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日貢其木格
摘 要: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在英語教學中顯得尤為突出,文章中介紹了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問題現狀以及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幾點方法。
關鍵詞:自我學習能力;問題現狀;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056-01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家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經濟全球化趨勢明顯。中學英語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為祖國的未來培養出合格的人才。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中學教師不太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長此以往,不僅影響了中學階段的學習,以至進了大學這個問題凸現出來,其負面效應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英語教學的起始階段更是如此。因此,我們對初中生進行了旨在培養其英語自學能力的課題研究。通過探索和實踐表明,研究工作是切實可行,且卓有成效的。現將我們的做法總結如下:
一、中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現狀
1、英語教學方法簡單,教學手段落后。在當今的英語課堂教育中,從大的方面講,教師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學習任務和進度是根據課堂的教學情況來決定的。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保持著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這種傳統的、封閉的一問一答式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學習思維被教師的教案所限制,這種情況的結果是課堂上學生聽得夠多,細節上重復的非常仔細,但是學生還是不斷地抱怨學不懂,這樣的教學方式所帶來的不良后果是很嚴重的。
2、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未被充分調動。這樣的現象經常出現在當今的英語課堂: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被極大的注重但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仍舊是被動的參與,主體作用體現的好的同學經常是接受能力強成績突出的學生。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教師沒有以面向全體學生的準繩來教學,沒有充分調動起課堂積極活潑的學習氣氛,從而影響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幾項措施
英語學科實際上是一門交際性很強的學科,他要求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會一種思維方式,學會一種云溝通的語言工具。
1、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和方法。在中國淵源流暢的教育歷史當中,有很長一段時期教師被當做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根深蒂固,學生和教師已經習慣于這種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之下,學生只是被動的學習,教師機械的說教。課堂的學習氣氛死氣沉沉毫無活力可言,學生也對英語學習漸漸地失去了興趣,這樣導致的最終結果將是學生的英語知識面很窄,知識結構單一,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培養。
教師在轉變教學方法時不妨采用多樣化的授課方式。比如,目前有些地區采用全英語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他們的聽、說、讀、寫全部采用英語。這樣可以給學生創設英語生活情景,營造語言環境,用英語思維,容易形成英語語感,這種方法能全方面的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素質對學生的英語自我學習能力也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2、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很多情況下,一旦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缺失,就會不相信自己的學習能力,容易產生畏學甚至厭學的心態。在這里我們不妨嘗試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所謂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興起于七十年代的美國,他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融匯到教學中去,它的主要形式是質異學習小組,教師將全體學生根據學習能力、個人性格、性別等因素分成若干小組。把這種教學方式運用到英語教學中教師提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按后再使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相互合作、相互討論,學生之間不斷的進行交流,溝通各自的想法。
其次,讓學生知道知識的價值能夠很好的刺激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知道:全球化的時代已經臨近,貿易往來,信息交互,人文交流等等一系列的現代人類活動無一不與英語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具備高水平的英語溝通能力才是邁向國際化人才的生存之道,學好英語對自身的發展至關重要。要學生明白這些道理,可以使學生更好的自主學習英語。
3、鼓勵學生探索學習方法,養成自主學習習慣。所謂的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自己掌控自己的學習,但是自主學習不是完全的個人主義,閉門造車是不可取的。探索學習方法需要和周圍的人之間協同合作,學生有權決定自己怎么學習,學習什么,讓他們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學自己想要學的東西。當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教師給予學生很大的幫助和指導。學習英語的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起初的英語學習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來積累語言素材,這個階段學生看不出實際的效果,往往會容易心浮氣躁,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的給予鼓勵,使學生保持對英語自主學習的熱情。
三、學生積極做好預習工作,主動參與教學,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實驗中多數的學生能自覺地查找資料、辭典等途徑來解決疑難問題,學生由過去的識記課本知識變為能自覺地加深知識的難度,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一些原來上課不夠專心,不善于發問的學生,也改變了學習態度,他們愛思考愛發問。學習態度的轉變提高了聽課效果、學習效果。從學生群體的變化來看,學生已由過去盲目地、被動地聽課變為有目的、主動地參與教學工作。學生通過預習確定了一堂課的重點,難點。課堂上大家討論釋疑,激發了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了教學工作,教師在課堂上用答疑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補充學生預習方面的不足。
中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時代性的問題。本文只談了它的問題現狀和幾點解決辦法,實際上這個題目很大,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各位同行相互探討解決。我相信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一定能夠通過英語教學來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 班 華.《中學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76~86
[2] 黃振遠.《新課程英語教學》.福建出版社.2003.8(2):36~56
[3]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