花到示范教學中,雖然在短期可以提升學生籃球動作的規范性,但是很容易導致學生無法學以致用.此外,目前大學體育籃球教學的問題還體現在籃球比賽方式的單一.通常運用的是傳統團體對抗賽,雖然比賽規模較大,但是也會耗費大量時間,時間消耗與教學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3.2教育失衡,公平性不足
籃球比賽往往是采取雙方對抗的形式,并且選擇一個學生代表作為隊長,主要負責比賽戰略布置和人員分配.但是爭強好勝是學生的天性,進而造成的問題即是隊長在比賽選擇替補人員缺乏公平性,而是完全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選擇,導致技術水平不足的學生缺乏比賽鍛煉的機會,從而導致其學習興趣受挫.
3.3規模過大,缺乏控制效果
目前很多大學雖然在籃球教學中會推行比賽教學,除了比賽次數較少的問題以外,同時比賽的人數也過多,從而導致比賽的規模較大,出現較多紀律性的問題.對于教師而言將無法控制比賽教學的效果.例如:比賽上場學生過多,而爭強好勝的心理很容易發生肢體接觸引發沖突,而且教師在判定過程也會因為缺乏客觀性,讓學生產生更多的誤解;此外,由于比賽規模增大,要保證比賽的效果,就必須要增加裁判的數量,難免需要學生參與到其中,但是普遍學生在評判時缺乏一定的經驗,很容易情緒化,進而導致對于比賽的評判也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很難提升評判的公信力[5].
4大學籃球比賽教學的改革方法
4.1比賽方法多元化,提升比賽頻率
對于大學體育教師而言,要真正讓籃球教學達到實效,需要對于目前的比賽方法進行多元化代入,同時增加籃球比賽教育的頻率.例如:在一般日常教學中,教師會根據教材將籃球教學分為多個重點進行教學,而教學也是通過理論教學、示范教學,再過渡到應用教學.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插入一些小型且省時的比賽活動,例如在投籃教學中,將班級學生均分為兩組,然后兩組交替進行定點投籃比賽,然后在10分鐘規定時間內分別計算兩組學生的投籃數量,并且進行對比,根據學生的站位判定投籃是否有效,這樣即將傳統冗長的對抗賽轉變為競技賽,既能夠節約比賽的時間,又能夠繃緊學生們的神經,從而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再例如讓七名學生進行球場隨機站位,然后讓一名學生進行傳球比賽,要求傳球學生傳球動作要穩、準及精,不拖泥帶水,而且每次通過一輪傳球,教師可以篩選出其中已經嫻熟掌握傳球和運球技巧的學生,同時由場下學生進行替換,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夠加入到比賽之中,雖然這類比賽缺乏競技性,但是其緊張的節奏也很容易讓大部分學生認真投入其中,從而提升他們的技能水平.最后,在期末階段,教師可以將籃球比賽作為評估的手段,即要求所有學生輪流上場比賽,比賽采用的是傳統的兩隊對抗模式,然后采用替換制,保證所有學生參與到比賽中,同時要求所有學生必須保持在場15分鐘,而教師則可以根據學生的比賽表現進行評估,如投籃數量、搶籃板數量以及犯規次數等因素.
4.2多媒體理論引導,保證教學效果
雖然體育教學需要重點體現的即是實踐效果,但是不得不承認,學生體育素質培養往往需要通過理論進行引導,所以理論教學的輔助作用是不可忽視的.而教師在進行理論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的好勝心理可以成為他們學習和比賽的動力,但是也會引發與其他學生產生小矛盾而引發肢體沖突.所以教師還需要在理論教學中向學生闡述“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重要理論.在示范教學中,播放多媒體讓學生根據多媒體的視頻或者圖片動作進行模仿,讓學生進行自行摸索.而對于學生思想的引導,則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體育明星的案例或者現實事例,讓學生明白體育雖然具有競技性,但是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理性以及自我約束力,這也能夠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籃球比賽規則的重要性,培養他們公平競爭、拼搏競爭的意識.
4.3比賽調整改革,強化比賽學習
對于籃球教學來說,比賽就是一個實踐學習的階段.大學體育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到比賽教學的效果和影響,還需要對于比賽進行相應的改革.例如對傳統比賽的中場休息進行重新界定,讓兩隊隊員可以進行自由探討.一些學生會提出一些關于比賽的疑問,其他學生可以進行相應的解答,從而加強學生間的互動交流,緩和關系,減少誤解,緩解因為過強的競爭性和好勝心而引發比賽過程中的小矛盾、小沖突甚至大問題.這種改革還能夠保證學生在比賽之中注意相互學習,對于提升學生的技術水平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例如“5vs5”對抗賽的調整,比賽要求學生自愿組成五人隊,然后進行全場籃球比賽.考慮到比賽的公平性,可以將女生的投籃得分作為每球5分,而且隨機抽選一個學生充當比賽裁判,比賽分為4節,每節調整時間為10分鐘,每堂課設定為4節,同時進行積分統計.如比賽勝利可以獲得2分,戰平則記1分,輸了不得分,每節課通過總積分進行評定比賽教學效果.而這類比賽教學主要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強化學生參加比賽的積極性,同時還能熟悉比賽的規則,并且還能強化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4.4推行課余的比賽,鼓勵自主學習
由于課堂比賽有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可以保證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短期提升,但是對于學生自主能力也難免是一個限制,所以教師除了要增加課堂比賽的次數以外,還需要讓學生進行課余比賽,即將籃球比賽貫徹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樣做的好處除了能夠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外,還能夠保證學生的技術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時也是對自主學習的一種有效的鼓勵.長期以往,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自主的意識和思想,最終達到自主探索、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甚至自主創新的目標,這也是對學生目前普遍依賴性大的一種緩解手段.
5結語
作為球類運動的一種,籃球是一種全面性的運動,也同時是一個世界級的運動.而籃球教學也應當遵循其運動的本質,重點體現出其實踐性和拼搏性,比賽也是教學的一必不可少的階段.但是目前籃球比賽教學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學生的自主性得不到激發,同時比賽次數少,比賽層次單一,所以作為比賽的組織者,大學體育教師不但要提升比賽的種類和數量,同時還需要提倡課余比賽,從而保證讓學生在比賽的環境中發揮自身的技術,在比賽中鍛煉自身的意識以及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 程鑫磊.淺談比賽教學法在大學籃球教學中的作用[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5,(2):93-95.
[2] 孫志偉.比賽教學法在大學籃球教學中的意義[J].當代體育科技,2014,(12):106-107.
[3] 韓志強.比賽教學法在大學籃球教學中的意義[J].讀與寫雜志(教育教學刊),2015,(1):46-47.
[4] 蘆楷釣.比賽教學法在大學籃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10):190-191.
[5] 王勇,黃平波,王莉敏.比賽教學法在籃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5,(1):58-61.
(責任編校:晴川)
Application of Game Teaching Method in University Basketball Class
ZHAO Xihua
(Department of Public Education, 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00, 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monotonous teaching method, it is difficult for university basketball class to inspire students’ interest, which thus results in poor teaching effect. The application of game teaching method can improve students’ sports attainment, promote the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spire their ability of flexible thinking. However, the problems, such as monotonous game mode, inadequate fairness and lack of control effect, still exist in current basketball game teaching method in universities. According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including raising frequency of matches, using multimedia instruction, reinforcing learning in games and encouraging self-learning.
Key Words: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game teaching method; basketball teaching;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G642;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681(2016)02-0158-03
作者簡介:趙錫華(1980— ),男,山東乳山人,黎明職業大學公共教學部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高校籃球教學.
收稿日期:201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