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喜榮
(榆林學院 外語系,陜西 榆林 719000)
?
試論數字在國家身份建構中的作用
艾喜榮
(榆林學院 外語系,陜西 榆林 719000)
[摘要]數字作為一個特殊而又重要的語言形式,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具有認識論意義,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具有本體論意義,具有建構社會現實與社會關系的功能。本文在梳理數字功能的基礎上,對數字在建構國家身份中的作用進行分析,進而探討數字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與意義。
[關鍵詞]數字;國家身份;建構;作用
數字是人類思維發展到一定階段,為適應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數字是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融入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在人類社會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其作用與功能得到了人們的重視。人們對數字功能的理解主要局限在認識論的視角,對數字在社會科學領域中的本體論意義的研究和探討還很不充分,對數字在國際政治領域中的作用還未加以充分重視。
一、語言學轉向后的數字觀
(一)傳統數字觀簡述
數字是人類計量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工具,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人類在長期的共同勞動和生活中,為了適應生活和生產的需要,逐漸開始使用數字,從最原始的計數方法如繩結等發展到后來普遍使用阿拉伯數字。在當今高度信息化和數字化的時代,人類的計數能力以及對數字的應用可以說發展到了極致。數字的發明和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數學以及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等其它學科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數字存在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若離開數字,人類的生活將無法想象。對大多數人來說,數字只起計量功能,反映物品的多寡。這是我們常說的基數的功能,即表明事物的數量。人們通過對相關事物的基數的比較,可以排出順序,從而作出孰大孰小、孰多孰少甚至孰優孰劣的判斷。這就體現了數字的排序功能。可以說,數字的這兩種功能即基數與序數的功能是數字最基本的功能,能使人們對事物產生更為清晰的認識。人類在很大程度上生活在由數字編制的網絡之中。
(二)語言學轉向后的數字觀
人們利用數字實現了對事物數量的認識,數字成為人類認識事物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人們對數字的關注在很大程度上局限在它的認識論意義上,對數字的本體論意義缺乏足夠的重視和充分的理解。
數字是語言的一個特殊而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種表示數量或順序的語言形式。各種文字中都包含表示數字的文字或詞語。例如,漢語和英語中有表示數字的文字或單詞。阿拉伯數字的普遍使用在促進數學的發展之外,極大地促進了其他學科的發展。20世紀初哲學的語言學轉向后,對于語言功能的探討,尤其是對其本體論的探討和研究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例如,奧斯汀認為語言的本質不是單純地描述世界、傳遞信息,而是為了實施某些行為,說就是做,言就是行。[1]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提出了語言與符號暴力的理論,闡述了語言內涵的權力關系。在他看來,語言不僅是溝通的手段,也是權力關系的一種工具或媒介。[2]在福柯看來,話語是權力的棲居之地。[3]所以,語言具有哲學的本體論意義,可以建構社會關系,也反映社會權力關系。數字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同樣具有本體論意義,具有本體建構功能,能夠建構社會關系。只是數字的本體論意義未能得到學界的充分重視,在學理上對數字的哲學本體論意義的探討還比較少。
由此看來,“數字不僅是對外部現實的表征,而且造就行為體、客體以及包括權力關系的主客體關系”[4]。因此,數字在形成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形成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收入超過一定數額的人可能被歸為中產階層,而收入低于這個數額的人就可能被歸為工薪階層。根據人均GDP的多少,一些國家被歸為發達國家,而另一些國家被歸為最不發達國家。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到數字一方面可以反映現實;另一方面可以建構社會關系,具有本體建構作用。
二、數字與國家身份建構
(一)數字與國際政治
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數字,包括國際政治在內的政治活動也不例外。數字幫助人們認識一些重要國際政治事件,使人們對國際政治的了解更為直觀。例如通過數字,人們知道了聯合國的成員國數量,知道了某個國家的軍隊數量及軍力狀況。但是,數字在國際政治中的建構作用和意義并未得到人們的認識,而這種建構作用實實在在地影響著國際政治以及人們對相關國際政治事件的看法與認知。例如,某一國家會不斷強調某個或某些數字來建構政治現實,有時可能在強調和突出一些數字的同時回避提及和談論另一些數字。在“911事件”之后,美國為獲得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合法性,不斷強化國內對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支持率70%這個數字,以此建構美國民眾擁護美國政府的事實,而這樣的建構不僅影響著美國民眾對伊拉克戰爭的認知,也影響著其他國家民眾的認知。
(二)國際政治中的國家身份及相關研究
身份(identity)是來源于社會學和心理學的一個概念,主要指個人在心理上和社會上的某種歸屬感。身份認同是指某個行為體所具有的或展示出的個性及區別性形象,這類形象是通過與“他者”的關系而形成的。[5]身份認同的內容包括三方面:一是行為體的自我認同,集中體現了該行為體區別于其他行為體的特征。二是行為體與其他行為體之間的認同。身份認同具有主體間性,只有當這種身份得到他者的認可時,才可以稱為認同。三是行為體與某一群體之間的認同,也就是行為體與該群體之間“我們”或“他們”的認知。[6]國家身份是指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角色,是基于國際社會承認之上的國家形象與特征的自我設定,是隨著國家間互動樣式的變化而變化的。[7]國家身份是在國際社會中與其他國家行為體的互動中形成的,是國際關系建構主義理論的一個核心概念。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國際社會中的國家是具有身份和利益的實體,國家利益并不取決于有形的力量對比所形成的客觀格局,而是取決于國家的身份——它是各國為自己和別國打造的一種象征,代表著國際體系以及各國在該體系中的位置。[8]國家身份建構國家利益,國家利益決定國家行為。因此,國家身份在國際政治互動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對國家身份建構的研究是國際政治研究中的一個熱點,產生了許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傳統的理性主義和建構主義多把身份作為影響對外政策的一個自變量:身份決定利益,利益決定行為。后結構主義則在這一點上同它們區別開來,認為語言建立表象,表象形成身份,對外政策依賴于身份的表象,同時身份通過對外政策的表象得到建構和再造。身份的形成過程實際是一個話語過程。[9]因此,依據后結構主義理論,作為一種特殊語言形式的數字,同樣在建立表象和形成身份中具有本體建構作用。但是,有關數字在國家身份建構中的作用的探討在后結構主義的研究議題中沒有得到重視和體現,目前還是一個研究盲點。
(三)數字對國家身份的建構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國家身份的重要作用,但未能對國家身份的形成以及身份的轉換給出較為滿意的解釋,甚至在這些問題上存在著解釋和研究的盲點。后結構主義理論在這些問題上的探討則具有啟迪性和開創性意義。后結構主義理論主義強調語言在國際關系中的本體作用,把語言從過去的認識論意義上升到本體論意義。話語是一種建構社會現實的意義結構,這是語言轉向后人們對意義的一種重要理解。根據這一觀點,物質世界本身并不表達意義,人們通過使用語言等符號體系來建構事物的意義。[9]身份是通過差異性來體現的,這種差異是由主體的理解和看法決定的,而不僅僅體現在物質性的差異上。例如,美國認為朝鮮的一件核武器的威脅程度比英國擁有一百件核武器的威脅程度大得多,把朝鮮界定為一個具有嚴重威脅的“他者”,英國則是與它有“特殊關系”的盟友。后結構主義突出話語在建構國家身份中的作用。“我”“他”的身份通常通過語言的結構性和相關性表述出來,同時通過語言的對比來揭示二者間的差異程度。[9]
數字作為語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建構社會現實的本體意義。行為體的差異性在建構國家身份中具有重要作用,使對“我”“他”形成不同的認同。數字體現差異性的作用更為直觀、有效,能起到單純的語言描述和建構所達不到的效果。數字對國家身份的建構首先可以由它的計數功能達到,能通過展現行為體在某些方面的數量特征以建構其身份。例如,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3月1日,美國和俄羅斯部署的核彈頭分別為1737枚和1492枚,這兩個數字構成了美國和俄羅斯核大國的國家身份。數字的排序功能更易于展現事物的差異性,因此在建構國家身份中的效果可能更為明顯。例如,中國的GDP總量在2010年約為5.9萬億美元,大多數人對這個數字可能并沒有深入的理解。但是通過數字的序數功能,可以看出中國的GDP總量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從這個角度,人們會對中國的經濟規模有一個更為直觀的認識。當然,數字的這種排序功能是建立在其基數功能的基礎上的。總之,數字可以凸顯國家行為體在許多方面的差異,從而使國家行為體在身份上產生差異。例如,有些國家屬于經濟大國,有些國家屬于軍事強國。類似的國家身份的建構一方面基于客觀的數字和數據,但是很多情況下它是一種主觀的建構。數字在國際政治中的建構作用在更大的程度上體現在不同行為體為實現自身利益而對相關數字的突出與強化。例如,美國等西方國家利用數字的排序功能,不斷地強化中國GDP世界第二這個概念,建構出中國是“發達國家”這個身份,以使中國承擔更大的國際責任。同時,這些國家利用這一點來建構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實際上,中國的人均GDP的基數不到4000美元,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與發達國家相距更遠。所以,中國要對自身的國家身份進行理性的定位,以制定和實施中國的國際行為策略。中國在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世界責任的同時,也要適時利用有效的數字及數據,建構出適合中國發展以及真正符合中國實情的國家身份,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
(四)數字在我國國家身份建構中的作用與啟示
中國在參與國際政治事務和融入國際社會的過程中,不斷地建構著各種身份,而這些不同身份的建構也對中國在國際政治中的國家利益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參與國際事務的實踐中,建構出有利于中國的國家身份是必要的,這是保障中國國家利益的重要途徑之一。鑒于數字在建構國家身份上的有效性,中國應在國家身份的建構中重視數字的作用。首先,中國在國家身份建構中要重視對數字的運用。在對外宣傳中,要有效地利用數字的直觀性特點,使國際社會在對中國的認知中擺脫猜疑,從而產生更加客觀的認識。近年來,國際社會認為中國軍費在不斷上漲,對世界其它國家產生威脅。對此,中國公開了相關軍費開支的數據,對減少猜疑起到了一定的緩解作用。其次,在建構國家身份中要充分利用有益于中國國家利益的相關數字。例如,對中國的軍費問題,西方有些國家總是強調和突出軍費的總基數,建構出中國威脅國際安全的國家身份。這種身份與事實并不相符,不利于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國際聲譽。為此,中國在建構國家身份中要強化和突出有利于中國的數字,在不否認總基數的基礎上,換個角度來進行解讀。例如,2014年中國國防費預算為8082.3億元,比上年增長12.2%。消息一出,一些西方國家以及媒體提出擔憂。實際上,同世界主要國家比較,按國土面積均攤、按人口均攤,中國的國防費標準并不算高。美國2014年的國民人均國防費幾乎是中國的20倍。根據這些數字的對比,西方建構的所謂“中國軍事威脅論”顯然無法成立,西方國家依此對中國進行的種種攻擊難以立足。有效地利用數字對建構中國國家身份起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同樣也對中國的國家利益的維護產生著影響。
三、結語
數字是人類的重要認知工具。人們通過數字獲得了對事物的一種直觀的認識,獲得了事物從量到質的信息。同時,關于事物的數量信息可能會被用來建構出某種社會事實或關系。所以,對于數字功能的認識不能局限于它的工具特性上。對數字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的認識也要如此。數字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偽造數據的情況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之內),人們在認識事物時對數字直觀反映事物數量的特點較為倚重。由于數字可以被用來建構社會現實,這種建構如果與權力相結合,就可能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不同的主體根據相同的數字可能會建構出完全不同的事實,進而對人們產生不同的效果。在數字客觀反映國家身份的同時,國家身份更可能會被不同的國家行為體建構出不同的版本。因此,應以一種理性的視角來看待數字建構的國家身份,完全客觀的國家身份是不存在的。事實上,國家行為體在國際政治互動中會力爭建構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國家身份。
數字的建構作用在眾多領域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數字化的時代,數字的這種作用更加突出。各種新型媒體對信息的快速傳播使語言以及數字發揮出強大的建構作用,國際政治也深受影響。因此,用后結構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的視角來探索信息化時代的新型國際政治事件,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與價值。對大多數人來說,數字只是人們生活中用以計數的工具而已。但是,從學理視角對數字的認識論意義尤其是本體論意義的探討還是有意義的。對國際政治中數字的本體論意義的探討有助于我們深化對國際政治的認識。
[參考文獻]
[1]奧斯汀.如何以言行事:第八講[C]//陳啟偉.現代西方哲學論著選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622-631.
[2]佟新.話語對社會性別的建構[J].浙江學刊,2003(4):211-216.
[3]劉晗.福柯話語理論中的控制與反控制[J].蘭州學刊,2010(4):204-208.
[4]Krause,Hans and Hansen Tony Porter. What Do Numbers Do in Transnational Governance[J].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ociology, 2012,6(6):410.
[5]倪世雄等.當代西方國際關系理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225.
[6]張馨元,甄旭雷.國家身份認同在中國和平崛起戰略中的作用[J].人民論壇,2013(3中):248-249.
[7]孫溯源.集體認同與國際政治——文化視角[J].現代國際關系,2003(3):38-44.
[8]溫特.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81-291.
[9]孫吉勝.話語、身份與對外政策——語言與國際關系的后結構主義[J].國際政治研究,2008(3):41-57.
On the Role of Numb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AI Xi-rong
(Yulin University,Yulin Shaanxi 719000,China)
Abstract:Numbers,as a special form of language,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On the one hand,they are of great epistemo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are an important tool for people to know the world.And on the other hand,they are of great onto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have the function of constructing social reality and social relation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of numbers,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numb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so as to further explore and study the significance and role of number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Key words:numbers; nation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role
[收稿日期]2015-12-25
[作者簡介]艾喜榮(1974- ),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從事國際政治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D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602(2016)05-00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