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之我見
摘要:作業設計,是語文教學工作中的基本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有效的語文作業可以檢測學生課堂聽講和知識消化、掌握情況,也可以督促學生及時復習、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關鍵詞:小學語文;分層設計;自主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就必須采取作業分層的策略,讓每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1.1作業量分層。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減少他們的作業量是必要的。為此,筆者在班級內實行“作業套餐”制——“規定作業”+“自選作業”。所謂“規定作業”,即那些能達到鞏固知識目的的練習,如記憶性的知識、文本性的知識,這類作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須人人要做,題題要做,不得馬虎。所謂“自選作業”,即本著“跳一跳才能摘到蘋果”的原則,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學習需要等,尋找各種語文知識。如教師結合課文內容設計的一些拓展性練習,學生可以選做;再如背誦練習,一般學生只需按教材要求背誦有關篇目,對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多選擇一些精彩片段背誦。適量、適當的作業和練習要求,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培養自信心。
1.2作業難度分層。針對學生語文能力有差異的客觀事實,教師要找準每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他們確定相應的目標,設計難易有別的作業。
1.3作業完成時間分層。在作業完成時間上,首先要保障后進生“吃得了”。對于課堂上就要求背誦的段落,允許后進生回家繼續背直到熟練為止;對于下課就得交的作業,允許后進生可以到放學前交上;要求隔天上交的作業,可以寬限后進生1~2天。這樣保證了后進生的作業質量,使之扎實鞏固所學知識,形成良性循環。
2.1自主設計作業。放開作業設計與布置的權利限制,讓學生依據教材,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自己設計作業,以促進個體學習目標的達成。如在預習新知識過程中,讓學生開動腦筋,自已設計作業并解答,比比看誰的作業設計最科學、最新穎。這種由學生自己設計的作業,他們完成的主動性極高,且體現了“個性”,發展了“個性”,更有利于優生追求較高的學習目標。再如抄寫并聽寫詞語的作業,學生可以有選擇地抄寫或聽寫自己在平時作業中易錯的詞語,老師只需聽寫檢查,實踐表明這種做法的效果明顯好于機械的重復抄寫。加德納說過:“對于一個孩子的發展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幫助他尋找到一個他的才能可以盡情施展的地方。”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必須以學生為本,改變傳統的作業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作業新形式,使學生能較好地發展自己的潛能。
2.2自我批改作業。讓學生自己批改自己的作業或作文,畫出好的句子、好的字詞,并注明好在哪里,然后打上分數,最后再由老師瀏覽,同時指出學生寫作方面和批改方面的優缺點,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
2.3自主閱讀作業。老師為學生提供參考書目,讓學生根據愛好和興趣,進行自主選擇,每月定期舉行一次讀書交流活動,比比誰讀的書多,誰理解的深刻,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興趣。
2.4活動性作業。每逢節假日,學校總要搞很多豐富多彩而有意義的活動,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機會,讓學生動腦、動手來記錄這些活動,進而提高語文能力。如學校舉行藝術節,讓學生以“快樂的藝術節”為主題進行寫作;學校在清明節組織掃墓,讓學生寫懷念革命先烈的文章;寒暑假讓學生寫假期見聞等等。老師及時對學生的文章進行評比,和其他學生交流分享。
2.5延伸性作業。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設計延伸性作業,體現作業的開放性。如續寫童話故事、寫讀書報告、搜集自己喜歡的作家資料、介紹自己喜歡的小說人物等,將作業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在搜集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發掘自己的潛能。
總之,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教師需要把握課程目標與要求,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了解學生學習特點,尊重與信任學生,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實施個性化作業,讓學生更好地完成作業,真正實現不同的人在學習上得到不同發展的目標。
051430石家莊市欒城區柳林屯中心學區圪塔頭小學李書芳