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忠太
摘 要:“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小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實驗研究》的課題下,我對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做了實驗研究,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創設情景,形成問題,使學生愿學;二、明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自主參與;三、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四、多組織參與,在親歷中建構知識。
關鍵詞:自主學習;教師;引導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235-01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新課程的理念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由一味傳授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究知識,讓課堂成為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互動互學的活動場面,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學習。那么,教師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小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實驗研究》的課題下,我對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做了實驗研究,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創設情景,形成問題,使學生愿學
情境的創設關鍵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形成問題。問題可由教師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學生提出。但是,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把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里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被激發起來,萌發學習興趣。有了學習興趣喚醒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擴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認知系統開始運轉。例如,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時,我采用講故事激發學生提問題:孫悟空分西瓜。悟空說:“我分給八戒1/3個西瓜,分給沙師弟2/6個西瓜……“孫悟空的話還未說完,八戒就大叫起來:“猴哥這樣分不公平!”聽完這個故事后,請同學們來評評理:“孫悟空分得公平嗎?”故事激起了學生心中的疑團:“八戒分得份數少,是否分得少呢?”“兩個分數誰大誰少該怎么比較呢?”這樣,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下,學生心里想提的問題就多了。
二、明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自主參與
學習者參與確定對自己又意義的學習目標,自己制定學習進度,參與設計評價,這是自主學習的特征之一。清晰的教學目標宛如清晰的靶子,為教與學指明了方向。教師要調整好與學生間的關系,把自己變成“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一課時,學生在學習平行四邊形時,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所以我在導入新課后啟發學生:我們今天學習“三角形的面積”,看到課題后你想學到什么?學生根據課題聯想到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學習,經過思考后,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說:“想知道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來源。”有的說:“怎樣運用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還有的說:“通過操作和對圖形的觀察、比較,發展空間觀念。”這些問題都是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依次將學生所說的問題展示出來,學生明確了本節課學習內容和需要達到的程度,進而圍繞目標,帶著問題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
三、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必須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懂得運用歸納、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邏輯方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直觀操作,學會抽象概括的學習方法。單純的數學知識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 ,而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 ,這就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 ,教師要盡量從生產、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直觀材料, 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分析獲得大量感性認識,建立表象,以此作為抽象數學知識的支柱,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例如,在教學“千克和克的認識”時,學生通過動手用天平稱出1克和1000克物品的重量,在頭腦中根據 1 克和 1000 克物品的表象建立起 1克和1000克到底有多重的概念。實踐證明,這是指導學生逐步學會進行抽象思維的重要途徑。
2、訓練語言表達,掌握有條理的思維方法。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也是思維的結果。正確的思維方法,離不開語言的支持。學生的每一句表述,體現的是其思維的動態過程。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用語言有順序、有條理地闡述數學問題,體現自己思考問題的過程。但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因人而異,鼓勵每個學生大膽用語言表達算理,逐步學會用準確而簡練的語言完整地敘述數學概念的含義,促進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達到語言和思維一致性。
四、多組織參與,在親歷中建構知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標準》強調:“數學學習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親歷中建構知識對學生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的教學,多數老師都會采用演示法引導學生學習新知,但還是老師講得多、動得多,往往沒有留給學生充分探究的時間和空間。一位老師在數學這一課時,先是指導學生畫出了一個底20厘米、高10厘米的平行四邊形,用剪刀剪下。然后提出:能否把這個平行四邊形轉換成學過的平面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呢?接著是學生的小組合作與學習。在教學中,教師只是適時點撥、引導、合作,沒有太多的示范和言語,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親歷中建構知識。我們必須致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有所“為”有所“不為”,把課堂還給學生,重結果,更要重過程;讓學生走進學習、走進生活、經歷過程、嘗試失敗、體驗成功,在親歷中建構知識、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他們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時時處處注意采取各種方式方法,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持續、有效的發展。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徐學福.《名師講述:如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 馬 立.等著.《名師講述如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