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平
摘 要:小組學習作為新課標理論下積極探索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以分組的形式、相互間的合作學習方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結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學習運用的實踐,并結合相關理論,對課堂教學中小組學習的利與弊進行分析,并提出小組學習的有效性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小組學習;利與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388-02
小組學習作為新課標理論下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以分組的形式、相互間的合作學習方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何揚長避短,將小組學習的益處充分發揮出來,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
一、課堂教學中小組學習的益處
1、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滿堂灌式的教學對于小學生而言,積極性較低,課堂氣氛沉悶。而小組學習的教學方法則有效突出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根本上確立了“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地位。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小組學習的方式,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與積極思考,課堂氣氛瞬間活躍起來。學生分組的學習,有效地將學生參與進來,在動腦、動手、動口中將問題逐一解決,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2、有利于良好的師生關系,形成和諧的課堂氛圍。在語文教學中,積極倡導小組合作學習,以教師為輔、學生為主,打破了傳統教師一言堂的沉悶教學模式及教師高高在上的權威,教師成為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真正主體。學生通過小組間的討論、合作,每個人都有機會表現與發言,教師也只是給予一定的指導意見。尊重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學習方式的選擇,尊重學生們獨特的理論觀點,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這也有利于師生之間良好和諧關系的形成,和諧課堂氣氛的形成,有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
3、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小組合作學習中強調學生間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遵循一定的原則與要求,為了小組的集體榮譽而做出自己的努力與表現。這有利于學生間的共同學習、合作意識的培養,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每個恩不同觀點的碰撞,也有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敢于質疑。有利于培養學生善于肯定別人優點集體合作的意識,同時在深入探究問題的過程中也有利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課堂教學中小組學習的弊端
1、小組合作不夠主動,難以達到目標。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間應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動的關系,使每個人都能積極主動參與進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形成比較喧鬧的課堂氣氛,學生各抒己見而難以說服對方的現象。還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識,出現不傾聽、不分享的現象,這會影響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導致小組學習目標難以完成,影響課堂教學。
2、學生參與度不均衡,忽視部分個體的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是參與度卻不均衡,成績好、思想性強的學生往往起著主導作用,而部分學困生或不善于表達的學生往往成為聽眾,發揮不了在小組中的作用,他們的獨立思考性難以得到培養。
3、評價重整體、輕個體,不利于因材施教。小組學習強調以小組團體的成績作為整體的評價標準,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教師在教學時往往把評價和獎賞過多地放在小組整體上,從而忽略個體的發展。小組中每個人的表現是不一樣的,缺乏對每個個體的關注與評價,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因材施教。
三、開展小組學習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1、明確小組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該給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在合作學習時,有準確導向和學習的重難點,否則他們會抓不住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合作學習也就無從談起。由于學生的年齡小,而且認知水平有限,參差不齊,小組組織者、組織能力、管理能力不一定都很強,教師如果不給以明確的具體的學習目標,只靠學生自瀆自悟,那樣學生則會漫無邊際,而且隨意性也非常之大。
明確目標的提出,使學生緊緊抓住要解決的問題,合理分工,開動腦筋,暢所欲言,發揮集體智慧的結晶,在有效的時間內成功地完成了讀書質疑、合作釋疑、自主獲取知識的任務。確了學習目標之后,我們還需要認真考慮這次小組合作學習的重、難點。那么,哪些內容有必要開展小組交流、討論呢?一是有關課文的重點、難點內容,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自主地探究,解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學時教師必須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諧、民主友好的師生關系,創造一切因素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通過一切方法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的積極性。
教師要在討論中巧妙的設置疑問,引導學生主動尋求合作共同探索。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中應把質疑、釋疑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對學生質疑問難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從知識的探索與對比中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學得更為主動、更為深刻。
3、小組學習后給予適時到位的評價。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指導性和全面性。
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
參考文獻:
[1] 韓永庫,王玉蘭. 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環節[J]. 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 2009(1).
[2] 李 艷.加強小組合作學習建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 成功:教育,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