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旻虹
摘 要: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古詩詞是培養學生道德修養的有效載體。結合教學實例,從激發想象、誦讀為本、整體感知三方面探討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感受古詩詞的畫面美、韻律美和意境美,以期能幫助學生在品味詩詞的深遠意境中汲取古典詩詞的精華。
關鍵詞:中職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5-0054-01
東漢思想家王充在《論衡·謝短篇》中說:“知今而不知古謂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謂之陸沉?!本毜恼Z言精辟地道出了今以古鑒的重要性。中國自古是詩的國度,古典詩詞凝聚著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引導學生從古詩詞中汲取這些無與倫比的智慧,對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情趣、形成健康美好的品質具有積極作用。
一、激發想象,感受古詩詞的畫面美
自古詩畫不分家,歷史上有不少的詩人同時也是著名的畫家。古詩詞字字珠璣,如果僅從語言的品讀上學習古詩詞,那么學生對詩詞中蘊含的畫面美依舊是籠統和模糊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能夠以古詩詞“詩中有畫”的特點激發學生的想象,“詩”“畫”結合,具體而形象地體現古詩詞的“詩情畫意”。例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第三首,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田園詩,詩人用細膩、生動的描寫勾畫出一幅優美的農田勞動生活圖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想象,如朗讀“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時,引導學生想象一片土地荒蕪貧瘠、野草遍地、地廣人稀的荒涼景象;“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可引導學生結合詩句,想象清晨時詩人下地松土除草,明月高掛天際,月影下才荷鋤晚歸,雖然辛苦,卻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情;“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可引導學生想象草木覆蓋了狹窄的歸路,詩人的粗布上衣被露水打濕的情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可引導學生感受詩人潔身自好的心境。這首古詩詞雖然語言平淡,沒有什么修飾詞語,卻很自然地勾畫出了一個“老農”清靜舒心的田園生活。只有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感受到詩歌內容里創設的美好畫面,才能從醇美的詩意中進一步感受詩人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質。
二、誦讀為本,感受古詩詞的韻律美
古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非常講究用韻,語言簡練,對仗工整,平仄押韻,猶如一首首巧妙和諧的樂曲,唱出了詩人的悲哀與歡樂。在詩詞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以讀為本,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品味古詩詞“詩中有樂”的韻律之美和意味無窮的魅力。例如,膾炙人口、感人肺腑的《琵琶行》一文,詩人白居易以其擅長的聲音作喻,韻律鏗鏘、詞彩斑斕,喚起了讀者無窮的聯想,展現出絕妙的音樂美。如“楓葉荻花秋瑟瑟”“又聞此語重唧唧”,使用了疊字。疊字的運用,使得詩歌讀起來和諧悅耳,能形象、準確地表情達意,使語言節奏鮮明,堪稱“絕唱”?!按笙亦朽腥缂庇?,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辈粌H有疊字,還運用了比喻,給人一種跌宕變化的音樂節奏和旋律感,在這首長篇樂府詩中類似的比喻被連續使用,不僅表現了詩詞的音樂美,也從字里行間中體現了演奏者的專注、聽者的陶醉,兩者之間的感情正是在音樂旋律中默默交流,漸漸融合。在繪畫美和音樂美的和諧統一中,使琵琶女這一人物形象與特定的情景氣氛水乳交融,富有立體感,從而更深沉地感染讀者,撥動讀者心弦?!叭鐦分?,無所不諧”。依靠平仄格式的變化,使得語言簡練的古詩詞形成跌宕變化的音樂節奏,吟誦起來韻味無窮,使人如入其境,如聞其聲。
三、整體感知,感受古詩詞的意境美
入選教材的古詩詞都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作者的筆下或是思鄉懷人,或是傾吐人生志向,更有憂國憂民的情懷。在引導學生鑒賞古詩詞時,教師要從古詩詞的整體出發,從這些經典之作中感受文本蘊含的真摯情感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從而幫助學生真正把握詩意,理解語言文字背后的深厚內涵,這也正是中職語文教學所提倡的基本理念之一。例如,韓愈的《師說》,全文批判了“恥學于師”的社會不良風氣,并重點闡述了只有不斷學習才會不斷提高的道理。文章對老師職責的界定也一直為后人所稱頌,即“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關鍵是“傳道受業解惑”的邏輯關系?!稁熣f》的末段是一篇結構完整的議論文的附言,有如文章的后記或跋,作者對寫作緣起做簡單的說明,為了鼓勵自己的學生“不拘于時,學于余”而做,抑或僅僅是作者發表議論的一個契機,一個借口。如果我們認真聯系前文,就會發現末段與第三段內容上緊密相承,是全文意義結構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從某一視角看,這正是全文的文眼,忽略了這一文眼,全文猶如未點睛之龍,僅僅有其形而缺少生動真切之感??梢姡瑥恼w鑒賞古詩詞,能從這些高度凝練、表現力極強的文字背后讀出作品中所要表達的內在情感和思想主旨,體悟詩情,更好地知人論世。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博大精深的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更是培養學生道德修養的有效載體。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積極探索古詩詞鑒賞教學的有效策略,幫助學生在品味詩詞的深遠意境中汲取古典詩詞的精華,以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美好的精神。
參考文獻:
[1]劉從良.高中古詩詞鑒賞有效教學的嘗試[J].現代語文,2013(08).
[2]寧海彥.淺談高中古詩詞鑒賞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